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玲珺  李霞 《中国药师》2017,(1):139-143
摘 要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能与其他的蛋白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和神经管等结构。微管在细胞生长、维持形态、细胞信号传导,尤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微管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靶点。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是一类最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该类药物抑制微管聚合、破坏微管动态不平衡性、破坏纺锤体、阻滞细胞周期,引起肿瘤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并对以微管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皂苷)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株(CNE-2Z)微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微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中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图像结果表明,皂苷作用的CNE-2Z细胞丧失正常的微管网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皂苷使CNE-2Z细胞未聚合的微管蛋白比例增加,而且这一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皂苷能抑制CNE-2Z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皂苷是一种有效的抗微管剂、  相似文献   

3.
微管抑制剂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少荫  李敏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1238-1243
过去几十年中,那可丁一直被用作镇咳药。近年来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可作用于微管,抑制其动态不稳定性,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抗肿瘤作用。体内实验研究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高、广谱、毒副作用不明显,有望被开发为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4.
桔青霉No.68菌株的发酵产物对微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寻找作用于微管的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发现从东北红豆杉内皮层中分离到的一株枯青霉菌No.68的发酵液能将细胞有丝分裂阻断在中期,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电镜观察。证明发酵液中含有作用于微管的活性物质,且其作用效果为抑制微管聚合。  相似文献   

5.
刘翎  刘宗英  李卓荣 《中国新药杂志》2012,(16):1892-1899,1949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成为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作用于微管系统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现已成为一类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微管蛋白上秋水仙碱位点的空腔体积较小且相应抑制剂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近年来关于其抑制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cryptophycin是从蓝藻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能抑制微管生成的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对多种肿瘤有活性。cryptophycin直接与微管蛋白作用,抑制微管生成,破坏微管动态装配,从而换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细胞增殖。本文对cryptophycin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微管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建农  蒋建东 《药学学报》2003,38(4):311-315
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由 13条原纤丝纵向排列构成中空的圆柱状结构 ,每条原纤丝是由微管蛋白α和 β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成的多聚体。微管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有聚合和解聚的动力学特性 ,在保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分裂增殖、细胞器的组成与运输及信号物质的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 0 37nm分辨率的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电子晶核图谱[1] 获得后 ,人们对微管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管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以微管蛋白为靶点的药物研究的进展情况。1 微管的结构特点及相关功能微管是通过微管蛋…  相似文献   

