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腓骨肌瓣结合牙种植牵引器在下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腓骨肌瓣结合牙种植牵引器(dental implant distracter,DID)在下颔骨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了包含永久性牙种植体和暂时性牵引器的牵引种植体。此牵引器特别为腓骨增宽牵引重建下颌骨缺损而设计。已完成10例下颔骨缺损重建(33件DID),其中4例成釉细胞瘤,2例下颔骨囊肿,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余3例为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4.7岁),8例男性,2例女性。结果 在19~40个月的随访中,10例患者的组织瓣获完全成功,临床检查及X线检查显示正常下颌骨外形和骨愈合。植入的33枚DID中,有10枚(占30%)由于局部感染松动取出,其余种植体均有良好的骨结合,成功率达70%,共有4位患者完成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DID可成功用于游离腓骨肌瓣下颔骨功能性重建,牙种植体植入与骨牵引同期完成,缩短了手术周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构成面下1/3的骨性支架是维持面型、保持咀嚼等功能的关键。下颌骨缺损在颅颌面缺损中较为常见,可由肿瘤、外伤等多种疾病引起。所造成的下颌骨及邻近软组织缺损往往导致严重的颜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化髂骨肌瓣同期牙种植体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血管化髂骨肌瓣联合同期牙种植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以利尽早恢复下颌骨的外形及咀嚼功能。方法 对12例下颌骨体部肿瘤受侵患者行一侧下颌骨节断性切除,同期血管化髂骨肌瓣重建并植入牙种植体,总共32枚,术后义齿修复。结果 所有病例髂骨瓣移植均获成功,种植体与移植骨骨性结合,术后随访8-4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颌面形态佳,咀嚼咬合力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血管化髂骨肌瓣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是下颌骨体部缺损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国肿瘤、放射性骨坏死或外伤手术切除后,导致吞咽、言语及外观障碍,需用游离带血管骨皮瓣移植重建修复。常用的移植骨瓣包括肋骨、跖骨、桡骨、肩骨和髋骨。该文对50例游离带血管腓骨瓣重建口下颌骨结果进行分析,其中40例术后随访4~39个月。35例(74%)进行一期重建,66%下颌骨缺损为前或前侧联合型,其余为单纯外侧缺损型。38例(81%)移植腓骨瓣包括皮瓣用作口内粘膜层或口外皮肤层,9例(19%)仅应用游离骨瓣。作者分别对手术结果、皮瓣存活力与应用、供受区愈合结果、功能结果以及美学结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带蒂肌骨膜瓣修复气管壁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管壁缺损修复困难,报告7例采用蒂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或胸大肌肌皮骨膜瓣修复气管壁部分缺损的经验,除1例局部感染失败外,均获成功,讨论了该手术的主要优点及操作技七,有血供的骨膜瓣具备良好的成骨能力,符合气管壁的特殊要求,本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头颈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手术会造成头颈部组织的巨大缺损,并对患者的吞咽、发音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显微外科技术支持下的游离皮瓣是目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主流方式。本文综述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几种游离皮瓣,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旨在为临床工作中头颈部软组织缺损重建时游离皮瓣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游离组织瓣修复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游离皮瓣在晚期颅底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修复的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9年3月-2009年3月颅底手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的游离皮瓣共25例,其中背阔肌肌皮瓣9例,腹直肌肌皮瓣6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前臂皮瓣2例,腓骨骨肌皮瓣1例.颅底缺损类型分别为颅骨25例次,脑膜10例次,脑组织3例次,鼻腔鼻窦13例次,黏膜14例次,皮肤20例次.结果 23例(92%)游离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坏死,1例部分坏死.5例(20%)患者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脑疝死亡1例,颅内感染2例和脑脊液漏2例.结论 游离组织瓣修复技术可靠,适用于晚期颅底复发肿瘤,同时涉及皮肤或黏膜手术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545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5月~2 0 0 2年 9月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连续 5 0 7例患者的 5 45块游离组织瓣移植 ,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腓骨瓣、前臂皮瓣和腹直肌皮瓣为最常用的 3种游离组织瓣 ,占全部游离瓣的 96 0 %(5 2 3 / 5 45 ) ;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为 98 2 % (5 3 5 / 5 45 ) ,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 4 8% (2 6/ 5 45 ) ,抢救成功率为 61 5 % (16/ 2 6)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 5 2 % (12 8/ 5 0 7) ,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 ;吸烟、饮酒、放射治疗和年龄 (高龄和儿童 )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 ,其明显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自Hidalgo于1989年首次报告利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以来^[1],游离腓骨肌皮瓣在口腔下颔骨重建中的应用很快为头颈重建外科医师所接受。