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颈性眩晕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0例临床观察)杜学刚颈性眩晕经临术观察,除颈椎增生,退变椎间盘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而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外,尚发现颈椎病患者在血液流变学中七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特别是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的增高。与正...  相似文献   

2.
止眩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止眩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及疗效因素。方法 对 5 2例口服止眩灵患者治疗前后做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增高的有明显减低 ,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 本药可缓解血管痉挛 ,并降低血液粘稠度 ,从而改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袁经琳导师经验手法治疗椎动脉型椎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理,方法 对随机的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用本手法和复方丹参进行治疗对照。结果 本手法疗法能通过纠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异常X线表现,降低患者异常增高之血液粘度,缓解其椎动脉痉挛,从而达到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临床治愈的目的。结论 本手法安全、合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勇  沈峥嵘 《颈腰痛杂志》2006,27(6):501-50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整个脊椎病患者中占的比例不断增高,而其发病机制一直是颈椎病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以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希望能提高诊疗该症的水平,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颈晕定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眩晕、一般认为是由于骨赘等退变组织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水肿的直接压迫.以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致,为了进一步探讨颈椎退变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对86例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改变,粘稠度增高是引起眩晕的基本因素。并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对颈晕定的治疗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1.受检对象(1)患者组:选择86例临床症状典型、经X线摄片等检查符合颈椎病推动脉型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它疾病,诊断为颈椎退变性眩晕,年龄31~71(49·O土9.…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粘度的改变。方法 抽血查87例患者K^+,Na^+Cl^-,CO2CP,血气分析,血浆内皮素,血液流变学,部位病人抽颈动脉,颈静脉血查颈动-静脉血氧压差,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增高,血液流变学结果提示其血沉,血沉K值增高,全血还原比粘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有血浆内皮素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且其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且年龄有低龄的趋势.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六成左右.  相似文献   

8.
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例,随机分为颈康饮治疗组(87例)和颈复康颗粒对照组(65例),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疼痛程度(VAS法)、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2组间治疗前后疼痛积分的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血黏附因子,治疗后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康饮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扩大成型术后,颈椎间盘突出自行消失的原因并由此提出脊髓型颈椎病新的致病学说。方法:自1994年6月~1998年5月对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患者行临床及MRI检查。结果:8例患者,术后4~13个月,平均5.8个月复查时,颈椎MRI检查发现,其术前MRI显示的颈椎间盘突出影像消失,相应部位硬膜、脊髓无压迫。结论:(1)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出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刺激突出间盘周围组织,产生炎症性反应;(2)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退变或颈椎管狭窄,致硬膜外腔压力增高,导致硬膜外静脉回流障碍,出现硬膜外静脉瘀滞、怒张。上述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又一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关于"血瘀"和颈椎病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活血化瘀已成为颈椎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我们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选择神经痛口服液治疗50例颈椎病,对治疗前后疼痛和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疼痛科从2009-09-2010-09收治符合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血管与正常血管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选取1名经临床证实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螺旋CT扫描得到DICOM格式的CT断层图像,利用Mimics10.01,Geomagic Studio9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得到正常及狭窄椎动脉有限元模型,经血流动力学分析后得出:正常血管血流形式为层流,流量、剪切力随心脏博动规律分布,狭窄椎动脉缩窄区两端出现涡流及血液淤滞区,狭窄前区剪切力最大,而在狭窄后区剪切力最小,狭窄后流量减小。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狭窄血管与正常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血流动力学与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TCD)测定颈椎病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Vm、Vs、Vd及频谱形态、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并结合影像学改变,了解颈椎病血流动力学对颅内供血的影响. 结果 327例临床诊断颈椎病,TCD测定血流动力学异常272例(83.18%),正常55例(16.82%),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61例,TCD异常242例(78.54%);交感型颈椎病7例,TCD异常6例(85.71%);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TCD异常6例(66.67%);脊髓型颈椎病21例,TCD异常1例(4.76%);混合型颈椎病29例,TCD异常17例(58.62%).频谱形态、脉动指数、阻力指数等参数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颈椎病患者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减慢对临床颈椎病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发病的作用,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研究设颈椎病和无颈椎病两组,其中颈椎病组(来源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曙光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333例,男119例,女214例;平均年龄(48.11±12.21)岁。无颈椎病组受试者73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曙光医院研究生及进修生、部分社区人员),男18例,女55例;平均年龄(45.99±11.47)岁。对两组受试者的颈椎侧位X线片进行颈椎生理曲度观测,比较两组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并对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无颈椎病组相比,颈椎病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发生率高达95.50%(318/333),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1);且颈椎病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颈椎生理曲度减小占23.12%(77/333),变直占40.84%(136/333),增大占0.60%(2/333),反弓占12.01%(40/333),S形占4.20%(14/333),反S形占2.70%(9/333),上曲下直(以C4为分界点)占4.50%(15/333),上直下曲(以C4为分界点)占7.51%(25/333)。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各型颈椎病早期X线征象,且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临床不能笼统称之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而应重视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的研究,这将对颈椎病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在局麻下对30例颈椎病患者30个椎间盘行颈前路经皮穿刺切除术,其中C_(4-5)16例,C_(5~6)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3例术前症状体征完全缓解,8例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优良率70%。表明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陈惠德,魏道严,吴毅文,宋卫东正常机体中,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改变与临床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为了了解颈椎病患者的免...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至1991年治疗颈椎病过程中,发现前斜角肌综合症。本文讨论典型体症,与发病机理,及前斜角肌劳损后发生颈椎病,与颈椎病也可产生前斜角综合症。 临床治疗中用颈椎卧位牵引为主。甲基强的松龙局封前斜角肌及颈神经根。与切断前斜角肌为辅。能使颈椎得到解剖复位,疗效满意60例。  相似文献   

19.
颈椎节段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Li C  Liu X  Ma Z  Y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30-732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定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伴有交感型颈椎病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12例,观察颈椎不稳定、围领制动效果,MRI表现及手术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颈椎X线表现:7例出现颈椎不稳定。围领制动效果:5例经围领制动后症状明显缓解,7例经围领制动后症状轻度缓解。MRI:7例在不稳定节段脊髓可见异常信号。手术效果:7例术后交感神经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为优,7例均为节段不稳的患者;4例术后交感神经症状轻度缓解,治疗效果为良;1例术后交感神经症状稍有缓解,治疗效果为中。结论:颈椎不稳定是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手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管合并颈椎病并经手术治疗45例.研究发现,颈椎病病变过程是颈椎椎管狭窄临床发病的常见原因.测量结果,颈_3~颈_7椎管矢状径均在10mm以下并有节段性椎体后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根据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征象,分别选择颈椎前路和后路施行减压和植骨.平均随访18个月,椎间融合率100%,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2.2%(3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