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梅 《黑龙江医药》2002,15(2):147-148
尿妊娠胶乳试验,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结果判断明显、敏感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等优点,在怀孕早期作出诊断。尿妊娠胶乳试验要求在较强的光线下用肉眼观察结果,所以受光线的影响,在试验中有时可产生一种非均匀一致的漂浮状白色颗粒。如果光线较弱遇此非特异性凝集,或抗血清与胶乳抗原结合,产生凝集不明显时,就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很容易鉴别,非特异性凝集呈漂浮状颗粒浮在液面上,而已加入抗血清的妊娠尿,不会在与胶乳抗原发生凝集,仍呈均匀的乳状,镜下施动细调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通常使用以病毒作抗原的酶免疫试验(EIA)来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抗体。EIA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但反应需数小时,并且有的实验室不具备相应设备。本文首次报道通过胶乳凝集试验,利用与聚乙烯微珠表面结合的HIV特异性抗原与抗体交联形成可见凝集物的现象,检测人血清中HIV抗体。用重组HIV包膜蛋白CBre 3包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免疫荧光(FIA)、被动胶乳凝集(PLA)和血凝抑制(HAI)试验检测297份人血清的风疹抗体,以比较三种试验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olin RA et al:J Pediatr 97(4):540,1980(英文)] 过去曾采用对流免疫电泳、胶乳颗粒凝集和葡萄球菌协同凝集试验等三种免疫诊断方法,鉴定B群链球菌(GBS)抗原,发现不同来源的动物抗血清,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由于体细胞杂交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是针对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质颗粒中的抗原的一组抗体,通常被认为是与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反应的自身抗体[1]。目前认为ANCA对系统性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对ANCA相关性疾病进行诊断的特异性血清学工具,ANCA的检测也日益重要。本文就ANCA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Murex司声称已发展了一种迄今最快速的测定AIDS病毒抗体试验,它能在10分钟内体外测定出患者血清中的AIDS抗体,而目前的试验需要2~4小时。另外,该新试验能有效地消除假阳性。该项试验是测定抗病毒抗原蛋白抗体,这种抗原是用一种特殊技术吸附在胶乳  相似文献   

7.
日本Fujirebio公司和山口大学联合向日本厚生省提出制备检测AIDS抗体的凝集试验试剂盒的申请。该试剂盒的商品名称为ATPA,使用外包AIDS抗原的明胶和阿拉伯胶载体,在阳性血清中,二价抗体连接两个颗粒,可见凝集出现。Fujirebio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特异终末产物,它的升高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并溶解。本文介绍一种检测D-二聚体的简易胶乳凝集测定法。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 为法国贝特公司试剂盒,内容包括:致敏胶乳(抗人-D-D-单抗包裹的乳胶颗粒),抗人D-D单抗,甘氨酸缓冲液,阳性、阴性对照冻干人血浆,试验卡(黑色,其上有印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亦称抗球蛋白抗体,它具有与人变性免疫球蛋白结合的能力,多存在于类风湿病人血清中,但也存在于部分肝炎病人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本文报告96例肝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免疫胶乳实验结果。1试剂与方法1.1试剂:上海市伊华临床医学科技公司提供类风湿因子(RF)免疫胶乳凝集试剂。1.2方法:利用人IgG致敏的胶乳与病人血清反应,根据产生凝集与否,判断其阳性或阴性。2实验结果与分析 96例肝炎患者中,慢性活动性肝炎20例,阳性2例占96%;恢复期61…  相似文献   

