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TREVO支架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取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介入科2016年4月至6月使用TREVO取栓支架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例,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2例(时间窗为2.7~5.5 h),基底动脉闭塞4例(时间窗为4.0~7.0 h),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评价取栓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的状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1)6例患者经1~2次取栓后,其中5例闭塞血管获得再通(mTICIⅡb~Ⅲ级,后循环4例,MCA 1例),1例MCA闭塞部分再通(m TICIⅡa级);(2)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分1例,无改善1例;4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中,3例出院时NIHS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8~26分,无改善1例;2例MCA闭塞患者出院3个月mRS评分0分1例,4分1例;4例基底动脉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0分1例,1分2例,5分1例。结论使用TREVO支架取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初步经验显示比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取栓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急诊血管内取栓的6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栓次数将患者分为常规取栓组(3次,48例)和多次取栓组(≥3次,13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两组患者90 d的神经功能预后。将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代表死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剔除DSA资料缺失或质量差者),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取栓次数与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常规取栓组血管再通发生率[73.9%(34/46)比25.0%(3/12),P=0.005]和良好侧支代偿发生率[55.6%(25/45)比8.3%(1/12),P=0.004]高于多次取栓组,常规取栓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多次取栓组[14.6%(7/48)比53.8%(7/13),P=0.003]。61例患者90 d病死率为18.0%(11例)。进一步行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取栓次数与死亡呈中度正相关(r=0.517,P=0.000),取栓次数与良好功能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076,P=0.560),但尚不能排除血管再通率、侧支代偿和症状性出血差异的影响。结论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多次取栓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病死率呈正相关,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包括多种因素,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理想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综合现有最佳证据的最新建议,为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决策与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药物溶栓外,逐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机械取栓装置,其中以删取栓器最为引人注目。尽管脑缺血机械取栓(MERO)试验证实Merci取栓器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并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不同学者对其结果的看法并不一致。目前对Merci取栓器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能得出确定的结论,还需要进行一项以临床转归作为评价指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一问题。机械取栓与药物溶栓可能各有所长,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膨式、完全可收回Solitaire AB支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7月110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8h内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疗效。术后血管再通情况使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进行评估。术前和出院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术后90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①术后血管再通率为87.3%(96/110),其中TICI3级为61.8%(68/110),TICI2a级为10.2%(11/110),TICI2b级为15.3%(17/110),12.7%(14/110)的患者血管未能再通。②出院时NIHSS评分(8±4)分,较入院时(18±4)分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90d时,预后良好率(mRS≤2分)为43.6%,全组病死率为12.7%。结论SolitaireAB支架能迅速、安全、有效地达到血管再通、血流恢复的治疗目标,提高颅内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但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动脉内取栓治疗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并接受动脉内取栓治疗的卒中患者.年龄均≥18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高龄组(年龄≥80岁)以及低龄组(年龄<80岁).详尽收集患者基线资料...  相似文献   

7.
桥接治疗是指在静脉溶栓基础上进行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完成了6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来对比直接血管内取栓与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卒中患者的疗效。该文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直接血管内取栓与标准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发病4.5 h内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IRECT-SAFE)的结果来探讨桥接治疗的未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精准的筛选和材料的改进,机械取栓已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推荐等级最高的治疗方案。技术的命名是基于材料的发展,机械取栓材料主要包括取栓支架及抽吸导管。支架及抽吸导管单独或联合使用产生了眼花缭乱的技术命名。本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技术进行概述,并对我国人群发病更高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的取栓技术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Solitaire血流重建取栓试验(SWIFT试验)的可喜结果使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Slitaire血流重建装置(Solitaire FR)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治疗。Mokin等首次总结了Solitaire FR在美国上市后临床使用的初步经验。他们对美国10个医疗中心2012年3—7月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发病4.5h内进行静脉溶栓仍然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标准、静脉溶栓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经动脉机械取栓装置能实现迅速和完全的血管再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文章对近年来机械取栓装置相关的技术演变和临床试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超早期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公认的有效方法。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而且溶栓成功率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1]。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模式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管直径和形态,残余狭窄率10%。