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侯丽君 《职业与健康》2003,19(4):143-144
目的:鉴定陈旧性下壁Q波与正常Q波的区别。方法:对34名Q波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和34名下壁导联有异常Q波对照组进行心电图对比分析;Q波出现的导联数,ST-T有无改变,吸气后Q波有无变小或消失。结果: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Q波出现导联数多,T波倒置明显(P<0.05除Ⅲ导联外),深吸气后Q波不变,(P<0.01)ST段下移不明显(P>0.05),结论: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数越多,T波倒置波,深吸气后Q波不变,排除其他情况,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可靠性就愈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HC导联心电图对预激综合征的表达能力。方法:对10例预激综合征作HC导联与常规导联P波振幅、P波及delta波出现率的对比分析。结果:HC导联P波振幅、P波与delta波出现率明显高于常规导联。结论:HC导联对预激综合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陈旧性心肌梗死采用心电图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4月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心肌梗死类型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为非陈旧性心肌梗死,实验组60例患者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研究分析两组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以及心电图波动改变状况,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的敏感度(53.33%)、准确度(70.00%)以及特异性(81.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敏感度(32.50%)、准确度(37.50%)以及特异性(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心电图出现坏死性Q波概率(75.00%)较高,对照组患者心电图出现缺血性T波概率(35.0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应效果,其检测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对较低,在临床应用值得考虑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C导联心电图对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方法:3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HC导联心电图,测量QRS波时限、形态、振幅、ST-T改变。结果:全部病例符合常规导联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HV_1导联QRS波大多数(86.7%)呈R波,只有少数(13.3%)呈rsR′波;AR3导联QRS波全部表现为主波向上且其比值R/Q≥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心电图监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调查主体部分,列为分为实验分析组,同时选取同期的60例非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列为对比分析组.两组病人均需要接受心电图监测,对上述两组病人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需要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心电图波动情况.结果:对比分析组病人中,准确度为33.33%,敏感度为26.67%、特异性为40.00%.实验分析组病人中,准确度为70.00%,敏感度为56.66%、特异性为90.00%%.实验分析组病人的心电图出现坏死性Q波的概率为70.00%,对比分析组病人出现缺血性T段波的概率为33.33%,两者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之间差异显著.结论: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电图监测具有非常显著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在家中突然出现腹痛、腹泻,继之头晕、恶心,并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查体BP 75/55mmHg,心率42次/min,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_Ⅲ呈QR型,Q波深达0.5mV,宽0.03秒,ST_Ⅲ上抬0.15mV,aVF有上抬趋势,ST_Ⅰ、aVL、V_(5~6)、V_2~V_6水平下移0.15~0.ZmV,T_(V_1、V_2)双向,T_(V_3~V_6)直立。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吸氧、静滴药物等治疗。1小时20分钟后,病情相对稳定,遂转入医院。入院查心电图:Ⅱ、Ⅲ、aVF均出现ST段上抬,Ⅲ、aVF异常Q波。急查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9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确诊为AIMI的病人进行心电图ST段Ⅱ、Ⅲ、avF、V1-6测量,记录发病后一周内峰值,对测量结果分组统计处理。结果 45例中有35例出现相应导联ST段压低,占77.77%。比较发病一周内四个时间点∑ST无显差异,P>0.05;ST段压低(V1-6)与ST段抬高(Ⅱ、Ⅲ、avF)间有相关(峰值r=0.34,总和r=0.39),但ST段抬高或压低组均与无ST段变化组有明显差异(P<0.02~0.001);血CPK峰值在有ST段改变组均值大于无ST段变化组(P<0.05);心衰及心律失常在∑ST段压低(V1-6)组高于无ST段变化组。结论 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不能认为是镜像反映,而应考虑其前壁心肌受累,并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或作为封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 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 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作用。方法对2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占81.5%,左旋支占18.5%;②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时其相关动脉多为右冠状动脉,诊断特异性为100%;③下壁心肌梗死时I、aVL导联ST段压低,提示右冠状动脉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100%;ST段呈等电位线或轻度抬高,提示左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3%;④V5、V6导联ST段压低多见于右冠状动脉闭塞,而V5、V6导联ST段抬高多见于左旋支闭塞;⑤存在多支病变发生下壁心肌梗死时,其心电图变化较大。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确诊为AIMI的病人进行心电图ST段Ⅱ、Ⅲ、avF、V1~6测量,记录发病后一周内峰值,对测量结果分组统计处理.结果45例中有35例出现相应导联ST段压低,占77.77%.比较发病一周内四个时间点∑ST无显著差异,P>0.05;ST段压低(V1~6)与ST段抬高(Ⅱ、Ⅲ、avF)间有相关(峰值r=0.34,总和r=0.39),但ST段抬高或压低组均与无ST段变化组有明显差异(P<0.02~0.001);血CPK峰值在有ST段改变组均值大于无ST段变化组(P<0.05);心衰及心律失常在∑ST段压低(V1~6)组高于无ST段变化组.