目前,游离腓骨肌皮瓣已经成为修复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方法。我科自2004年5月-2007年11月,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1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4种下颌骨修复与重建技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方法 对135例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病例的病因及分类、采用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以及影响选择修复技术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中,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2倍,年龄从14岁至82岁,中位年龄45岁。病变性质良、恶性各半,缺损类型以半侧下颌骨缺损和单纯下颌骨体部缺损居多,单纯的下颌升支缺损及下颌骨方块缺损病例较少。结论 年龄及病变性质已不再是是否行下颌骨修复重建的决定因素。4种修复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证:血管化游离腓骨移植适用于较大缺损或伴软组织缺损的各类下颌骨缺损畸形;游离髂骨移植适用于良性病变导致的长度在6 cm以内的单区缺损或方块植骨;重建钛板则适用于多次复发的恶性病变导致的颌骨缺损的姑息性修复;骨牵引成骨则最适合于下颌骨方块缺损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在气管重建术的应用,用狗做实验,切除1/2周径第2~6气管环前壁气管及粘膜组织,用带蒂的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分别于术后2、4、6月处死动物,结果发现: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重建气管壁具有良好支撑力,修复后的气管管腔通畅,管壁无瘢痕及肉芽组织形成,骨膜管腔面覆有纤毛上皮,深层有新骨组织形成。临床治疗8例患者,其中瘢痕性气管狭窄5例,裂开狭窄段气管,切除瘢痕组织,用该瓣加宽气管腔;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壁2例,气管乳头状瘤恶变1例,切除受累管壁,用该瓣I期修复。所有病例均拔除气管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实验及临床结果均提示: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是一种较理想的气管重建材料。  相似文献   

13.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对22例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和14例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并对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存质量进行纵向比较。结果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上颌骨重建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赝复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游离腓骨复合瓣上颌骨重建能显著提高上颌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是上颌骨重建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回顾外科修复重建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前的随意型皮瓣,即以随意分布的肌皮动脉穿支为血管的皮瓣。因其受到长宽比例的限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局部转移的轴型皮瓣,即皮瓣区域有轴心动脉和静脉,只要轴心血管足够长,可不受长宽限制。1973年McGregor和Morgan[1]系统描述了轴型皮瓣和随意型皮瓣。1979年Ariyan[2]首次报道用胸大肌轴型皮瓣一期修复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从此开创了头颈外科修复重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3例上颌骨区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2~55岁。其中行上颌骨次全切除4例,全上颌骨切除9例。手术根据术前CT表现在上颌骨三维图像上模拟截骨切除范围,将健侧上颌骨镜像复制到患侧缺损处,再根据镜像后的骨形态设计个性化腓骨修复的3D模型,根据3D模型进行腓骨雕塑成形和上颌骨缺损修复。分别从口腔、鼻腔、眼功能及外形恢复等方面观察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疗效。结果随访5~40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危象皮瓣坏死,余12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患者随访期间,经CT或MRI证实均未见肿瘤复发。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腭瘘,余10例患者可经口进食,无鼻腔反流。11例患者发音效果满意。全部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全部患者未出现视力下降和复视,眼位正常。术后外观恢复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13例患者VAS平均数为8分,除1例皮瓣坏死患者,余12例患者对外形修复满意。结论3D打印辅助设计个性化游离腓骨瓣成形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不仅能保全口腔、鼻腔和眼的功能,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外形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因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肿瘤切除术后所造成缺损经常不能直接拉拢缝合,而需要组织瓣来进行修复。