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659例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情况,对术前肺功能,既往病史,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等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结果 659例患者中4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发生率6.4%,均发生于术后1~5d.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手术创伤、切口疼痛刺激、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等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42例中37例经呼吸机机械通气及对症处理后呼吸衰竭得到控制,2例死于呼吸衰竭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死于严重呼吸道感染,死亡率11.9%.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术前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无呼吸衰竭者(P<0.01).全肺切除尤其是右全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叶和肺楔形切除术(P<0.01).结论 呼吸衰竭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治疗困难,尽早诊断、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并发症是预防的关键措施.探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及其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肺通气/灌注显像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及评价手术适应证.方法 2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21例行肺灌注/通气显像,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肺灌注显像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左右行肺功能检查,其中18例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行肺功能检查.采用Neuhaus公式计算术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预测值(ppoFEV1).对通气、灌注显像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ppoFEV1值进行t检验,并分别与术后2个月肺功能实测值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通气法ppoFEV1为(1.347±0.539)L,灌注法ppoFEV1为(1.410±0.543)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2,P>0.05);13例手术者其中术前通气ppoFEV1为(1.545±0.588)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0±0.521)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P>0.05).所有18例手术者术前灌注ppoFEV1为(1.697±0.546)L,术后2个月实测值为(1.457±0.488)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13例肺通气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显著相关,r=0.950,P<0.01;肺灌注法ppoFEV1值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37,P<0.01.18例肺灌注法ppoFEV1与术后2个月实测值也显著相关(r=0.922,P<0.01).结论 肺通气/灌注显像结合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判断肺癌患者尤其合并低肺功能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确定手术部位和范围,能用于预测肺癌切除术后残余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总结 1995~ 2 0 0 3年间 30 7例食管贲门癌手术的经验 ,回顾性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按术式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0 7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5 2例 ,占 16 9% ,其中 4 6例 (89 0 % )发生于术后 72h。治愈 5 0例 ,无效 1例 ,死亡 1例。结论 :缺氧、血容量不足、切口疼痛刺激、电解质紊乱、严重并发症等是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术式对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全肺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全肺切除术的10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经过系统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措施,102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1年,日常生活均能自理;1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其中肺栓塞5例,急性呼吸衰竭8例,支气管膜瘘2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导致死亡4例,死亡率为3.92%。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卢翔  李向阳  段炜  顾勇 《武警医学》2016,27(11):1099-1102
 目的 探讨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分析2004-10至2013-05行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根治切除术患者89例资料,其中26例为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2例为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21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西京术式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 P<0.05);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3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803;χ2=0.234,P=0.890;χ2=0.045,P=0.978)。 结论 三种胃食管连接部/贲门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限制性双通道折叠空肠间置重建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医师手术技巧和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系统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对合并肺功能障碍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术后进行有效的镇痛,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以及合并症的监测和处理。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合并症控制稳定。结论术前合理的评估,术后充分的镇痛,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及严密的监测和处理合并症,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癌患者年龄及术前合并症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7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口腔癌患者(老年口腔癌患者66例,非老年口腔癌患者40例)的资料,分析年龄及术前合并症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老年口腔癌组术前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贫血及多种合并症与非老年口腔癌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口腔癌组27例存在≥2种合并症的患者中14例(51.9%)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17例,2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4)。非老年口腔癌组中,15例存在合并症的患者中术后有6例(40.0%)发生并发症,与老年口腔癌组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2)。糖尿病、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等4种术前合并症均与无并发症的老年口腔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不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因素,糖尿病、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合并症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食管贲门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胸内吻合口瘘又是该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更高.我院1996年1月- 2006年12月共治疗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61例,发生胸内吻合口瘘6例,发生率为9.8%,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食管贲门癌术胸胃穿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 0 2% ~1 0%。由于以前对该并发症认识不足。易将其与胸内吻合口瘘相混淆。该症症状严重,处理困难,病死率为 50% ~61 5% [1]。1992年 10月—2004年 1月,我院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 821例,经再次手术证实胸胃穿孔 13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中,男性 10例,女性 3例,年龄 39 ~71岁。平均 51 3岁。其中食管癌 8例,贲门癌 5例,弓下吻合 7例,弓上吻合 3例,经左胸颈部吻合 3例。胸胃穿孔发生时间:术后 3~7d。症状:突发胸痛、胸闷 10例,呼吸困难 9例,均有液气胸及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术前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4月-2022年10月期间89例择期行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系统组和预康复组。