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男,42岁。1984年4月24日诊。右项发际处患毛囊炎13年,经多家医院治疗未愈。诊见右项发际处有一3×5cm~2病灶,有少量分泌物及红色丘疹。触之硬块状。自觉刺痒、疼痛,舌质微红,苔薄黄,脉弦微数。诊为慢性毛囊炎湿热型。拟五味消毒饮加味:银花30克,滑石60克,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克,黄芩、黄柏、三棱、莪术、海藻、昆布、天葵子、野菊花、防风、苍术、牛膝各15克,白芷12克,川芎10克,木通12克,半夏12克。服药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性荨麻疹,屡获良效,兹举二例如下: 例一、杨××,男,33岁,1983年7月诊。患者每接触冷水后约10分钟左右,接触处皮肤即出现大小不一的白色或淡红色的风疹团,瘙痒难忍,其症冬重夏轻,已有三年之久。患者体瘦乏神,面白自汗,口和不渴,舌淡苔白,脉缓。诊断:寒湿荨麻疹。治以益气固卫,散寒除湿,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味: 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姜30克、苍术15克、苡仁30克、甘草3克、大枣30克,水煎服。服药五  相似文献   

3.
浮萍汤系一同道传余,用于治疗湿疹、荨麻疹疗效尚好。浮萍汤由浮萍30克,土茯苓30克,豨莶草15克,萆薢15克,苏叶10克,薄荷10克组成。本方具有辛凉疏泄、宣散风热、祛风除湿、解表止痒之功。重用浮萍为本方特色,《滇南本草》谓能“祛皮肤瘙瘴之风。”举病案二则如下: 例1:陈××,女,24岁,1979年5月12日来诊。自述3天来面部突然瘙痒流水。诊见面部有大片红色丘疹,呈糜烂渗出,边缘无明显界线,痒甚。口  相似文献   

4.
丹毒治验     
张某,女,50岁,工人。1987年5月3日初诊。患者突发性右下肢局部光亮红肿(约11×5cm),边缘清晰,略高出皮肤,热痛拒按。伴有头痛,发热,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毒邪内炽。拟清热解毒凉血法。处方:银花3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苦参30克地肤子10克石膏60克 知  相似文献   

5.
胡××,男,33岁。1983年9月17日诊。两年来嗜食辣椒,有时日达数两之多。诊见: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神疲懒言,形体消瘦,纳差。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迟细弱,尤以右关为甚,此乃脾胃虚寒,寒邪内积之证。投大建中汤加味:蜀椒15克,白芍、干姜各10克,泡参30克,甘草、香附各6克,白术9克,盐附子(先煎1小时)15克,水煎服。7剂后,诸证悉除。因虑上方多大辛大热之品,恐其伤津竭液,改投沙参益胃汤3剂而收功。随访三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以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味治疗婴儿湿痰12例,效果较好,简介如下: 处方:葛根10克,黄芩6克,陈皮、苍术各5克,黄连、厚朴、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四次。霍××,男,4月。1985年11月3日诊。患儿头顶皮肤作痒,出现丘疹十五天。曾用肥皂热水洗涤,抓破头皮,渗出水液并常伴发热。经服用苯海拉明、土霉素、肌注青霉素治疗,仍时愈时犯。刻诊:头皮肿胀、糜烂、汁水浸淫成片,  相似文献   

7.
黄××,男,43岁。1984年5月6日诊。右上肢麻木伴右手指掌疼痛十余日,先后经服除湿镇痛等中西药数剂不见好转。刻诊:前臂酸痛,右手指掌疼痛僵硬,活动不能自如,彻夜痛不能眠,脉沉滑。诊为痰饮臂痛。治以除痰蠲饮,辅以调气行瘀。处方:导痰汤加木香、姜黄。药用:半夏、陈皮、姜黄各10克,茯苓、枳实各12克,胆星8克,甘草3克。二剂后痊愈。  相似文献   

