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医精诚     
孙思邈 《光明中医》2010,(1):143-143
是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相似文献   

2.
医家名言录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悟哉!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大医精诚第二》中云:“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这一言道出了医学临床的复杂性,医学技巧的高难度性。因此,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沿循以师带徒制度,强调从跟师侍诊中学习临床医疗技巧。能够跟随名师学习是一种幸运,多数医务工作者尚缺乏这种机会。故而自古即尤其重视名家医案的学习,从中汲取名家的临  相似文献   

4.
吉庆 《光明中医》2006,21(4):4-6
大医孙思邈有箴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其意之一,剖析了学与用之间的辨证关系.余不揣简陋,现仅就学习中医与临证应用几个问题,讲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裘端常 《中医研究》2003,16(5):44-46
大医孙思邈云 :读方三年 ,便谓天下无病可治 ,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特别在一些疑难重症的诊治中 ,我深深体会行医之不易 ,它需要医者多学、多思、多验证。在长期临床中 ,我也更加领悟到血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 ,尤其是顽固复杂的疾病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和应用活血化瘀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重要的课题。血瘀———活血化瘀的理论源远流长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里就有了明确的阐述 :如损伤引起的瘀血、寒凝引起的瘀血、大怒引起的瘀血、病久入深瘀血、瘀血所致的闭痹痛等等 ,并提出了要“和血” ,要疏其气…  相似文献   

6.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为当时那些一知半解、存在自滿情緒的医生而提出的警語。他是說,这些医生仅仅学了一些医书,甚至只讀一些方头,就沾沾自喜,自命不凡,認为任何疾病都能医治,社会上没有什么难医的病好治了;但是到了临床实践以后,碰到千变万化的疾病,才覺得过去所学的本領不够,不但疑难的病苦於无法应付,就是一般疾病,也感到缺乏良方治疗。这种只滿足于現有的粗浅医学知識,而不肯更进一步勤钻苦研的医生,在今天  相似文献   

7.
临诊之中多见疑难之症。有百思不得其解者,有初窥似有城府,待阅毕前医历处之方,又觉无所着手,方信“又日天下无方可用”,学识薄也。张志雄教授出身岐黄世家,临诊五十余秋,学识渊深,对疑难杂症,常具拨云见日之功。兹将随张老临诊医案,摘录三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医家名言录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邀 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杨上善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一孙思逛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扁鹊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邀医贵变通,药在合宜。苟执一定之方,以应无穷之证,未免虚虚实实,损不足而益有余,反致杀人者多矣。—吴仪洛 知药而不知方,知方而不知术,知术而不知道,岂可谓之医乎?—《医学言志录》 今人不辨证候,不用汤头,率意任情,治无成法,是犹制器而废准绳,行阵而弃行列,欲以…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14,(11):2460-2460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14,(10):2194-2194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病,最讲辨证施治,最忌按图索骥,重点是一个“活”字。否则学方三年,无病可治,或者学方三年,无方可用,要不就会贻误人命,为害不浅。《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写了一个“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故事。说的是晴雯偶感风寒,鼻塞声重,只管咳嗽,食欲不振,全身无力,懒怠动弹。请了一位胡太医,此人诊过脉后,便道:“小姐的症是外感内滞。近日时气不好,竟算是小伤寒,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风寒也不大,不过是气血原弱,偶然沾染了些,吃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至于两手脉怎样,胡太医没有言及,但据症可推测,她两寸浮数,关部沉细。胡太医诊断后,开了  相似文献   

12.
近代名医蒲辅周(1888~1975)先生有句名言:“中医治病有一个秘诀,就是‘一人一方’。”此言乃衍生于清代医家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中“病同人异论”。 徐灵胎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  相似文献   

13.
《方剂学》主要介绍前人所创的行之有效的方剂。学习好这些方剂对临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这些方剂,临床上将会碰到不少困难,就会出现无方可用的现象,因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病“十八反”配伍禁忌之理论在中医发展史上本来是不存在的,《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著作中均可找到其在临床中运用的证据。从临床治病实际出发,只有彻底消除王怀隐、张子和等人提出的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理论,才能真正将临床治病提高疗效落到实处,本文列举数则经方合方辨治鼻咽疾病的验案来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15.
徐大椿临证用药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大椿在临床遣方用药上,提出了“用药如用兵”“有一病则有一药以制之”等著名观点,从“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2个方面,精辟分析了方剂与药物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张临床理清方药离合关系时应以方剂配伍为主导,重视驱邪,反对滥用温补,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至今仍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泻要方临证举隅翟光,龚伟民痛泻要方最早载于《丹溪心法·卷二泄泻》篇、书中虽无方名,但所列药味(防风、白芍、白术、陈皮)与痛泻要方完全一致,并标明“治痛泻”字样。其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抑木扶土”,大凡肝强脾弱为患用之即效。笔者验之临床,感受颇深,今...  相似文献   

17.
苇茎汤出自《古今录验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此方,但无方名,宋代林亿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此方收入“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篇作为附方,名曰“千金苇茎汤”。其证为“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汤由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组成。对方中桃仁的功效,后世医家及普通高校《方剂学》各版教材多释为活血祛瘀消痈,是为佐药。此方所治病证的病理演变可分为3期,即表证初期、成痈期和溃脓期。表证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脉浮等;成痈期表现为咳嗽喘满,口干咽燥不渴,胸痛,咳吐稠痰或腥臭,时时振寒,脉象滑数等;溃脓期…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首次提出"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此论直指当世医家临证处方用药之流弊。徐灵性寻本溯源,究心医典,所论"有药无方",临证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又论"有方无药",执方治病,罔思药证而不依症别裁;示人"有方有药",守立方归旨而兼善权变。用药灵变若此,可臻善境。古人制方加减微妙精详不可思议,后世诸家临证活法灵机变化存心。古今异轨,制方之义,颇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何任常说:“治病效果要好,这是做医生的第一要义。前人曾说,做医生治病要验、便、廉。第一是治之有效,即‘验’;第二要方便病人;第三要使病人负担少,用药要廉。”对此说到“验”字,他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准确用方用药。 以经方治病,须按原方配伍,力求准确何任临床常用经方,用药味少而效宏。目前经方是指张仲景著作中的方子。经方用药是有严  相似文献   

20.
何文彬 《江苏中医》2000,21(10):4-6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论述,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而“本”的最高含义在于阴阳,其实质内容是“证”,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之“本”与“标本”之“本”,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求本”为确定治疗原则,制定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