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阔肌肌瓣转移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JG  Yang X  Xue ZQ  Du P  He W  Sun GC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8-49
目的 探讨背阔肌肌瓣转移矫治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 10例患者采用侧胸垂直切口及腋下小切口切取转移背阔肌肌瓣矫正胸壁畸形,注意腋前皱襞的重建。结果 10例背阔肌肌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效果良好。结论 背阔肌肌瓣具有稳定、可靠的血供保证,能提供足够的组织量,是修复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至2014年,对23例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在背阔肌乳房再造术中,切断背阔肌止点,将上方背阔肌肌瓣向腋窝旋转并固定,以修复腋窝凹陷畸形。结果 23例患者腋窝凹陷畸形均得到纠正,局部无臃肿,未发生皮瓣坏死。随访6~30个月,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瓣乳房再造同期修复腋窝畸形,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阔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施渝升,叶世会,叶庆福我院采用背阔肌肌皮岛状瓣修复项背部巨大复发性纤维内瘤,胸大肌发育不良之小乳症和转移性胸壁癌的修复。特别是转移性胸壁癌这病例,系乳房癌根除术后,采用同侧背阔肌肌皮岛状瓣修复,获满意结果,现介绍如下:患者,女...  相似文献   

4.
柔软固体硅橡胶假体修复Poland综合征胸壁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Poland综合征胸壁畸形修复的方法。方法 按照Poland综合征不同个体胸壁畸形的形态定制柔软固体硅橡胶假体,柔软度接近人的胸大肌。手术经畸形胸壁外侧6cm长切口,在畸形区域紧贴肋骨表面分离,将定制假体置入分离出的腔隙内。结果 自2000年10月,7例男性Poland综合征胸壁畸形患者,年龄18~45岁,采用了柔软固体硅橡胶假体置入术,术后随访3~17个月,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胸部外观,对称性和柔软度,其中2例术后有积液,经抽吸后消失。结论 采用柔软固体硅橡胶假体修复男性Poland综合征胸壁畸形可获得与健侧接近的柔软度和外形,具有方法简便、手术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手术矫治Poland 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矫治Poland 综合征的方法. 方法 1990年5月~2002年5月,对3例年龄分别为3、12和16岁的女性Poland综合征患儿进行了胸壁成形术矫治,患儿均有胸大肌缺如、胸小肌发育不良及肋软骨缺损等畸形.其中1例行自身肋软骨移植、右侧背阔肌移位术,另2例行自身肋软骨移植、涤纶布片修补术. 结果术后分别随访1、7和10年,结果显示患儿胸壁外观恢复满意,患侧上肢及胸背部功能正常,生长发育无异常. 结论 Poland综合征是一组涉及多部位的先天畸形,应根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制定手术治疗计划,方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oland综合征乳房不对称畸形的微创修复方法. 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采用腋窝皱襞、胸背部小切口,剥离乳腺后间隙、背阔肌前缘及浅、深面,保留血管蒂完整性,切取背阔肌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胸部乳腺后间隙后分点与深部筋膜固定,再造腋前襞等结构,Ⅱ期结合腋窝入路硅凝胶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1例,重点分析切口选择、内镜辅助下背阔肌瓣剥离、蒂部游离等手术操作要点. 结果 术后随访2年,腋前襞成形好,再造乳房外形自然,双侧不对称明显改善,手术切口瘢痕愈合好,总体修复效果优良. 结论 内镜辅助下背阔肌带蒂转移术结合假体隆胸修复Poland综合征患者腋前襞及乳房不对称畸形美容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并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瘢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皮下乳腺切除术后,带蒂转移背阔肌肌瓣,与胸大肌肌瓣形成联合肌瓣覆盖乳房假体,进行即刻乳房再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分期为Ⅰ期或Ⅱ期.肿瘤未侵及皮肤和胸肌的乳腺癌患者共30例,经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皮下切除乳腺腺体并清扫腋窝淋巴结,利用同一切口,切取背阔肌肌瓣带蒂转移,分离胸大肌下间隙,切断胸大肌下缘与胸壁附着处直至胸骨边缘,将转移的背阔肌肌瓣与胸大肌断缘缝合,组成联合肌瓣,形成宽大的包裹假体的腔隙.置入假体。结果30例再造乳房外形及手感良好,其中优22例(73.3%),良8例(26.7%)。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均无瘤生存。结论再造乳房形态美观,能够置入较大的假体,不增加背部的切口,适合于无淋巴结转移、对侧乳房无明显下垂的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即刻乳房再造。  相似文献   

8.
