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 Ⅱ 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7月-2015年7月对13例需要行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的患者,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图像,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设计制作枢椎及其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航模板,术中应用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弓根螺钉26枚,术后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记录有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术中共应用13个个体化导向模板,辅助植入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术后X线观察及CT断层扫描显示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性分级:0级24枚,Ⅰ级2枚。结论: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准确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及寰枢关节脱位不稳定的临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骨科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所致寰枢椎不稳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22~65岁,分别于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行X线及CT检查,测定术后椎弓根螺钉进入寰枢椎椎弓根内的具体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电刀灼伤椎动脉1例(占2.3%);电刀灼伤C2神经根致术后轻度放射性根性痛1例(占2.3%)。43例寰枢椎共置入84枚椎弓根螺钉中有2例C2椎体共3枚椎弓根钉进钉仰角〉35°,导致螺钉尖端穿入该侧寰枢关节前1/4间隙(占3.5%),余位置均正常。术后X线和CT检查无一例螺钉移位、松动,术后随访4~38个月(平均11.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发生,植骨均在术后2.5~6个月愈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进钉点解剖标志和进钉方向定位恒定,适于个体化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椎弓根螺钉正确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3/2019-03月采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手术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69岁,平均43岁.根据患者颈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三维重建数据,手术前打印寰枢椎体模型及个性化导板.术中使用个性化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稳定寰枢椎,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植骨.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置钉准确性及寰枢椎骨性融合率.结果 本组共置入120枚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完全在骨道内112枚,6枚寰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2枚枢椎螺钉在横断面上穿破骨皮质≤25%.置钉总体优良率93%.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无断钉断棒、钉子松动等现象,寰枢椎骨性融合率100%.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明显障碍,无神经损伤症状,轴向旋转活动部分丧失.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创伤小出血少,能安全有效恢复颈椎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的疗效及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17例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术前在CT片上测量寰枢椎椎弓根宽度及高度,确定能否使用椎弓根钉.确定最佳入钉点.测量进钉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钉道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术中用神经根剥离子适当显露寰椎椎弓根下缘、内缘,枢椎椎弓根上缘、内缘以直视下确定椎弓根边界,配合之前测量的数据,准确置钉.结果 共置入68枚螺钉,1例原位融合.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15例患者的颈枕和肩部疼痛症状及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所有患者在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术前必须在CT片上准确测量出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方法:选择100例(男女各50例)正常成人寰枢椎CT片.在CT横断面扫描上分别应用Tan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一)和马向阳等的进钉方法(方法二)模拟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通道,建立以枢椎椎弓根内壁为解剖标志的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定位技术,临床应用该定位技术进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结果:寰椎椎弓根进钉点与枢椎椎弓根内壁的水平间距在方法一男性为(6.0±0.8)mm,女性为(5.5±0.8)mm;方法二男性为(9.4±1.1)mm,女性为(8.2±1.3)mm.4例患者应用枢椎椎弓根内壁作为解剖标志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无脊髓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结论:枢椎椎弓根内壁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标志.该解剖标志较以往的解剖标志恒定明确,结合术前CT扫描能较准确指导螺钉进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疾患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寰枢椎脱位、骨折以及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并有明显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取髂骨椎板间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68例272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56例获3~27个月随访,平均13.8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9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7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11例好转,5例无明显改善,2例术后症状加重,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疾患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X线片及CT片为准,探讨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制定简单、实用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1次成功率.方法 2002年1月~2006年9月,于术前通过图像储存传输系统(简称Pacs),采用自行设计的X线片及CT片个性化定位方案,利用自制的寰枢椎定位导向器,对31例患者124枚寰枢椎椎弓根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随访9个月~5年4个月,平均10.5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32%.结论 利用X线片和CT片制定个性化方案,设计简便、程序简化、个性化强,对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操作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齿状突骨折10例),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结果:本组23例均成功置钉,术后影像学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均已骨性融合,且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通过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螺钉植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刘志斌  郭龙  刘延雄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05-1506,1534
