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均采用OCTOPUSⅡ型负压心脏稳定器辅助控制局部心肌运动,阻断冠状动脉下进行血管吻合。结果:共行移植物与冠状动脉吻合192支(3.2支/例)。手术后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25例患者未输入库血。结论:OPCAB有明显的优越性,若无同期矫治心内病理改变,大多数病人可应用OPCAB。术中应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冠状动脉吻合程序应先行前降支系统,狭窄最严重的血管宜先吻合。体外循环应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设备的不断改良等,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导致的并发症如全身炎症反应等仍不可避免[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或者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可能,成为现代微创冠脉外科的重要术式[2,3].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本院完成OPCAB216例,现就OPCAB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81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与技术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2年4月行急诊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81例,其中有介入治疗史者19例,不稳定心绞痛68例,左主干病变4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53.2±15.8)%,合并心源性休克9例.所有病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non-AMI组).AMI组有介入治疗史者的比例和NYHA分级达到Ⅲ级以上者的比例明显高于non-AMI组,而射血分数平均值低于non-AMI组(P<0.05).结果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9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8例,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手术4例.AMI组使用体外循环的比例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比例明显多于non-AMI组(P<0.05),而使用动脉桥的比例少于non-AMI组(P<0.05).AMI组住院死亡率达19.2%,明显高于non-AMI组的3.6%(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死亡率与是否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2003年7月,我院心胸外科共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102例,其中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OPCABG)100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本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方法:将3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分为0PCABG和CCABG组,0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术后0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0PCABG组为6.4%,CCABG组为9.1%,0PCABG组无1例死亡,CCABG组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0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开展很快,其效果已得到广泛肯定,我院2000年6月~2002年1月共施行OPCAB 2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方法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行18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完成旁路血管563支,平均(3.1±0.8)支。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行二次开胸止血外,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均顺利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保证吻合口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一系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外科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总结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6例,男182例,女74例,年龄37~75岁。占同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87.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9例,稳定型心绞痛162例,混合型25例。结果全组256例平均搭桥血管数(3.18±1.70)支/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0.20±2.10)h,术后住院时间(11.00±1.60)d,术后(15d内)死亡3例,近、中期随访180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死亡2例,1例仍有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特点。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0P—CABG)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种手术方法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同治疗前相比均有一定改善,但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手术的并发症非常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所取得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17例患者中男92例 ,女 2 5例 ;年龄 3 8~ 78岁 ,平均 64 .5岁 ;3支血管病变 79例 ,2支病变 3 1例 ,单支病变 7例 ;左主干病变 15例 ;曾行支架术者 12例。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5例 ,非体外循环下 42例。均经胸骨正中切口 ,平均搭桥 3 .1支 ( 1~ 6支 )。心肌保护采用冷血含钾停搏液。体外循环时间 ( 12 0± 3 1)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 ( 75± 2 7)min。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时间 ( 15 8± 2 6)min。结果 死亡 2例。随访中除 4例出现心绞痛症状、需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外 ,其余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心功能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提高围术期处理水平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中的备体外循环。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603例计划实施OPCAB手术患者,体外循环采用“干备”和“湿备”2种方法。结果 603例患者中采用“湿备”23例,“干备”580例。术前临时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者“湿备”3例,“干备”19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干备”1例。23例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 “备体外”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备体外”方法,有助于提高OPCAB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自2008年10月~2010年5月有5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OPCABG。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入胸,使用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利用胸骨牵开器和OCTTOPUS心脏表面固定器等行OPCABG。结果: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开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 ,已在我国逐步兴起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缺血 /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我院自 2 0 0 1 -0 4~ 2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初步临床结果和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该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中79例顺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中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死亡外均顺利康复。结论对于选择的患者,该手术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5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11月,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3例,三支病变36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42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26根,大隐静脉搭桥128根,人均搭桥2.8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管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花  王健  王俊  师艳琴 《现代医学》2005,33(6):365-36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两者术中的手术护理有所不同,作者对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4例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病例选择、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4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有患者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开胸,浅低温全身麻醉.其中13例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移植血管61支,人均2.5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5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CABG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慎重选择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决定手术方式、恰当选择移植血管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微创冠心病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9月共完成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技术和管理。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间,518例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27例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27例中22例顺利脱机,2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顺利脱机,3例停机困难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后顺利停机,术后死亡2例。结论迅速建立体外循环,改良体外循环技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应用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保证体外循环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63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2001年8月~2005年1月不完全统计OPCABG 63例,评价手术相关资料及近期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围术期严重心律失常1例(频发室早发展为室颤),经抢救恢复正常。1例出现乳糜胸。结论:OPCABG术后并发症少,在合并有体外循环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其优势得到更好体现;需麻醉师的密切配合,并对其技术有更高要求,尤其是显露左回旋支时,麻醉师须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