腹直肌-背阔肌肌皮瓣联合应用乳房再造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索一种同时修复乳房和胸壁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下简称TRAM皮瓣 )和部分背阔肌肌皮瓣 ,为乳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及胸壁缺损修复。结果  4例 8个皮瓣全部成活 ,再造乳房及胸壁缺损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联合应用腹直肌—背阔肌肌皮瓣 ,可以同时完成乳房再造及胸壁缺损的修复 ,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应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前胸壁烧伤后所致乳房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扩张或未扩张的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烧伤后乳房瘢痕、部分缺损畸形,其中轻、中度烧伤后乳房缺失2例,采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重度乳房缺失5例,采用扩张的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结果 共治疗7例,术后肌皮瓣完全成活,乳房形态明显改善,无肌皮瓣坏死、背部伤口感染、裂开及肩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供区无明显后遗畸形及功能障碍.结论 背阔肌岛状肌皮瓣血运良好,操作简便易行,是修复烧伤乳房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从解剖和电生理探讨背阔肌分区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以便指导临床应用。方法(1)对10具成人尸体进行背阔肌内的血管和神经解剖,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将背阔肌分区。(2)利用体表电极记录13例(25侧)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分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3)应用外下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支配范围,为10例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壁瘢痕创面的修复。结果:(1)背阔肌内的主要血管神经分内,外侧两支,按内,外侧将背阔肌分成内上和外下二区。(2)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3)分区应用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肘关节及胸部瘢痕创面修复均得满意效果。结论:背阔肌可以分为二区并可分开应用,外下区较内上区有肩关节运动中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1.
Poland综合征合并乳腺癌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oland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胸大肌缺损并指综合征(pectoralis deficiency syndatyly syndrome)。表现为单侧胸壁的畸形和多种表现的上肢畸形。本文报告Poland综合征合并乳腺癌1例。  相似文献   

12.
<正>Poland综合征(波兰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胸壁软组织缺如,最早于1841年由Alfred Poland报道,其表现为胸部、上肢、手等部位的软组织缺如,而胸部组织发育不良或缺失,尤其是胸大肌软组织缺失,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背阔肌肌瓣是整形外科常用的组织瓣之一~([2]),其具有解剖恒定、血供丰富、可提供充足的组织量、抗感染能力强、易成活等优点~([3-5]),是修复Poland综合征患者胸壁和乳房的首选供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解剖和电生理两方面论证背阔肌分区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以便在临床工作中能更合理地利用背阔肌。方法  1、对 10具成人尸体进行背阔肌内的血管、神经解剖 ,按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 ,将背阔肌分区。 2、利用体表电极记录 13例 (2 5侧 )健康成人背阔肌不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 ,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3、应用外下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为 10例患者行乳房再造和肘关节及胸壁瘢痕创面的修复。结果 背阔肌内的主要血管神经分内、外侧二支 ,按内、外侧支的分支分布可以将背阔肌分成内上和外下二区。二区在肩关节运动中的肌电表现不同。临床分区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和肘关节及胸部瘢痕创面修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背阔肌可以分为二区并能分开应用。外下区较内上区在肩关节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4.