目的:评价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38例,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椎动脉造影、MRI等,在全麻直视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手术时间1~3h,出血200~500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例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随访时间6月至3年6月。复查X线片、CT,脊柱序列可,螺钉均在椎弓根内,未发现螺钉相关的并发症。经随访骨折及骨融合均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能满足一般工作生活需要。JOA评分17分。未行融合的病例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适应范围广,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用于上颈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2005年2月~2009年5月,23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年龄17~64岁,平均43.6岁,男15例,女8例。新鲜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7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11例,Ⅲ型8例;7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所有患者术前给予颅骨牵引,根据术前三维CT成像的指导确定寰枢椎进针角度以及长度。一般为椎弓根螺钉3.5mm,寰椎14~16mm,枢椎24~28mm。对术前三维CT提示寰椎有异常的病例在开口点打开皮质后给予刮齿行进钉通道松质骨刮出,直接显露出约8~10mm通道,避开椎管后顺势植入螺钉。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0~170min,术中出血量210~600ml,平均350ml。术前7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术后均完全恢复。1例术后摄片提示为寰椎椎弓根钉偏离,耳周疼痛,6月后三维CT复查,植骨融合,拔除内固定。术后复查全部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头部活动受限均不明显。结论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固定阶段短,三维固定,融合率高,对头颈部活动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寰枢椎脱位并由高位颈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行寰枢椎椎弓根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2例前路下颌下松解,一期经寰枢椎椎弓根复位固定,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 24例84牧螺钉均成功置人,复位固定满意.术后22例获3~48个月的随访,平均18.9个月,患者在4~6个月骨性愈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次脱位现象.其中有4牧螺钉穿人椎动脉孔内缘0.5~1.0 mm,但无椎动脉损伤临床表现.22位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特点,为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经术前颅骨牵引或枕颌带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固定。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无神经血管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38个月(平均24个月),12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JOA评分优良率82.2%。结论个性化置钉,能保证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可为患者提供牢固、稳定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椎板外缘为参照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疾患128例(置入椎弓根螺钉584枚),术前行CT检查,测量目标椎体椎弓根轴心线与椎板外缘夹角数据,术中参照椎板外缘并依据CT测量的夹角数据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CT检查评价置入螺钉的矢状角(SSA),并分级评估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的程度。结果按唐天驷SSA分级标准,螺钉SSA优良率为95.4%(555/584);根据Laine等推荐标准,567枚(97.1%)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7枚(2.9%)螺钉穿透椎弓根骨壁,其中12枚螺钉穿透距离〈2.0mm,5枚螺钉穿透距离2.0~4.0mm。均未出现因螺钉位置不当而引起的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结论椎板外缘与椎弓根关系恒定,应用此标志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准确可行的方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襄枢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植骨融合的治疗,男9例,女7例。根据JOA评分均为9.7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I检查。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6例获平均1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患者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螺旋CT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寰枢椎正常解剖关系下 ,5具成人干骨标本薄层 (1mm)螺旋CT扫描 ,并收集 10例上颈椎正常成人螺旋CT资料 ,均 1mm层厚多平面重建 (MPR)C2 椎弓根部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式显示解剖结构的状况 ,及术前个体化CT评估可行性和安全性中的价值 ,并拟行钉道设计。 5具已CT评估的干骨标本示范后路行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及一侧钻孔设置经枢椎椎弓根钉道 ,同前方法CT扫描并重建图像 ,分析钉道。结果 :C2 椎弓根轴的垂直断面 (称斜冠状面 )相、经C2椎弓根轴的斜矢状面相及斜横断面相、枢椎标准横断面相共同构成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术前个体化CT评估的理想三维断面影像 ,可观察C2 椎弓根形态、骨质状态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准确测量枢椎椎弓根的大小、走行方向。根据这些三维影像可进行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结论 :枢椎CT常规冠状、矢状面重建不能满足后路枢椎螺钉固定术前CT评估的需要 ,需多平面重建方可更准确术前CT评估 ,进行术前三维钉道设计。  相似文献   

19.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徒手植入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16例64枚螺钉均成功植入.复位固定满意,所有患者均获得4~24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融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创伤性襄枢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配合3D打印技术在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T三维重建的多种后处理技术明确寰枢椎病变13例作为观察组,再将CT三维重建、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并与13例之前已通过X线透视置钉法的病例(对照组)进行置钉效果比较。结果:对照组13例共置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9枚,Ⅱ类置钉18枚,Ⅲ类置钉14枚,成功率65.9%;观察组共打印颈椎模型13例,设计导向模板21个,5例由于先前通过X线透视仅在枢椎两侧的椎弓根内置钉,只制作出枢椎的导航模板;模拟手术同样置钉41枚,其中Ⅰ类置钉15枚,Ⅱ类置钉21枚,Ⅲ类置钉5枚,成功率87.8%。结论:CT三维重建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判断寰枢椎病变,并能配合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个体化的导航模板,使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变得既安全又省时,并能在术后准确评估置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