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外科技术的进步,针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带蒂组织瓣与游离组织瓣等修复方法的特点,就其历史沿革、解剖基础、适应证及优缺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的双游离瓣技术在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双游离瓣技术在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1月期间完成的 33例利用双游离瓣行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 ,分析所采用游离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33例患者中 2 3例采用腓骨瓣 +前臂瓣 ,6例采用腓骨瓣 +腹直肌皮瓣 ,4例采用前臂瓣 +腹直肌皮瓣 ;除 1例采用串联瓣的形式外 ,其余 32例患者的两块游离瓣均采用不同的受区血管 ,其中 14块游离瓣采用了对侧颈部的受区血管 ;6 6块游离瓣中 ,1块腓骨瓣和 1块腹直肌皮瓣因静脉栓塞而失败 ,其余的 6 4块瓣均成活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9 4 % ( 13 33) ,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 大型头颈部缺损的双游离瓣修复安全可靠 ,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和评价应用不同游离组织瓣Ⅰ期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 同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游离组织瓣Ⅰ期修复因肿瘤切除造成的上颌骨缺损共66例,其中43例为术后复发挽救性手术.46例患者曾行放射治疗.上颌骨Brown缺损类型分别为:Ⅰ型10例,Ⅱ型13例,Ⅲ型23例,Ⅳ型20例.游离组织瓣种类有:腓骨肌皮瓣26例.前臂桡侧皮瓣10例,背阔肌肌皮瓣7例,腹直肌肌皮瓣7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7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5例,背阔肌-肋骨肌皮瓣2例,髂骨肌皮瓣2例.术后对29例患者进行外观和功能评估.结果 游离组织瓣修复成功率为93.9%(62/66).修复失败的4例中3例为腹直肌肌皮瓣,1例为腓骨肌皮瓣.术后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估,62.1%(18/29)的患者恢复普通饮食,交流基本无障碍的比例为82.8%(24/29),对外观满意的比例为86.2%(25/29).结论 对于上颌骨Ⅰ型缺损建议主要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Ⅱ型和Ⅲ型主要以游离腓骨肌皮瓣,Ⅳ型采用穿支皮瓣修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distinct free flaps in re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xillectomy defec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s was performed of in 66 consecutive cases of reconstructions with free flaps for maxillary tumor ablation defects from October 1997 to June 2010. There were 43 patients who had recurrences after previous operations and 46 patients had accepted radiation therapy before.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Brown's maxilla defect; 10 cases were in class Ⅰ ,13 in class Ⅱ , 23 in class Ⅲ and 20 in class Ⅳ. The reconstructive free flaps included 26 fibula flaps, 10 radial forearm flaps, 7 latissimus dorsi flaps, 7 rectus abdominis flaps, 7 anteri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s, 5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s, 2 latissimus dorsi/rib flaps and 2 iliac crest flaps. Postoperativ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were assessed in 29 patients. Results The overall free flap success rate was 93. 9% (62/66). Three rectus abdominis flaps and one fibula flap failed. There were 29 patients who received postoperative function assessment Sixty-two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restored to taking regular diets, 24(82. 8% ) patients had norm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25(86.2%)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feature. Conclusions Radial forearm flap was recommended to reconstruct the class 1 defect, fibula flap to class 2 or class 3 and preforatoe flap to class 4.  相似文献   

19.
上颌骨大型缺损时,缺损腔巨大,口鼻腔穿通,会导致患者严重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然而,由于上颌骨结构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尤其是缺损区骨组织缺乏,修复难度很大,我们首次为1例上颌骨切除患者行双侧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后期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瓣进一步修复缺损,重建牙槽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并发症,明确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探讨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对1990~1996年间所行168例应用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168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26~79岁。结果:168例皮瓣中,25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14.9%);22例发生瘘管(13.1%);伤口感染39例(23.2%)。与并发症有关的因素有多种,并发症使住院日明显延长。结论:作者认为切取肌皮瓣时,应避免过偏远,中大面积缺损应配合邻近或游离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