前锯肌下部肌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2月 ,我科采用吻合血管的前锯肌下部肌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严重软组织损伤 2例 ,均成活 ,功能佳。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例。男 1例 ,2 8岁 ;女 1例 ,16岁。均系外伤后足背内踝部软组织损伤 ,无合并伤。伴胫后动脉、神经、足背动脉及大隐静脉挫灭。肌腱及骨组织外露 ,软组织缺失范围 7~ 8cm×11~ 13cm。在清创、骨折内固定和有效控制感染后 ,于伤后 10~ 14天内行肌瓣移植术。经腋后线及背阔肌前缘切开 ,将背阔肌向后外牵开 ,可见胸背动静脉 ,确认发向下前锯肌的分支 ,将胸背动静脉向近侧游离至所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矫治Poland综合征胸部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12年8月,笔者对3例年龄分别为21岁、18岁和10岁的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进行了胸部畸形的整复。3例患者均有胸肌发育不良及肋软骨部分缺如等畸形,但上肢形态和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21岁患者行"右侧背阔肌肌瓣带蒂移植术及硅胶假体植入隆乳术",18岁患者行"水动力腹部脂肪抽吸术及左胸部自体脂肪移植术",10岁患儿行"左侧多余乳头切除术",待成年后来我科行患侧胸壁及乳房II期修复术。结果:术后密切随访,患者胸部凹陷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手术效果持续时间长,患侧上肢及胸背部功能未受影响,提高了患者自信心和生活质量。结论:Poland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部位、变异性较大的先天性畸形,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方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二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3月,收治1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4年胸壁严重缺损患者;年龄27~49岁.左侧3例,右侧8例.术中采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旋转替代胸大肌,背阔肌肌瓣切取范围26cm×17 cm~31 cm×20 cm,皮瓣切取范围13 cm×6 cm~18 cm×8 cm.于肌瓣后间隙植入乳房假体,背阔肌前上缘固定于腋项及腋前线填补腋顶空虚并重建腋窝前皱襞.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Ⅱ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再造乳房外观自然,手感良好,重建的腋前皱襞与健侧基本对称,腋顶及腋前皱襞凹陷畸形基本纠正.结论 应用背阔肌止点离断的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及腋前皱襞重建是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较严重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Poland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胸大肌缺如短指并指综合征,包括胸壁、乳房、脊柱及上肢等部位的畸形。我们自1987年5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Poland综合征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 0 0 2年 3月我院收治 1例左 4~ 9肋骨多处骨折并胸大肌、背阔肌等胸壁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 ,左侧开放性气胸的病例 ,当时给予清创、肺修补、肋骨钢丝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术后 5 2d因肋骨外露 ,皮肤软组织缺损必须以皮瓣修复的方式解决 ,而周围的胸大肌、背阔肌等已受损 ,游离皮瓣修复因左胸壁大面积受损 ,受区已无可吻合血管而无法采用 ,故我们采用右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转移 ,术中切取皮瓣约 2 6cm× 12cm ,于皮下隧道引至左胸缺损处进行修复并获得成功。腹直肌皮瓣修复开放性血气胸并胸壁缺损一例@洪建明$江西九江市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严重深度烧伤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总结高压电烧伤、热压伤创面适用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修复的经验。方法26例严重深度烧伤创面,应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其中岛状转位25例,游离移植1例。对上肢广泛电击伤及热压伤创面采用该肌皮瓣与侧胸皮瓣及髂腰部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全跟腱坏死应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40cm×20cm,除1例皮瓣尖端坏死2cm,其余全部成活。跟腱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严重深度烧伤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波  王炜  张群  余力  王键  杨川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751-753
目的:报告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及可扩张的乳房假体(BECKER)置入,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胸壁畸形,同时再造乳房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乳腺癌病灶清除术后患者胸部的畸形状况,设计患侧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的肌瓣长度、体积以及皮瓣的面积和形状,切取肌皮瓣后经腋部皮下隧道转移至胸前。用肌瓣修复胸前软组织缺损,皮瓣则用于弥补胸部皮肤的不足。肌瓣与胸壁间置入可扩张的乳房假体。术后经注射壶注水,逐步扩张至额定值。6个月后,可抽除注射壶并重建乳头,完成治疗。结果:自1999年以来,对各种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乳房再造术共26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及可扩张的乳房假体置入,不仅可修复乳腺癌病灶清除术后的胸部软组织的缺损、锁骨下的凹陷畸形而且可重建乳房。该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再造乳房的外形及质感逼真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