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层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 ,支架内再狭窄 (in stentrestenosis,ISR)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支架治疗后的缺血事件复发与ISR有关。目前配合口服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局部放射疗法等对ISR有所改善 ,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随着ISR病理生理机制的逐渐阐明 ,许多心血管病医生 ,尤其是介入心脏病医生寄希望于———涂层支架。即把能够抑制术后再狭窄的物质 (包括药物、抗凝剂、抗增殖剂、转基因载体、放射物质等 )与支架整合在一起以充分发挥局部作用。这一方法在防治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并且某些涂层…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解决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当今冠心病介入治疗最令人关注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针对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较多研究,如术中操作规范化,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基因治疗以及口服药物预防等。而前两者,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多个临床试验已展示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引言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这一技术尤其适用于偏心性或钙化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 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 ,以及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技术的发展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  ISR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是用球囊牵伸血管壁的弹性成分,并撕裂血管壁和斑块的非弹性成分造成局灶的血管壁夹层,以达到增大管腔的目的[1].自1977年Gruentzig实施第一例手术以来,它挽救了许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然而随着对PTCA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术后半年有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2],支架术后仍有20%~30%的狭窄率.如何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是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药物洗脱支架和再狭窄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期杂志刊载了涉及特殊冠状动脉部位介入治疗、电子束CT血流评价再狭窄、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效果等相关章。PCI已经进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时代,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目前的有关DES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更清醒认识DES置入后再狭窄的机制、评价再狭窄不同指标的真正临床意义,提高我们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改善冠心病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药物洗脱支架与支架内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 DES)的出现,再狭窄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控制,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DES总的再狭窄率已经在10%以下.但DES的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临床介入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易勇  陈玉成  曾智 《心脏杂志》2003,15(6):560-562
支架植入术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之一。然而 ,支架内再狭窄亦随之成为介入领域一大难题 ,近年来对其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如药物治疗、药物涂层支架、血管内放疗及基因疗法等 ,本文作者就这些相关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认识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自1977年Gruentzig在瑞士苏黎世完成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coronary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发展迅速,但PTCA术后再狭窄高达50%,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高达20%-30%,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仍然达5%-10%,防止再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再狭窄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但3-6个月后再狭窄率大约为30%左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 (RS)是一项新近的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新近资料显示 RS率为2 8% [1] ,仅 1997年 ,全球共有 10万冠脉支架内 RS患者需要接受治疗 [2 ] 。本文就目前有关支架内 RS形成病因 ,发病机制 ,诊治措施方面进展作一综述报道。1 病因其独立危险因素 :(1)患者因素 :男性 ,吸烟 ,高龄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3 ] ,高血压 ,高血脂。(2 )病变形态 :病变狭长 ,多支病变 ,左前降支病变 ,术前管腔最小直径 (MLD)过小。 (3)支架相关因素 :支架金属本身具血栓原性及刺激增殖作用 ,支架直径 <3.5 mm,术后支架内 ML D。(4)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见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见表现.方法 1996~2002年之间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431例患者进行了重复冠脉造影,连续236例发生自体血管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Ⅰ组)188例,非支架再狭窄(Ⅱ组)48例,早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除外.与非支架再狭窄对比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表现.结果心肌缺血再发的平均时间Ⅰ组和Ⅱ组差异无显著性(5.3个月比6.1个月, P>0.05),休息心绞痛(Braunwald 2和3级,43%比27%,P<0.05)、休息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64%比43%,P<0.05)和血管造影可视血栓发生率(7.4%比0%,P<0.05)Ⅰ组明显多于Ⅱ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再狭窄的常见临床表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人较非支架再狭窄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超声评价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5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接受65个支架置入术,10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成像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再狭窄组(26个支架)和无支架再狭窄组(39个支架),分别对其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测量分析.同时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的方式.结果血管内超声定量测量发现支架再狭窄组最小血管内膜腔面积和支架最小截面积[分别为(2.5±1.2)mm2和(4.2±1.8)mm2]明显小于无支架再狭窄组[分别为(5.2±1.4)mm2和(6.8±1.7)mm2](P分别<0.001和<0.01),但两组新生内膜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1.7±1.0)mm2和(1.5±0.9)mm2,P>O.05].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69.2%).结论支架扩张程度是决定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因素,而支架内内膜增生并不明显.支架内再狭窄以局灶性狭窄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支架内再狭窄(ISR)仍是介入治疗的重点难题。目前ISR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相关,利用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进一步评价ISNA性质,从而指导治疗,本文就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ISR形成的影响及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原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入选我院2008—2011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210例,平均年龄(68.9±7.8)岁;男125例,女85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共置入352枚支架,其中有3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脂蛋白(a)、支架长度、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7)、直径(P=0.022)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3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发展成为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PCI尚存在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难题〔1〕。药物洗脱支架(DES)可以减少ISR的发生,但不能完全解决。据统计,每年在美国DES发生ISR的患者仍有近20万〔2〕。目前,ISR的发生机制及处理策略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此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述1 TSR的概念和分型ISR是指PCI后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支架本身及支架边缘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方法之一,也使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大为降低。但冠脉内安装支架只能降低,并不能完全防止再狭窄的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仍是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从支架内再狭窄的分类、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并对再狭窄支架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0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别行C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估C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是否与支架部位、直径、长度及类型有关。结果 (1) CCTA对106例患者的174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 3%、91. 7%、98. 6%、84. 6%,与CAG的诊断一致性较高(Kappa=0. 860)。(2)支架内再狭窄与支架直径、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与支架长度、支架所在冠脉节段、支架类型无关。结论 CCTA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结果与CAG的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与支架直径及狭窄性病变是否处于血管分叉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冠心病常规介入治疗的方法之一,但术后再狭窄率仍然居高不下;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则改变了这种局面,随着近两年来药物洗脱支架防治再狭窄临床实验结果的陆续公布,使药物洗脱支架成为目前防治再狭窄的最佳办法。现根据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从药物洗脱支架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成功行PCI并于术后1 a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797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无狭窄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为34.64%,高于无狭窄组的23.91%(P<0.01),支架直径为(2.90±0.41)mm,小于无狭窄组的(3.02±0.90)mm(P<0.01),血清尿酸为(406.54±78.18)μmol/L,高于无狭窄组的(343.78±76.64)μmol/L(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70±4.71)μmol/L,低于无狭窄组的(13.16±6.43)μmol/L(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40,95%CI 1.893~3.011)、尿酸(OR=1.653,95%CI 1.447~2.083)、支架直径(OR=0.668,95%CI 0.496~0.898)、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OR=0.838,95%CI 0.797~0.980)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P均<0.01)。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尿酸、总胆红素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其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大支架直径、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ISR危险评分系统.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既往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397例,其中ISR组114例,非ISR组283例.回顾性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SR的影响因素,赋予各项危险因素分值,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