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例1,男,66岁。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3个月收入院。入院后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及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RBC++++。肝肾功能、血糖检查未见异常。胸X片、EKG检查未见异常。尿瘤细胞检查2次均阳性。B超示左肾上极可见约1.5cm大小、边界较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强回声肿物,右肾、双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前列腺4cm×3.5cm×4.3cm大小。CT检查左肾上极可见约1.5cm大小、边界较清楚、密度较均匀、低密度肿物,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28岁,因"停经39天,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阴道少量出血"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腹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6.2cm×5.6cm×5.8cm,肌层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厚约1.1cm;双侧卵巢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均未见异常,左侧输卵管走行区探及2个囊样回声,大小分别约1.0cm×0.7cm、0.8cm×0.6cm(图1A);嘱孕妇排尿后,采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 1男,55岁,因右侧颈前无痛性肿块4个月入院.肿块实性,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超声检查示甲状腺右侧叶内见大小为4.0 cm×4.0 cm×3.0 cm实性等回声结节,轮廓规整,内部回声均匀,左侧叶及峡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肾占位2d于2006年12月18日入院.无腰背酸痛及肉眼血尿,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电子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内实质低回声团块,大小4 cm×4 cm,圆形,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周围血管结构受压,并弯曲移位,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输尿管及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见右肾实质内5 cm×4 cm类圆形实质占位灶,密度较均匀,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不均匀强化,CT值85 HU;双侧肾盂未见扩张,肾血管无特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右肾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6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于2008年10月16日入院.查体:耻骨上区轻压痛.CT检查膀胱右后壁局部结节状软组织样密度影,大小1.5 cm×1.0 cm×1.1 cm,CT值42 HU.B超检查膀胱壁偏强回声团,1.4 cm×1.0 cm.膀胱镜检膀胱右后壁类圆形肿块,有蒂,局部表面有出血点,距右输尿管开口约2 cm.IVU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右腰腹部隐痛不适1年,加重1个月于2010年11月10日入院.查体:右侧腹部可扪及大小约15 cm×10 cm包块,无压痛,活动度差;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右侧肝肾间隙处见14.3 cm ×9.5 cm高回声区,边界可辨,内回声不均,可见无回声区.CT检查:右侧肾上腺区肿块,边界清晰,大小15.1 cm×11.3 cm ×9.6 cm,右肾、肝脏、胰腺受压推移,右肾筋膜累及,增强后病灶略有不均匀强化.实验室及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口服盐酸特拉唑嗪片2 mg/d 2周,术前3d补液扩容.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肾上极,表面血管怒张,瘤体上缘与右肝下缘粘连,内侧与下腔静脉下极与右肾上极粘连.由于下极与右肾粘连明显,无法分离,遂将瘤体与右肾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7.
患儿,41 d.生后10 d家长发现患儿右睾丸无痛性肿块入院.查体:患儿阴囊皮肤未见异常,右侧阴囊增大,约2.2 cm×2.2 cm×2.2 cm,内可及2.0 cm×2.0 cm×2.0 cm无痛性包块,光滑,质硬,边界清楚,右睾丸触摸不清.透光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阴囊内2.1 cm×1.9 cm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楚,可见高回声包膜,以囊性为主,内充满密集光点,实质部分内扫及强回声光斑,内探及血流信号,动脉阻力指数0.21.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6岁.因右肾区痛、肉眼血尿1 d于2008年12月入院.查体:右肾区叩痛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氧分压78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9 mm Hg.B超检查:右肾5 cm×6 cm低回声肿块,内有血流信号.CT检查示右肾肿瘤,大小约6 cm×7 cm,肾静脉瘤栓长度约2.5 cm,近端达右肾静脉在下腔静脉入口处.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40岁.因体检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7 d于2009年4月29日入院.无腹痛、腹胀、发热,无体重改变.查体:一般状况好,无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肝脏右肋缘下未触及,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全检、凝血项目和甲胎蛋白(AFP)均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和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超声检查:肝左叶可见4.3 cm×4.5 cm×6.8 cm偏低回声团,边界清,似有声晕.内回声不均匀,可见1.5 cm×1.9 cm、1.0 cm×1.4 cm无回声区.CT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于肝左叶紧贴第二肝门见异常密度肿块,大小约5.6 cm×4.6 cm,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15天前被摩托车扶手撞伤左腰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双肾未见异常。近15天因左侧腰部酸痛不适就诊。超声检查:左肾明显增大,大小约16.7cm×7.6cm×8.2cm,包膜与实质间可见一弧形稍低回声包块包绕其背侧,包块呈分叶状,厚约3.4cm,内部回声欠均匀,与实质分界清楚,左肾受压向左下方移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包块周围及内部未见彩色血流,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2009年7月16日,患者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外形欠规则,肝包膜不平整,肝内回声增粗,于肝左叶见大小约4.5 cm×3.4 cm的高回声区,肝右叶见大小约2.1 cm×1.7 cm、1.5 cm×1.2 cm的高回声区,提示肝硬化,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8岁.