8.
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越中  胡玮  周璐 《药学学报》2001,36(2):155-160
微管和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靶向性筛选抗肿瘤化合物的重要模型之一。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的作用导致两种结果:抑制微管聚合(促解聚)和抑制微管解聚(促聚合)。有许多化合物能与微管蛋白发生作用,其中大多数是降低微管结构稳定性的,如生物碱类的长春碱(vinblastine)、秋水仙碱(colchicine)、喜树碱(camptothecin)、combretastatin,脂类的curacinA,大环多醚类的halichondrinB,肽类dolastatin10、dolastatin15、hemiasterlin等;而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凝胶电泳鉴定从猪脑中提取的微管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微管蛋白含量。在经过秋水仙碱和紫杉醇验证稳定的37℃和4℃平衡体系内加入NCTD 10,20和30μmol.L-1观察微管蛋白聚合-解聚活性。人卵巢癌SK-OV-3细胞加入NCTD 60μmol.L-1作用8 h,取上清和沉淀,Western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7℃聚合反应中,NCTD 10,20和30μmol.L-1组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分别为(5.5±2.7)%,(7.1±1.2)%和(27.5±0.4)%,在此浓度范围内NCTD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P<0.05),但对微管蛋白在4℃的解聚影响不显著。NCTD 60μmol.L-1作用人卵巢癌细胞后,细胞中游离微管蛋白增加了(91.5±8.5)%,聚合微管蛋白量减少了(51.8±3.8)%,说明NCTD抑制了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 NCTD对体外微管蛋白的聚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癌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而无限制地增殖。由微管蛋白所形成的微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促使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并获得质与量都相同的遗传信息在抗癌药中,发现有一类药的作用机制是与微管蛋白相结合从而干扰了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癌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的早期或前中期而死亡。这一发现启发了能干扰微管功能的新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有一些与微管蛋白结合机制不同的这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癌疗效且副作用轻微,尤其是那可丁及其衍生物。后者若与免疫疗法药物伍用则更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借助环境辨识模型,对台山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进行了辨识,获得优势、制约和潜力环境因子;分析了该县林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林业资源特点;并进一步用系统诊断模型对该县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诊断,把现实系统在时间、空间上层层展开,从而找出问题的根源、潜力、途径、优势和突破口;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县林业总体开发规划的总目标,并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总体开发规划的决策分析,提出总体开发规划的目标、规划区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二剂量法测定鲑鱼降钙素的生物效价,测定了三批鲑鱼降钙素原料,结果生物效价均符合规定,并且平均可信限率均在50%以下。结果提示,用二剂量法测定鲑鱼降钙素生物效价是可行的,并且较三剂量法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医院剖宫产率均处于上升趋势,为此,分析了其处于上升趋势的种种因素,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并从医学角度分析了剖宫产对孕妇及胎儿健康危害及自然分娩的优点,提出了我院为了降低剖宫产率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有效模式。方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相关理论,初步评估工业企业的综合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提出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的模式,并评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根据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大小和企业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模式,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有机溶剂企业分为职业病危害严重、一般和轻微三类;对Ⅳ级企业进行重点监管、限期整改、降低风险,对Ⅲ级企业进行强化监管,对Ⅱ级企业进行常规监管,对I级企业进行简化监管。通过对有机溶剂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结论建立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职业危害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职业危害风险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开展职业危害监管分级及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冬  韩鸿璨  王骏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44(12):2533-2538
为及时满足国内临床用药需求,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的通知》。检索并整理了全部纳入品种的适应症、批准文号数量、临床试验登记等信息,结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个药指南,对目录中涉及的固体口服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要求进行梳理,并结合涉及品种的相关特征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要求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研究机构及原研企业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海人草酸毁损大鼠苍白球造成老年性痴呆模型并在海马,额皮层、纹状体及延髓脑桥部四个不同脑区测定了单胺递质水平的变化。在此模型中,大鼠海马和额皮层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在四个脑区均有所降低,其中在额皮层和纹状体降低显著,同时在大脑额皮层,纹状体和延髓脑桥部,DA转化率均显著降低。结果提示,在此模型中,DA代谢可能出现紊乱。5羟色胺水平和多巴胺-β-羟化酶(DBH)活性(用NE/DA)的比率表示)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此模型基本上反映了老年性痴呆病人脑中单胺递质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模型用于基础医学与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邹毅  吴生齐  张信 《药学进展》2011,35(12):550-554
近年来,随着单采血浆站被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全面收购,一种基于药品GMP的新型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已在部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起来,并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以某企业为例,介绍了该体系的基本组织架构、人员设置和职能分工,分析了该体系的优势和尚待完善之处并提出了该体系的GMP认证检查中需关注的几个环节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栋  王伟  林燕 《中国药事》2012,26(4):332-334
目的 对含制水银制剂蒙药“孟根乌苏-18”临床试验患者血液中汞的含量进行测定,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以国家标准物质杨树叶作为工作对照,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 准确测定了30例银屑病和湿疹患者血汞的含量,并用图示的方式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论 银屑病和湿疹患者在服用“孟根乌苏-18”1个月的时间内,血液中汞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说明长期服用“孟根乌苏-18”存在一定的风险,本研究对指导“孟根乌苏-18”临床用药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s national survey data on American drinking practices have suggested a higher rate of heavy drinking among Southern city women compared to women in other regions,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drinking patterns during pregnancy in this group. A consecutive sample of 428 prenatal patients, who were residents of a Southern metropolitan area, were interviewed during the fourth month prenatal clinic visit. Although close to 50% of this sample were abstainers, 11% of the drinkers were found to be heavy drinkers, averaging more than two drinks daily, while 18% were high-maximum drinkers, consuming at least five drinks on an occasion prior to pregnancy. Forty-eight percent of the drinkers had become abstainers during the first 4 months of pregnanc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35% found in a representative non-Southern population (P less than 0.01). More frequent high-maximum drinking and increased drinking during pregnancy, both of which are potentially risky drinking practices for fetal outcome, were found primarily among blacks and those 14-19 years of age.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both blacks (85%) and those 14-19 (33%) in this sample may put this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for adverse fetal outcomes related to alcohol consumption dur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s to make an initial evaluation of an Internet-based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Finnish drinkers ()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use of alcohol. The subjects (n=343) were recruited from among the 1598 anonymous respondents to the survey on this self-assessment service. The subjects' baseline data were first compared to those of a random sample of the users of this Internet servic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survey were then analyzed. Finally, their drinking and drinking-related problems at the baseline and 3 months later were compared.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heavier drinkers than the average users of this Internet service. More than nine out of ten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The response rate to the follow-up was 78%.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p=.000) in all the outcome measures. The service appealed more to women than men, but there were no sex differences in drinking-related outcomes.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l to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