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于球囊扩张后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7例患者使用保护伞收集到多枚淡黄色粥样硬化斑块,1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于手术中使用球扩支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准备工作,合理利用血管内支架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不久[1],一些临床研究机构又开展了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实验研究[2-3]。但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Stroke Study Group,NINDS)的研究认为[1],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h之内进行,多数机构认为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h之内。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6.3%的…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麻醉模式包括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最近几项研究显示,全身麻醉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转归不良相关。全身麻醉导致转归较差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低血压有关。目前认为,全身麻醉和清醒镇静各有其优缺点。在获得高质量的证据之前,必须对每例患者个体化选择麻醉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血管内低温对缺血性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对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低温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出现不可逆性神经细胞损伤之前迅速安全地再通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的主要治疗目标。目前,在AIS早期开通血管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但由于其治疗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机械取栓装置的研发及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AIS的治疗时间窗显著延长,血管开通率显著提高,临床转归显著改善,机械取栓治疗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S)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EVT)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EVT且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非增强CT、CT血管造影术、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核心梗死区体积(VIC)、低灌注区体积(VTmax>6 s)、严重低灌注区体积(VTmax>10 s)、缺血半暗带区体积(VMismatch)、HIR。术后随访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穿刺时间、HIR及其联合对急性前循环LVOS患者EVT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预后良好63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3例(预后不良组)。两组年龄、有冠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收治,经临床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动脉闭塞且无脑出血症状患者182例,患者全部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包括桥接治疗或直接取栓治疗)。根据患者到达医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DTP),分为延误组(DTP>90 min)和非延误组(DTP≤90 min)。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卒中史、手术史等)及临床资料[如发病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多模影像检查等]以及急诊取栓流程时间(如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CT检查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获得影像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时间、获得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入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等)并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机械取栓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患者中,延误组患者133例,非延误组患者49例。(1)延误组多模影像检查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延误组[82.7%(110/133)比53.1%(2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3,P<0.01)。(2)延误组入院至获得检查报告时间[43(25,62)min比27(20,39)min,Z=-3.914,P<0.01]、获得检查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25(13,45)min比10(5,24)min,Z=-5.204,P<0.01]、获取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32(20,50)min比24(17,30)min,Z=-3.453,P=0.001]、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24±7)min比(19±9)min,t=2.251,P=0.029]、入院至股动脉置鞘成功时间[(140±60)min比(75±12)min,t=11.728,P<0.01]均多于非延误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至获得检查报告时间(OR=1.280,95%CI:1.135~1.442,P<0.01)、获得检查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OR=1.310,95%CI:1.159~1.480,P<0.01)、获取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OR=1.264,95%CI:1.113~1.436,P<0.01)、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OR=1.360,95%CI:1.132~1.634,P<0.01)是机械取栓院内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流程院内延误受入院至获得检查报告时间、获得检查结果至获取知情同意时间、获取知情同意至入导管室时间、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流程急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的新发脑卒中患者,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死亡率高,致残高、预后差、恢复困难〔1〕。大量证据表明缺血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变化差别很大,有些地方长达48 h,而有些地方只有3 h或更短,这主要取决于局部缺血的基本机制和血管的再通率。53项数据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提高功能预后、降低死亡率〔2〕。药物溶栓闭塞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20.
这份卒中后机械取栓治疗共识声明的原始版本于2014年11月16—18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卒中组织(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卡罗林斯卡卒中更新会议期间得到批准。根据会议安排,在2015年利用新的临床试验数据对该声明进行了更新。2015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ES O冬季培训会期间组织了面对面会议对共识声明进行修订,然后通过电子邮件交换意见,最终版本得到各学会的认可。推荐意见与原始版本一致,证据等级更新到2015年2月20日为止,在2015年5月15日获得确认。 ES O-卡罗林斯卡卒中更新会议的目的在于总结卒中治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最新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共识会议选择了一些议题进行讨论,与会者草拟一份共识声明并进行讨论。该声明接受了ES O指南委员会的指导。这份共识声明包括对急性卒中后机械取栓治疗的推荐意见,得到欧洲卒中组织ESO、欧洲神经微创治疗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inimal y Invasive Neurological Therapy, ESMINT )、欧洲神经放射学学会( Europe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ESNR)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 EAN)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