10.
鞠颖  徐慧 《哈尔滨医药》1998,18(2):49-50
梅毒螺旋体胶乳凝集试验(TPPA)是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的梅毒化验项目。它是利用胶乳颗粒做载体,使致病性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的精制菌体成分吸附其表面使其致敏,这种致敏的胶体颗粒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从而检测出血清中的抗体存在及其效价而用于梅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用于检测狂犬病抗体水平的几种方法都费时、费钱,本文介绍一种快速、价廉的狂犬病凝集试验(RAT),其原理是狂犬病抗体能特异性地凝集狂犬病病毒致敏的胶乳珠。病毒包被胶乳珠(Estapor K109,直经为0.8μm的白色或红色珠)的方法是:用0.05M碳酸盐-碳酸氢盐缓冲液稀释纯化的灭活病毒,至蛋白浓度为1000μg/ml,pH9.6。用包被碳酸盐缓冲液彻底清洗1ml10%的胶乳珠,然后经2500g离心30分钟,沉淀悬浮于3ml碳酸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的常用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几种肺炎支原体IgM(MP-IgM)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供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根据实际组合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金标斑点法、冷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明胶颗粒凝集法五种方法同时检测确诊阳性标本和对照标本各100份。结果冷凝集试验与其他四种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性最好,金标斑点法特异性最好,间接血凝法和明胶颗粒凝集法较实用,冷凝集试验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因子试验是检测类风湿性疾病的一种常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血清胶乳凝集试验。此方法需血量大,按常规采集静脉血2ml,这对小儿及采血不易的患者均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介绍一种微量末梢血胶乳凝集试验。该方法同静脉血胶乳凝集相比较显示出简便、迅速、省时的优点,只需采集末梢血20μl即可快速诊断。所做结果显示末梢血与静脉血胶乳凝集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供应的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各型免疫血清特异性不高,可与许多型菌株呈凝集反应(玻片凝集和试管凝集均有出现),影响了菌株的正确鉴定。为此,我们使用加热和不加热抗原制备免疫血清,与加热和不加热抗原进行凝集试验,发现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各种血清型间有一种共同凝集抗原,系由加热菌体表现出来的,经注射家兔,大多数菌株均能产生共同凝集抗体,用任何一型有交叉反应的抗原均可吸收尽,但不能吸收型特异的 O 抗原。所以,此种共同凝集抗原与型特异的 O 抗原不同,在加热抗原之间或不加热抗原之间,最容易发生。因此,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免疫血清应当用无共同型特异的 O 抗原的菌株吸收,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采用吸收放散试验有效解决高效价冷凝集素导致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探讨疾病状态下患者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影响。提出吸收放散试验是免疫血清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方法 ABO血型正反鉴定、自身对照试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用直接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配血。结果采用吸收放散的方法有效的解决冷凝集素对试验的干扰,ABO血型正反鉴定相符,自身凝集散开,凝聚胺或抗球蛋白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结论重视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灵活运用吸收放散法,进行抗体筛查以证实与已知特异性抗体反应的抗原活性物质的存在。区分冷凝集素与特异性抗体在鉴定ABO血和交叉配血中的不同意义,通过应用不同介质:盐水介质、凝聚胺介质或经典抗球蛋白介质,在不同温度:室温、4℃、37℃分别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排除血清中是否有其他不规则抗体;亚型或由于疾病导致的抗原抗体减弱造成凝集使配血不合,通常经37℃水浴后冷凝集消失,如经37℃水浴后冷凝集仍然存在,考虑有特异性抗体存在,通常配血不合。  相似文献   

16.
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RF阳性率分别为56.9%、23.3%,20例健康者无阳性结果,此法的诊断效率为74.5%;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分别为74.3%、46.5%和20.0%,其诊断效率为66.3%.结论:两种检测方法仅能测定IgM-RF,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敏感性较免疫比浊法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免疫比浊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糖间接血凝(IHA)检测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L)O157:H7患血清中抗O157抗体的价值。方法:用酚-水法提取O157:H7脂多糖和醋酸水解法制备多糖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后以IHA检测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及健康人和非腹泻患血清的抗体反应。结果:制备的多糖抗原糖含量为33%,不含核酸,蛋白质<0.3%,具有鲎试剂凝集活性。以O157多糖IHA检测O157单克隆抗体呈高效价凝集(1:1280),H7多克隆抗体呈低效价凝集(1:8),其它各种肠道致病菌抗血清的凝集效价均小于1:2,从30名健康人和30名非腹泻患儿的血清中未查出O157抗体;204名非腹泻成人患中,有1人的凝集效价为1:8,其余的均小于1:2,吸收抑制试验表明凝集反应为特异性。结论:以多糖IHA检测抗O157抗体可试用于人群O157:H7感染的抗O157抗体流行率调查及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诊断明确的84例ITP患儿分别进行人类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疱病毒Ⅱ、EB病毒特异性IgM的检测和34例ITP患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18例ITP患儿的支原体抗体;采用金标法检测33例ITP患儿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结果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单疱病毒Ⅱ抗体、EB病毒抗体、乙肝抗原、抗体、支原体抗体、HP抗体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4%(12/84)、11%(9/84)、11%(9/84)、26%(9/34)、6%(5/77)、22%(4/18)、48%(16/33)。结论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可能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甲型肝炎病毒(HAV)HM175株在类似于其他肠道病毒致血凝的条件下,具有使多种红细胞发生凝集(HA)的特性.作者由此特性建立了检测HAV特异性抗体的血凝抑制(HAI)试验.感染HAV的MRC-5细胞培养液经澄清、离心、磷酸盐缓冲液悬浮及100倍浓缩制成血凝素,用同法以未感染细胞培养液制成对照抗原制剂.用人O型红细胞及豚鼠和鹅的红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AV使人O型红细胞发生凝集的最佳pH为5.4~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方法对于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将本院经颗粒凝集法和血清冷凝集素试验诊断皆为阳性后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其中实验组行常规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IgM抗体,对照组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颗粒凝集法检出的阳性率为62.03%,PCR聚合酶链反应检出的阳性率为88.61%(χ2=34.685,P〈0.05),二者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PCR聚合酶链反应与标准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5,颗粒凝集法Kappa值〈0.75。结论:PCR检测相较于传统的颗粒凝集法检测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灵敏度强,准确度、特异性高的特点,故可作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