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磷酸果糖和呼吸机对有机磷中毒循环呼吸衰竭的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磷酸果糖(FDP)与呼吸机联合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的疗效。方法:以1998年6月至2001年3月发生循环呼吸衰竭的41例AOPP患为观察组,给以FDP治疗,随机抽取1998年6月以前的40例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为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心肌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P<0.05-0.001)。结论:FDP与呼吸机合用是救治重症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跃辉 《山东医药》2007,47(23):83-83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衰竭。2002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机械通气(MV)辅助治疗AOPP致呼吸衰竭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继亮 《内科》2008,3(3):381-38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致呼吸衰竭的救治对策,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经抢救治疗的AOPP致呼吸衰竭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抢救成功61例,成功率81.33%,死亡14例,占18.67%。结论及时彻底洗胃,早期、足量、联合和重复使用特效解毒剂,早期持续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抢救AOPP致呼吸衰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军  吴永丽  孙冠军 《内科》2010,5(5):501-50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7月3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AOP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等综合救治措施后,抢救成功25例,成功率78.13%;死亡4例,病死率12.50%;放弃治疗3例,占9.37%。机械通气时间0.5h~7d,平均52h。结论快速清除体内毒物,尽早阿托品化,早期足量应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机磷农药中毒(AOPP)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无创机械通气在胆碱能危象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拥军  李岩 《山东医药》2008,48(26):95-96
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和腺体功能障碍,胆碱能危象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是其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机械通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传统机械通气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肺损伤(ALI)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呼吸机依赖而致撤机困难.2005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IMV)辅助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胆碱能危象并ARF 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梁学斌  覃汉华 《内科》2009,4(6):903-90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其死亡主要原因为呼吸衰竭,因此做好呼吸道管理成为抢救AOPP的首要任务。现就我院急救中心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对院前急救的43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施行气管插管体会分析如下。以探讨院前急救施行气管插管对该症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是农村医院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而AOPP并发呼吸衰竭是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对于正确诊断、合理治疗以及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我科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26例AOPP并发呼吸衰竭,谈一谈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8.
老年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在使用呼吸机基础上给予阿托品,但却增加老年患者阿托品中毒死亡危险.因此近几年我科在AOPP的抢救过程中应用中枢性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发现其具有安全范围大,用量小等优点,但应用在老年AOPP并发的呼吸衰竭最优剂量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在老年AOPP并发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不同剂量东莨菪碱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急诊科常见急诊,它导致的中间综合征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何有效的防治和提高治愈率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我们对2003年5月~2008年8月收治2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中间综合征病人,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特点、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AOPP患者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结果 治愈138例,死亡12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OPP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大、个体差异大,应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严重的病理损伤引发的全身炎症的临床过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SIRS的发生率较高。现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5例AOP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是AOPP经积极救治,在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OPIDP)出现之前发生的一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无躯体感觉障碍,呼吸肌麻痹是其主要危险,此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加,进行性缺氧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若对其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救治,病死率极高。我院2001-2006年间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170例,其中48例发生中间综合征,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2月~2005年6月,我们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3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胆碱能危象(ACC)、"反跳"和中间综合征(IMS)引起的呼吸衰竭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 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也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我们应用长托宁联合机械通气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13例,成功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RF)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对20例重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在彻底清除毒物、抗生素、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与胆碱酯酶复能剂,通畅呼吸道,机械通气,输新鲜同型血等治疗,以观察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治愈率90%,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及时发现,诊断准确,处置措施得当,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宫乐辉  李巨三 《山东医药》2006,46(25):72-72
2001~2005年,我们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ChE)进行动态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3年3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6例.现介绍救治体会.  相似文献   

18.
廖文华  赵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06-1607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过程中出现中间综合征(IMS)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2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36例出现中间综合征后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6例中间综合征(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30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早期识别中间综合征(IMS),早期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二磷酸果糖(FDP)与呼吸机联合应用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1998年6月至2001年3月发生循环呼吸衰竭的41例AOPP患者为观察组,给以FDP治疗,随机抽取1998年6月以前的40例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及心肌损害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FDP与呼吸机合用是救治重症AOPP循环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整理我院急诊科ICU 2001年4月-2005年1月的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例212例,选取伴随精神障碍的病例56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针对临床症状、病程进行分析,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治疗转归。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伴随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占同期收治AOPP的26.4%,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有效率高,疗效预后好。抗精神药物使用频度高的为氟哌啶醇。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伴随精神障碍发生率为26.4%,大部分病例给予阿托品减量和(或)使用抗精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发病因素多与AOPP急性期的治疗、有机磷农药的毒性作用及基础精神、心理素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