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枝汤加味治疗皮肤瘙痒症何国雄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笔者以扶正解肌,通营和卫的治疗原则,选用桂枝汤加黄芪、紫草、牡蛎内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2则验案如下。例1:刘××,男,57岁,农民,1992年7月23日初诊。自...  相似文献   

2.
<正> 赵××,男,中年,职工。患者夜间皮肤瘙痒,达半年之久,经多方医治,曾服中药40余剂及西药(抗组织胺类药物)多次,时愈时发,终不能痊愈,于1984年3月来我校门诊求治。现症:晚间更衣后,即全身瘙痒难忍,愈抓愈痒,以下肢为甚,抓后起红白相兼条状痕迹,瞬时消失,  相似文献   

3.
齐长银 《河南中医》2005,25(4):76-76
桂枝汤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创。二千年来,经历代医家应用,备受推崇,由此衍生了许多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为人类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历代医家谓“仲景桂枝汤乃群方之冠”。考桂枝汤,药仅五味: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生姜,配伍微妙。《医宗金鉴》云:“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营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桂芍相配,一温一寒,一表一里,一散一收,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则成寒温合剂,表里兼顾,散收结合,刚柔相济,阴阳并调。又以“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温,佐芍药以和中。藉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  相似文献   

4.
吴东腾 《光明中医》2008,23(10):1507-1507
桂枝汤源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妇人痛经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红燕 《陕西中医》2006,27(4):489-490
张仲景的桂枝汤具有解肌、和营、调和阴阳的功效,其“伤寒”及“金匮要略”中变方达32方之多,柯韵伯称之为:“群方之冠”。临床应用常不局限于太阳中风证,内伤诸病中应用亦很广。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及其变方治疗内科急症,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夏季感冒王某,男,40岁。2003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类中药配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治疗颈椎病33例。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结论: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治疗颈椎病,疗效极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于一九七一年在家乡劳动时,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癫痫一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廉××,男,36岁,社员,患癫痫多年,经常发作,常服苯妥英纳,暂得平安。近年来病情反复,症状加重。一次春耕下种时,突然发作,昏倒仆地,两腿直挺,面色苍白,牙关紧闭,双目上视,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发出猪羊叫声,约数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汤加味治疗不寐镇江船山集团公司卫生所(212113)樊定祥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总方。笔者用其治疗顽固性不寐颇受启发,兹举2例如下。例1.段某,女,26岁。1993年4月7日固产后不寐40余天就诊。患者产后2月感受风寒,汗多...  相似文献   

9.
荨麻疹中医称为“”,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病。此病与饮食、药物、细菌及物理因素有关。《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说,此病俗名鬼饭疙瘩,表虚之人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时易得。该病多现桂枝汤证.故以桂枝汤加味治之效果显著。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荨麻疹多以体表起风团,色红,身痒为主症。如兼汗出恶风、脉浮,为表虚不固,风湿之邪客于肌表,故以调和营卫兼祛风除湿之法治疗能速奏效。基本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4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加味…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加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枝汤加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5例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321100)颜永潮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桂枝汤,疗效观察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70例患者均符合江苏省卫生厅制定的《疾病临床诊断和疗...  相似文献   

11.
桂枝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为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表现以皮肤阵发性奇痒为特征.初发患者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由于经常搔抓,常有血痕、血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等继发性皮肤损害.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中医认为,多因营卫不和、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笔者自1981年到1984年,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31例,获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年龄均在55岁以上.男性21例,女性10例。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们用《伤寒论》中桂枝葛根汤加味治疗缺血性眩晕症 37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7例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34岁 ,平均 5 4岁。其中患高血压7例 ;慢性胃炎及肠功能紊乱 10例 ;慢性胃炎伴胆囊炎、胆囊结石 3例 ;合并有颈椎病 17例。1 2 诊断标准 按 1994年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型。 37例中属风阳上扰型 11例 ;痰浊上蒙型 7例 ;气血亏虚型 7例 ;肝肾阴虚型 2例。治疗前均作颈椎摄片、颈颅彩色多普勒(TCD)及血液流变学测定。1 3 观察…  相似文献   

