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对大鼠心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取1、2、8和24h四个不同时间点观察。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梗死后1、2及24h三个时段缺血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冠状动脉结扎后8h缺血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的表达。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后2h,缺血组大鼠缺血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下降(P〈0.05),并持续至结扎后24h;结扎后24h组内皮型一氧化氮mRNA的表达与结扎后2h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结扎后8h,梗死区存活心肌组织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大量表达,而假手术组未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论正常大鼠心肌组织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在心肌梗死早期缺血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减少。心肌急性缺血刺激早期诱导大鼠缺血心肌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8只,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测定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和肝脏NOS比活性,观察肝脏β-B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结果 除TPN组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NO浓度、肝脏NOS比活性,肝硬化对照组比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肝硬化TPN级比肝硬化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NO含量,肝硬化对照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但肝硬化TPN组比肝硬化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肝脏β-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正常组为-,肝硬化对照组为+,肝硬化TPN组为++。结论 NO可能是一种抗肝损伤因子,损伤因子存在时,表现为肝脏NOS活性增强,当肝脏NO含量减少时,表现为肝脏损害的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内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探讨内源性H2S/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对大鼠肝硬化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C组和C+S组采用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硬化模型。模型制备52 d后,N+S组和C+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 56μmol/(kg.d),N组和C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PVP)及门静脉血浆中H2S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门区门静脉平滑肌细胞中CSE蛋白表达。结果与N组和N+S组相比,C组和C+S组PVP均升高,H2S含量及CSE蛋白表达均降低;与C组相比,C+S组PVP降低,H2S含量及CSE蛋白表达均升高。结论 NaHS作为H2S供体可能具有改善肝硬化大鼠门脉高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S含量及CSE蛋白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巴胺系统及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在大鼠心肌肥大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腹主动脉缩窄术(AC)组;②假手术(SO)组;③L-精氨酸(L—Arg)组;④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通过心肌肥大指数,心肌组织胶原染色,心功能检测等方法分析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肥大状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药物干预后,心肌组织中多巴胺受体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变化: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心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AC组左心肥大明显.表现为室内压显著升高,胶原增多;与SO组比较,腹主动脉缩窄术后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NO、NOS水平明显下降(P〈0.01);应用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能够促进肥大的发生。使用NO合成的前体L-Arg干预,则抑制肥大发生。结论 压力负荷加大能引起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NO合成减少有关:大鼠心肌细胞内存在多巴胺受体D1、D2mRNA和蛋白质表达,心肌肥厚时二者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5.
将8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角叉菜胶组、角叉菜胶+溶剂组和角叉菜胶+灯盏花素乙(CH)组各21只。分别用NADPH-d组化法、硝酸/亚硝酸还原法、流式细胞术测定脊髓后角一氧化氮合酶(NOS)、脊髓腰膨大部位NO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及角叉菜胶+CH组比较,角叉菜胶组、角叉菜胶+溶剂组脊髓NOS、NO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角叉菜胶+CH组NOS、NO升高,细胞凋亡率无差异。提示CH可能通过降低NOS及NO水平而抑制炎性痛大鼠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膜和外膜一氧化氮合成途径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缩窄腹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假手术组和高血压。取大鼠主动脉,分离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分别测定其亚硝酸盐(NO2^-)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精氨酸(L-Arg)转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高血压大鼠血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x)高26.2%(P<0.05);主动脉NO2^-生成低65.8%(P<0.01),中膜及外膜孵育液的NO2^-生成量分别高59.6%和123.6%(均P<0.01);主动脉内膜NOS活性低59.3%(P<0.01),中膜和外膜NOS活性分别高62.6%和118.7%(均P<0.01),血管内膜L-Arg转运率低62.5%(P<0.01),中膜和外膜L-Arg转运率分别高53.7%和99.8%(均P<0.01)。