系统组44例术前给予系统肺康复呼吸训练,预康复组45例术前给予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同样的呼吸训练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肺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 d末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潮气量水平较入院时降低,预康复组高于系统组;呼吸频率水平较入院时升高,预康复组低于系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末Borg量表(BS)评分水平较入院时降低,预康复组低于系统组;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较入院时升高,预康复组高于系统组(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预康复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22%(1/45)与系统组6.82%(3/44)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术前诱发性肺量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2010年7月,共收治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16例,均为男性,年龄52~67(60.4±4.8)岁,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左侧开胸切口行食管贲门双源癌切除术14例,胸腹联合切口行食管贲门双源癌切除2例,术中消化道重建用胃代食管胸腔内吻合术。结果本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2例,经治疗后缓解;肺部感染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切口感染2例,经换药痊愈。10例患者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为100%、40%、20%。结论同期发生的食管贲门双源癌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0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8~75岁,平均62岁;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5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8例;右肺上中叶支气管袖状切除3例;左肺上叶支气管及左肺动脉双袖状切除2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及右肺动脉侧壁切除成形2例。术后病理诊断:鳞癌14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未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大咯血、脓胸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成形术已成为治疗中心型肺癌的首选术式,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及注重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作者收集十年来收治的5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布以食管中段为多(48.14%),贲门次之(29.63%),手术切除率达79.63%(43/54)。术后并发症共六种12例(22.22%),以肺功能不全及吻合口瘘较为常见。手术死亡率为5.56%,作者认为:充分地术前准备可使患者安全地渡过手术期,并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作者对食管贲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入选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肺叶切除术组和亚肺叶切除术组,每组105例。随访至术后18个月。比较两组的患者特征、肿瘤特点、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结果 两组之间,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分型、分期、直径和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亚肺叶切除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肺叶切除术组,且出血量也明显少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两组之间,全因死亡率、肺癌死亡率、复发率、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心脏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亚肺叶切除术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肺叶切除术组(P<0.05)。结论 相对于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减少了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A组,n=25)和对照组(B组,n=25)。 A组采用全胸腔镜、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方案;B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等临床数据。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较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肺部感染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再次开胸止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给予全胸腔镜、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与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70岁以上高龄大肠癌病人,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未行营养支持,治疗组进行围手术期及临床营养支持后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手术切除率67.5%,并发症37.5%;治疗组手术切除率83.6%,术后并发症14.3%,二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高龄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与临床营养支持至关重要,对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肺外恶性肿瘤与其肺内孤立性病灶(ETM SPL)为转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良性病灶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证实的ETM SPL 103例,回顾性分析不同部位的肺外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与肺内孤立性病灶性质,结合肺内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等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与肺内病灶性质的相关性和诊断意义。 结果 103例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8例,孤立性转移瘤48例,良性病灶7例。除2例炎性肉芽肿经临床证实外,其余均经病理证实。14例头颈部肿瘤中肺部孤立性病灶8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例为转移癌,2例为肺结核。14例乳腺癌中,肺内病灶11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例为转移癌,炎性肉芽肿1例。食管癌6例,其肺内病灶5例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例为良性病灶。贲门、胃和十二指肠癌17例,肺内病灶12例为原发性肺癌,5例为转移性癌。18例大肠癌中,肺内病灶13例为转移癌,4例为原发性肺癌,1例为炎性肉芽肿。8例肾细胞癌中 7例肺内病灶为转移,1例为右上肺泡细胞癌。肝细胞癌(5例)、胆总管高分化腺癌(1例)和胰头癌(1例),除1例肝左叶原发性肝腺癌患者,其右上肺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外,其余均属转移癌。4 例骨肉瘤和 1 例左大腿横纹肌肉瘤,除1例为错构瘤外,其余均为肺内孤立性转移瘤。6例淋巴瘤者,4例肺内孤立结节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his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133Xe-radiospirometry (XRS) successfully selects patients able to undergo lung resection without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and whether perfusion lung scintigraphy (PLS) is likely to provide a similar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certain tumour stage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lung cancer underwent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of postoperativ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by XRS and PLS. Correlations, Bland and Altman analysis and contingency tables were used to analy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redictive techniques.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sixty patients underwent lung resection on the basis of XRS preoperative testing only. None of them developed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Despite a close correlation, the limits of agreement between predicted FEV1 by XRS and PLS exceeded ±0.3 l/s. For tumour stages T1Nx and T2N0, PLS underestimated postoperative FEV1 whereas it overestimated this parameter for stage III. Conclusion: XRS accurately selects patients able to undergo lung resection without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sufficiency. The agreement between XRS and PLS is unacceptable. When only PLS is available, higher thresholds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cancers and lower thresholds for those with stage I cancers should be used to decide on operability.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介入治疗后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以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抽取1996-1998年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非小细胞肺部。其中单纯手术切除的20例为A组(对照组);术前2周接受过1-2次支气管动脉化疗的20例为B组;术前2-3周接受过支气管动脉化疗与支气管腔内放疗联合治疗的15例为C组。应用原位DNA断端标记法检测3组标本的癌细胞凋亡水平,以光镜下计数的每100个癌细胞的平均凋亡数(凋亡指数)表示。结果 1.A、B、C3组间凋亡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3组间鳞癌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组间腺癌凋亡指数比较,A、C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内鳞癌和腺癌间凋亡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化疗及其与支气管腔内放疗的联合治疗均能诱导非小细胞肺部细胞凋亡,其中以联合治疗的诱导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