8.
心悸治验     
例一,李××,女,46岁。患者于1983年9月28日因心悸、气短、胸闷而来院就诊,查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拟诊:心悸。收入中医病房治疗。自诉于入院前三个月,曾类似发作一次。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又曾赴省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心肌炎恢复期,不能排除早期冠心。近来因劳累,除有上述症状外,自觉头晕眩,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夜寐多梦,面色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检血压:128/84毫米汞柱,心率:82次/分,律齐,辨证属心脾两虚型。处方:党参30克,黄芪15克,自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降真香6克,酸枣仁10克,阿胶10克(烊化分冲),炙甘草6克,连服三剂,效果不明显。二诊时嘱每日加用费菜50克,猪心一个炖  相似文献   

9.
臂疽     
郭××,男,40岁,1982年4月22日诊。患者一周前发现右肘关节下3厘米处疼痛,微肿,但不红,屈伸不便,有压痛感,按之较硬,无寒热现象。曾服西药未效,后来余处求诊。查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臂疽。此乃营卫虚寒,寒凝痰滞,痹阻肌肉经络气血。治宜温中补血,散寒通滞,软坚散结,稍佐清热。方用阳和汤加味。处方: 熟地15克、鹿角霜30克、炭姜10克、桂枝10克、麻黄10克、白芥子12克、生甘草6克、  相似文献   

10.
某男,6岁。1986年9月19日初诊,门诊号:0303。患儿发热五天,两小腿肿胀疼痛,精神萎靡,纳呆便秘,舌红脉数。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等未效。刻下两小腿有散在暗红色丘疹,如高粱米大,高出皮肤;两踝部肿胀,左踝前侧红色丘疹联成片状,约1.5×3厘米大小,右  相似文献   

11.
肺痈变证     
肺痈病,变证多端;择其要,略举一二。 (一)肺痈传府丁××,男,17岁,农民,一九七三年长夏患病,症见发热、咳嗽、气急、胸痛、吐浊痰黄稠而夹脓血,气味腥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脉症合参,诊为肺痈,乃以千金苇茎汤加味治之:芦根15克,生苡米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0克,桔梗15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甘草10克。次诊:药进四剂,病势大减,咳喘渐平,但患者旋即恣食桃李,过三日辄复发  相似文献   

12.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误下后,表不解,邪气内陷太阴之脾虚气滞证。笔者运用此方治愈右上肢震颤一例,报道如下。杨××,女,45岁,83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于81年患“结核性脑膜炎”后,右上肢出现持续性震颤;震颤甚时则厥而不省人事,10分钟后复醒如常。两上肢下垂无力,舌淡苔白,脉缓而略浮。证属营卫不和之震颤症。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处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杏仁15克、苏叶10克、大枣15克、炙草6克、生姜6克、二日一剂。服上方4剂后,右上肢震颤如故,遂改用桂枝加芍药汤以和调营卫,化阴潜阳。处方:桂枝20克、白芍10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大枣20克、炙草10克、  相似文献   

13.
张××,女,25岁,教员,83年8月15日诊。咳嗽半月,卧则咳甚,起则咳止,干咳无痰。诊见患者两颧微红晦黯,舌尖有瘀点、脉细濡。证属瘀血咳嗽。治以活血祛瘀,佐以肃肺: 当归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炒枳壳10克、醋柴胡6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生地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  相似文献   

14.
阳和汤功能温补和阳,散寒通滞。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疗效较佳。现举二例介绍如下。例一:尚××,男,48岁,1982年12月22日诊。腰痛已3年,痛处固定不移,晨起尤甚,不能屈伸转侧,遇阴雨、寒冷痛剧。摄片示:第2、3、4腰椎唇状增生。经中西医久治不效。查其腰脊椎压痛明显,苔白薄,脉沉弦。证属恭湿凝滞腰府,治宜温阳散寒除湿。处方:熟地30克、附片15克(先煎),麻黄10克,甘草5克,白芥子10克,干姜炭6克,肉桂6克(研末吞服),怀牛膝15克,狗脊30  相似文献   