iNOS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高血压大鼠血管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iNOS阳性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高血压大鼠血管管一氧化氮合成与代谢发生改变,血管内膜L-Arg/NOS/NO途径受抑,而中膜和外膜尤其是外膜的L-Arg/NOS/NO系统的活性增强,血管生成的NO增多。提示血管中膜和外膜源NO增多在高血压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络方药(Tongluo Recipe,TLR)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和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TLR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的干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30只雄性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2DM组、T2DM+TLR干预组,每组10只。T2DM+TLR干预组大鼠TLR按0.4g·kg^-1·d^1剂量灌胃,1次,d,持续给药12W后处死取心肌、主动脉组织待测。利用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DM组大鼠心肌和主动脉iNOS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而T2DM+TLR干预组大鼠心肌和主动脉iNOS的mRNA表达较T2DM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TLR可以增加T2DM大鼠心肌、主动脉iNOS的mRNA表达,从而增加NO合成,可能对T2DM具有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2FFogarty球囊导管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观察动脉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运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发现:动脉损伤4周后血浆和胸主动脉ET的含量较假手术组(SO)升高显著(P<0.01),运动明显增强损伤动脉NOS活性,抑制ET的生成,较动脉损伤组明显低(P<0.05)。提示运动增强NOS活性、抑制ET的合成是运动防治内皮损伤和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各亚型的表达及分布。方法按照自身配对原则收集老年肺癌癌灶组织及癌灶周围组织各40份,分别进行原位杂交测定NOS各亚型的表达及分布。结果癌组织中NOS三种亚型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腺癌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NOSⅡ)的原位表达显著高于鳞癌(P〈0.05);NOS三种亚型原位表达与老年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构型一氧化氮(cNOS)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晚期(Ⅲ-Ⅳ期)原位杂交表达显著下降(P〈0.05);cNOS在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5)。绪论老年肺癌患者癌组织中eNOS(包括NOSI和NOSm)的表达与肺癌的病情进展呈负相关,提示NO/eNOS途径有抑制老年肺癌发展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源性一氧化氮(NO)过度表达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24只。ANP组、ANP预处理组(预处理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前30min,预处理组腹腔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mg/kg。造模后1、3、6、12h分别处死大鼠各6只,取肺泡巨噬细胞(AM)检测NO水平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情况及TNF-a水平,并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ANP组肺损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AM分泌TNF-a,NO水平逐渐升高,至6h达到高峰,12h回落。AMiNOS mRNA的表达情况与NO的变化趋势相似。预处理组各指标变化趋势与ANP组相似,但各指标均低于ANP组(P均〈0.05);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肺组织湿/干重值逐渐升高,12h达最高值.动脉血氧分压值逐渐降低。结论 ANP发生后肺泡AM的iNOS表达增强,肺源性NO过量表达,并促进TNF-a大量分泌,加重肺损伤,应用iNOS抑制剂则能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一氧化氮及其合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哮喘豚鼠模型,将豚鼠分为4组;1.哮喘组,用10%卵白蛋白腹腔注射1ml致敏,2周后用1%卵白蛋白超声雾化吸入致其哮喘发作.2;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组;诱喘同哮喘组,在每次诱喘前腹腔滴注地塞米松0.5mg/kg。3.硝基精氨酸甲酯预防组;诱喘同哮喘组,每次诱喘产腹腔注射LNNA0.4mg/kg。4.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诱喘剂。每组分别测定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老年大鼠大脑中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选用5月龄大鼠和30月龄大鼠,利用Griess反应和高压液相技术间接测量大脑NO水平和NOS活性;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神经元NOS(nNOS)蛋白质水平和nNOS、bcl-2基因水平;末端转移酶标记法原位检测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状况. 结果老年大鼠大脑组织NO水平和nNOS活性分别是(2.61±0.10)μmol*L-1和(398.22±21.62)fmol*mg-1*min-1,显著高于青年大鼠的(1.54±0.15)μmol*L-1和(234.38±16.24)fmol*mg-1*min-1.老年大鼠大脑nNOS的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水平降低.在老年大鼠大脑质皮检测到散在的凋亡细胞. 结论老年大鼠大脑组织NO水平升高是由于nNOS活性升高所致.nNOS活性的增高部分是由其基因和蛋白水平来决定的.老年大鼠大脑组织NO异常升高可能是导致神经组织损伤进而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 79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分为两组 ,对其治疗前后血清 NO及 NOS含量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论是否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均可升高其血清 NO及 NOS水平。