结论AI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不能认为是镜像反映,而应考虑其前壁心肌受累,并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或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在以往研究中,我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降低是左室后侧壁受累的一个标志[1].也有的研究认为右室心肌梗死对其也有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右冠存在病变时,V1、V2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受累血管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碎裂心电图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及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57.97%、50.56%、 53.80%、 0.540 (0.461~0.619),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3.77%、 58.43%、60.76%、 0.611 (0.534~0.688),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6.67%、74.16%、 70.87%、 0.704 (0.632~0.776)。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AUC高于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Z=5.706, P <0.05; Z=4.251, P <0.05)。结论 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AUC,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3岁,工人,因心慌、气短2年余,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2d住院.ECG:心房朴动,Ⅰ、Ⅱ、Ⅲ、avv、avf、v1-6出现较深的病理性Q波(图1).X线:心包积液整个心影增大.扇扫:左心房内径42mm,左心室内经62mm,右心室内径26mm,心室壁及室间隔壁变薄,心包积液.B超:瘀血性肝硬化,肝肿大,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尿常规:PRO+1,LEV+1.T 35.8℃,P90次/min,R20次/min,BP 12/8kPa.临床诊断:(1)陈旧性高侧壁、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慌、气短2年余,近半年来病情呈进一步加重趋势,近2d伴有双下肢浮肿,逐渐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过去未曾出现过剧烈心前区疼痛病史,凡遇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就会明显加重,曾多次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研究中 ,我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 ,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降低是左室后侧壁受累的一个标志[1] 。也有的研究认为右室心肌梗死对其也有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右冠存在病变时 ,V1、V2 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受累血管数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初次发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并于发病后 5 0d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5 1 6±8 9)岁。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肌酶谱改变。1·2 心电图 所有病例均记录发病当日及次日标准的 12导联心电图 ,电压 1mv …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患者78例,采集仰卧位、右侧卧位18导联心电图,并做自身两种体位的对比。结果:两种体位心电图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时V7-V9导联Q波振幅大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侧卧位描记后壁导联心电图不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相反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电图用于临床上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该院从2006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1例,其中确诊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14例患者的心电图表现,V3R—V6RST段上抬≥0.1mV,同时伴有病理性Q波的出现,1例患者还出现AVB;患者的Ⅱ、Ⅲ、avF导联出现病理性的Q波;对患者的心肌酶进行检测:其中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均值为91.3U/L,肌钙蛋白峰值I(cTnI)峰值均值为77.80ng/mL,肌红蛋白(Mb)峰值均值为74.60ng/mL,均超过正常值的2倍以上,符合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结论心电图检查在诊断进行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和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临床是用于诊断心梗的最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判断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的价值。方法入选212例急性下壁STEMI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aVR导联ST段压低诊断RCA或LCX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LCX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和86%.而预测R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仅为14%和45%。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是下壁STEMI患者LCX闭塞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判断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闭塞的价值。方法入选212例急性下壁STEMI患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aVR导联ST段压低诊断RCA或LCX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VR导联ST段压低预测急性下壁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LCX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和86%.而预测R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仅为14%和45%。结论aVR导联ST段压低是下壁STEMI患者LCX闭塞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