15.
张××,女,25岁。1984年3月4日诊。营卫不和:经停两月,出现呕吐,恶食,头昏,头痛,微有寒热,汗出,一身尽痛。查:舌淡,苔白,脉滑。诊为恶阻。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半夏15克,鲜苏叶10克,1剂效,2剂愈。申××,女,22岁。1984年6月诊。肝热气逆:停经两月,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相似文献   

16.
高××,男,25岁,农民。1981年7月4日诊。两年前,新婚入房,精神紧张未及阳举即精泄。多方求治皆罔效。刻诊:体倦神疲,心烦,失眠,心悸,盗汗,纳少,面色不荣,苔少质微红,脉浮虚尺弱。证属心脾两虚,肾不摄精。治当补益心脾,宁心摄肾。处方:白术10克、黄芪20克、茯神15克、党参20克、远志6克、降枣20克、木香6克、龙眼肉20克、当归10克、桑螵蛸12克、龙牡各30克、黄连1.5克、肉桂3克、甘草6克。嘱暂节欲,远房帷。  相似文献   

17.
秦××,女,46岁。1987年12月23日诊。患者于四小时前午饭后觉脐周疼痛,一小时后疼痛固定于右下腹,伴腰背疼痛不能转侧,即被送往152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惧怕手术,就诊于余。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恶心时作,腹部肌肉紧张,麦氏点有压疼及反跳痛,右下肢屈伸试验阳性。脉沉弦,舌质淡红,苔白厚,舌下系带怒张。白细胞18.6×10~9/L(18600/mm~3),N0.83。诊为肠痈(血瘀痰湿型)。予当归芍药散加味为煎:当归、川芎、白术各12克,白芍120克,泽泻、茯苓各30克,  相似文献   

18.
例一:刘××,男,9岁,80年2月初诊,患儿几天前因感冒诱发出现头面、眼睑部浮肿,小便不利,全身疲倦。诊为急性肾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患者头面浮肿,眼睑部为甚,神疲嗜睡,腹部轻度发胀,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浮紧而滑,右尺脉稍弱。尿常规:蛋白(++++),管型(++),血常规:白血球总数:12400/mm~3,血色素13.5克。中医辨证:肺失宣降,肾阳受遏治以宣肺利水,温肾助阳。处方:桂枝6克炙麻黄3克云苓6克赤小豆10克肉苁蓉6克狗脊6克白茅根12克连翘6克木通10克炒白术12克淫羊霍3克大枣2  相似文献   

19.
杜××,女,19岁。1984年4月7日赴诊。主诉:双足踝肿痛三年,步行艰辛,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变化,××医院诊为“穿踝疽”。余诊:“脚肿如脱”,穿41码文鞋,踝处扪之发烧,时时酸重痛,经来血少,每多迟至,舌苔淡白,两边青紫,脉沉涩。诊断:历节病。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0克,麻黄、防风各6克,白芍、白术各12克,附子15克(先煎十分钟),甘草6克,生姜9克。3剂后足踝肿痛  相似文献   

20.
张××,女,45岁。1983年10月8日诊。因郁怒后导致全腹、眼睑、足胫肿胀,按之凹陷已半年。用疏肝、实脾、利水之剂,仅能取效于一时。刻诊:头昏、少寐、右胁肋胀痛,腹部肿胀伴窜痛,纳食甚少,大便溏薄,舌淡白滑有齿龈、脉沉弦。证属肝气乘脾,脾阳虚衰,土不制水,水泛肌肤。法拟疏肝解郁,温运脾阳。以逍遥散合实脾饮化裁:柴胡12克,当归、白芍各10克,云苓、猪苓、山楂各20克,白术、木瓜各15克,木香、附片、干姜、桔梗各10克,川朴12克,甘草3克。上方服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