13.
1资料 刘某,女,27岁,农民,2001年7月25日就诊.半月前生产第2胎时出血较多,产后第3d始全身出现淡红色丘疹、瘙痒,恶寒,虽着厚衣而其寒不减,时有汗出,不发热.  相似文献   

14.
1资料刘某,女,27岁,农民,2001年7月25日就诊。半月前生产第2胎时出血较多,产后第3d始全身出现淡红色丘疹、瘙痒,恶寒,虽着厚衣而其寒不减,时有汗出,不发热。请当地个体医生治疗,给予扑尔敏口服,维丁胶性钙、地塞米松肌注及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静注,其病不减。病后第13d来院就诊。查体:T36.7℃,P82次/min,R19次/min,Bp95/65mmHg,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密布淡红色丘疹、有抓痕,心肺及腹部体征阴性,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血常规、胸片、心电图、血电解质均无异常。诊为顽固性瘙痒症,给予息斯敏及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中药口服,10%葡萄…  相似文献   

15.
16.
1 方剂组成炙桂枝 1 0 g,赤白芍各 1 0 g,生姜 6 g,大枣 1 0枚 ,炒荆芥 1 0 g,炒防风 1 0 g,晚蚕砂 (包 ) 3 0 g,炒黄芩 1 0 g,炒川芎 1 0 g,炙甘草 6 g。2 典型病例赵某 ,女 ,48岁 ,农民。 1 988年 5月 3日初诊。1 986年初开始皮肤瘙痒不休 ,继而出现疹块 ,时好时作 ,反复不愈 ,曾就诊多家医院 ,诊为荨麻疹 ,服激素、抗组织胺类西药 ,疗效不佳。近 5天来 ,症状又作 ,皮肤瘙痒难忍以胸腹上肢为甚 ,红色疹块 ,时隐时现 ,兼有恶寒发热 ,肢节痛楚 ,遇风易发 ,纳食尚可 ,二便通调 ,舌质淡红苔薄 ,脉缓。证系风邪入侵 ,搏于营卫 ,营卫不和。先…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 王某.女,40岁。2004年12月9日初诊. 有荨麻疹病史七八年.遇冷易发.发则周身皮肤起白色风团.瘙痒.服抗过敏两药量渐加大而效愈差.常感手足冰冷.冬季尤甚.咽喉干燥不舒.不欲饮水,二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证属表虚卫弱.风寒外客。治拟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处方。  相似文献   

18.
肾绞痛为常见病,通常由肾结石移动而引发。笔者多年来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此症,止痛与治石并举,常可一剂痛缓、再剂痛止,结石亦在较短时间内排出。1资料1.1某男,41岁,1997年5月5日初诊。自诉昨晚突发腰痛连腹,今晨疼痛难忍,遂往某医院作B超检查未见结石,诊为  相似文献   

19.
<正>桂枝汤为《伤寒论》所载之方。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伤寒表虚证。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据临床验证,该方除了上述功用外,还有温中补虚,温阳固表之功效。笔者运用桂枝汤治疗腹泻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患者某,男,48岁,2012年4月2日初诊。患腹泻已年余,曾经数家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浅表性胃炎。服药期间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近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中 ,男 2 4例 ,女 2 2例 ;年龄为 2~6岁小儿 ;病程 2~ 3个月 13例 ,3~ 6个月 11例 ,0 .5~ 1年以上 2 2例。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 ,食量较正常儿明显减少 ,强迫进食易致食滞或呕吐 ,与感冒、受凉等无关 ,形体消瘦 ,面色少华 ,二便尚可 ,精神及玩耍基本同正常儿 ,平素表现为低热多汗 ,易患呼吸道感染 ,而且反复发作 ,往往引起咳、痰、喘、热 ,使病情加重而住院治疗。治疗方法 桂枝汤加味 :桂枝 6 g,白芍 6 g,炙甘草 2 g,鸡内金 9g,炒麦芽 6 g,山楂 9g,苍术 4.5 g,生姜 3g,大枣 3枚。食滞加神曲 9g,陈皮 6 g;呕吐加竹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