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脂治疗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但其保护内皮功能的作用不受患者是否存在高脂血症的影响 ,改善内皮功能 ,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negative inotropism, myocardial dilatation and cytotoxicity in inflammatory heart disorders may be due to increased generation of nitric oxide (NO) by immunological induction of a high output NO pathway. This short review discusses the initial experiments which lead to this hypothesis, and evaluates data that this pathway exists in animal and human cardiomyopathic disorders. It is proposed that manipulation of this pathway may prove to be beneficial in patients with these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可调节肺血管张力,维持肺血管正常结构和肺循环的低阻力状态,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一氧化氮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因此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合成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下面就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用硝酸甘油治疗骨质疏松症(OP)及其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关系。方法将40只6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15只)和OP模型组(25只),其中OP模型组去卵巢造成骨质疏松模型,从其中随机选5只大鼠测定血清NO、NOS的变化,并与5只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剩余OP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OP对照组(10只)与硝酸甘油治疗组(10只),硝酸甘油治疗组经硝酸甘油治疗骨密度升高后,测其血清NO、NOS的变化,并与OP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结果OP模型组血清NO、NOS低于假手术组(P<0.01,P<0.05)。硝酸甘油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升高后,其血清NO、NOS高于OP对照组(P<0.01,P<0.05),而与假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O、NOS参与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过程,硝酸甘油治疗骨质疏松症可能与NO、NOS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其调节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揭示大鼠组织一氧化氮 ( 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 ( NOS)活性变化与衰老的相关关系 ,并通过调节 NO合成 ,探讨 NO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对不同月龄大鼠采用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测定组织 NO含量 ,应用血红蛋白氧化法测定组织 NOS的活性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染色法测定组织丙二醛 ( MDA)含量。 结果 与青年组相比 ,老年组 ( 2 0~ 2 2月龄 )心脑肾组织 NO降低有显著性 ( P<0 .0 1 ) ,而中年组仅肾组织 NO含量降低有显著性 ( P<0 .0 5) ;老年组较中年组仅心脏组织 NO含量降低有显著性 ( P<0 .0 1 )。中年组心脑组织 NOS活性较青年组降低 ( P<0 .0 5) ;而老年组组织 NOS活性较中年组增高 ,仅脑组织 NOS增高有显著性 ( P<0 .0 5)。与老年对照组比较 ,β-雌二醇组心肝肾脑组织 NO含量明显增高 ( P<0 .0 1 ) ,而心脑肾组织 MDA下降有显著性 ( P<0 .0 1 ) ;L-硝基精氨酸甲酯组肝组织 NO降低有显著性 ( P<0 .0 5) ,而 MDA下降仅在脑组织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大鼠组织 NO含量与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器官型海马脑片缺血-再灌注模型,以阐明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方法 以12只出生7-8 d的Sprague-Dawley乳鼠制备海马脑片,根据培养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微孔膜,每个Millcell-CM微孔膜放置6张脑片,在培养液和气体界面上培养脑片,4组中每组36张脑片。培养14 d后,缺氧、缺糖30 min,再灌注12、24和36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脑片组织中一氧化氮、NOS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用改良镉还原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生化法榆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片组织,诱导性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神经源性的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表达上调,培养液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培养液中LDH的水平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 一氧化氮及NOS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通道测压系统检测GERD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段括约肌长度(LESL)及食管远端蠕动幅度等动力参数;应用Digitrapper MK Ⅲ动态食管PH监测仪检测其24小时食管内PH各项参数;应用NADPH-d组化染色观察食管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GERD患者的LESP及LES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前者的食管下段蠕动幅度明显低于后者(P<0.01);前者的食管内24小时PH值明显高于后者;患者食管粘膜NOS呈强阳性反应;其血清NO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内源性NO可能参与GERD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以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术后3、5、7 天的血清NO 水平以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性。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开始血清NO 水平就已显著升高(术后3、5、7 天皆为P < 0.01);心肌组织NOS活性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天P < 0.05,术后5 天P< 0.01,术后7 天P < 0.05)。结论 血清NO 水平的检测对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可能具有早期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