因腹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手术及外伤史.月经正常.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左下腹可触及一6 cm×5 cm大小包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无阳性发现.辅助检查:血红蛋白88 g/L,心电图、胸片、子宫附件及肝胆双侧肾B超均未见异常.CT检查示:左下腹盆腔可见一60 cm×52 cm×50 cm大小软组织包块影.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左侧阴囊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16年于2010年8月9日入院.查体:右上肢缺如,右下肢发育差,细小,膝关节缺如.左侧阴囊内可以触及15 cm×15 cm×10 cm大小肿块,质稍硬,无压痛,表面尚光滑;左精索明显增粗,肿物上极似可触及质地较软的组织,可扪及一小指粗细的纤维条索延伸至腹股沟管内,质韧,表面光滑,无挤压痛.腹股沟区浅表淋巴结无肿大.B超检查:左侧阴囊内与睾丸回声相似的均质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腹主动脉及两髂血管旁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脾脏大小约6.7 cm×2.8 cm,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2岁,身高158 cm,体重65kg,ASA分级Ⅱ级,因阴道流血1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无心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和外伤史,24年前曾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入院查体:体温36.5 ℃,HR 85次/min,BP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RR 20次/min.心、肺、肝、肾和凝血功能未见异常,血、尿常规和电解质检查未见异常.B超提示:子宫6.7 cm×5.6 cm×5.3 cm,前位,形态规则,肌壁回声均匀,宫腔线清晰;于宫腔内靠近前壁处可见大小约3.0 cm×2.1 cm稍强回声光团,边界尚清晰,内回声均匀,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周于2008年3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发现.CT检查见右肾上极包膜下一界限清楚、均质的肿块,大小5.0 cm×2.5 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右肾上极低回声团块,界清,内见血流信号.全麻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肾低度恶性肿瘤或副神经节瘤.大体标本,肾上极包膜下见灰白肿块,大小5.0 cm ×2.5 cm×2.5 cm,质中等、韧.镜下见肿块与肾组织界限清,有纤维性假包膜.瘤细胞呈上皮样,胞质嗜伊红色,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片状排列,小区胞质透明.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3岁.因左腰部阵发性酸痛1个月,明显加重1 d于2008年1月7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未及包块,左肾区叩痛明显,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B超检查左肾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上极实质内可及大小约9.8 cm×9.0 cm实性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明显外突;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示血流信号不丰富.CT检查左肾上极大小约11.0 cm×10.0 cm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其前方靠近胰腺致其前移,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质强化,肿块包裹左肾动静脉,并与脾动脉关系密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5.86×109/L,中性粒细胞0.55,淋巴细胞0.32;乳酸脱氢酶(LDH)341 U/L,BUN 5.9 mmol/L,SCr99.2μmol/L,骨髓象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肾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临床罕见,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高.2008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5岁.因右侧腰痛2年,血尿3d于2008年11月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检查:右肾上极6 cm×5 cm低回声团块,边缘不规则.增强CT检查示右肾上极较大混杂密度肿块影,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全麻下行右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肾脏中上部,大小为6.5 cm×4.0 cm ×3.5cm,侵及肾被膜,肾周未见肿大淋巴结.<作者简介>=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2.04.009  相似文献   

18.
患者,19岁.因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10余年于2009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左侧睾丸上极可触及5.0 cm×3.5 cm实性肿物,表面光滑,轻微触痛.B超检查左侧睾丸上方可见5.4 cm×3.8 cm×2.4 cm大小低回声区,回声与睾丸回声相似,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物内可见血流信号.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左侧睾丸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于2009年7月1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查体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肾体积形态如常,皮质回声均匀,肾窦未见分离.于左肾下极探及2.4 cm×1.9 cm低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其内可见星点样彩色血流信号.KUB、IVU未见异常.双肾CT平扫+增强示左肾中部一圆形占位,注入造影剂后迅速轻度强化,静脉期密度减低,延迟期呈低密度;右肾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0岁。因左下腹隐痛3个月于2001年5月14日住院。查体:左下腹可扪及一约5cm×4cm大小的包块,质硬、不光滑、边界清晰、活动度差,无触痛。钡灌肠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肝、胆、胰、脾、肾B超均未见异常,左肾下极前可见一约6.4cm×6.0cm×4.0cm大小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清,考虑左腹膜后占位。腹部CT示左侧腹膜后肾下极前方水平见一4.5cm×5.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密度不均,内见低密度灶,边缘较清,部分边缘与空肠关系密切,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腹膜后占位性病变。5月1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100cm处的空肠系膜上有一约拳头大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