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于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LIF组[39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MIS-TLIF组(39例,MIS-TLIF)。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 a,MIS-TLIF组VAS、ODI评分低于PLIF组(P<0.05)。PLIF组和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8/39)、5.13%(2/39),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将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0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进行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锥间高度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00ml,平均手术时间为155min,术后的平均锥间高度为9.2mm,其中有3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腹胀(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12%)。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20ml,平均手术时间为220min,术后的平均锥间高度为9.0mm,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0%)。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结论:用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疗效均较好,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用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观察临床疗效、融合率、并发症等。结果:随访28例,随访时间6月~27月,平均13.5月,优良率92.3%,融合率96.4%。4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术后18个月随访足背背伸肌力约4级,右下肢根性疼痛好转。结论:椎弓根螺钉加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直视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间行MIS-TLIF术的连续10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各种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影像学和术后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7人次(6.67%)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3例(2.86%),为减压和髓核摘除时造成的撕裂;神经损伤1例(0.95%),为术中牵拉性损伤;切口感染1例(0.95%),为浅部感染;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因骨质疏松造成。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微创手术的特点、学习曲线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腰椎滑脱、5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4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行经肌间隙入路的微创TLIF手术(包括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1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神经根损害等并发症发生,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失访,17例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根据Nakai分级,优11例(64.7%),良5例(29.4%),可1例(5.9%)。结论改良微创椎体融合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骶棘肌剥离范围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设备较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85-986
目的:探讨微创融合术应用于早中期腰椎退行性变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行常规开放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开放组,行MIS-TLIF治疗的36例患者纳入微创组。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别比较两组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均<0.05);微创组术后半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均<0.05),而术后1年时相比则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1年融合率相比无差异(P>0.05),但微创组相邻节段退变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定位偏差等不良事件。结论 :MIS-TLIF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早中期疗效,有效降低了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同体位下斜外侧腰椎间融合结合机器人引导经皮后路内固定技术(改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1期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40例单节段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改良OLIF组和MIS-TLIF组,每组20例。改良OLIF组采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结合机器人引导经皮内固定术,MIS-TLIF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随访6~2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螺钉位置评估、临床疗效并回顾经典病例。结果 与MIS-TLIF组比较,改良OLIF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7天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部及下肢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置钉准确率及临床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O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早期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机器人引导下使同体位下OLIF后路置钉更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使用与未使用低剂量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rhBMP-2)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的影像学指标、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6年2月应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5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未使用rhBMP-2(非BMP组)27例,使用rhBMP-2(BMP组)25例。术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分、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BMP组术后融合率高于非BMP组(P<0.05)。BMP组的cage沉降程度高于非BMP组(P<0.05)。结论:尽管使用rhBMP-2可能会导致cage沉降程度增加,但低剂量rhBMP-2能够有效提高MIS-TLIF术后椎间融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S-Tube下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性行疾病的围术期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受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75岁以上患者45例,20例行MIS-TLIF,25例行PLIF,比较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5%),PLIF组5例(2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钉道制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 MIS-TLIF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术后两组间ODI评分、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PLIF相比,S-Tube下MIS-TLIF术式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 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0 月- 2011 年9 月我科采用X-Tube 辅助MIS-TLIF 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52 例,统计术前1 d、术后3 d、5 d、3 个月、6 个月、1 年腰背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术前1 d、术后3 个月、6 个月、1 年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 年Nakai 疗效评级和Bridwell 脊柱融合评级,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的38 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3 d、5 d、3 个月,微创组腰背痛VAS 评分低于开放组(P < 0.05,其中术后3 d、5 d,P < 0.01) ;其余时间两组间腰背痛和下肢痛VAS 评分、OD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两组术后1 年Nalai 疗效评级和Bridwell 脊柱融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时,MIS-TLIF 术式可获得与传统开放PLIF 术式相当的治疗效果,且术后短期内腰背痛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一个切口单侧减压加对侧肌间隙入路的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 bodyfusion,MIS-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84例下腰椎退变疾病患者资料,其中53例采用MIS-TILF,31例采用传统后路经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肌酸激酶值、术前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1.5±21.0)min、(330.6±57.6)m L;PLIF组为(148.3±27.3)min、(460.1±96.4)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两组在术前和术后1 d CPK值、术前VAS、ODI评分及末次随访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VAS评分MisTLIF组显著优于PLIF组(P<0.05)。结论:应用单侧减压加对侧肌间隙入路的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医患辐射少、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性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微创通道(LUXOR)辅助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LUXOR通道辅助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前及随访时的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和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开放PLIF手术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术前腰背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3,6月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PLIF组(P<0.01)。术后随访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手术节段均在术后半年内获得良好的节段融合。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比较,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腰背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张恒  李源  齐鹏  毛克亚  王征  郑国权  赵永飞  王岩  崔赓 《海南医学》2016,(11):1798-1801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的腰椎后路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脊柱外科行L5~S1单节段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4例,其中MIS-TLIF组38例,PLIF组46例,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照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评分(JOA)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与PLIF组相比,手术时间(122 h vs 136 h)、术中出血(115 mL vs 151 mL)、术后引流(0 mL vs 140 mL)、术后下地时间(25 h vs 42 h)、住院时间(3.6 d vs 5.2 d)明显减少,术中射线照射时间(15 s vs 11.6 s)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患者术后出院时VAS腰痛评分为(3.8±2.3)分,明显优于PLIF组的(4.9±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MIS-TLIF组与PLIF组相比,VAS评分(术后3个月:2.1分vs 2.5分;末次随访:1.3分vs 1.5分)及JOA评分(术后3个月:19.2分vs 18.9分;末次随访:24.6分vs 25.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与PLIF组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92.1%和91.3%,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S-TLIF术式对L5~S1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有确切的手术优势,临床医生可根据个人技术水平及器械配备合理选择该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MIS-TLIF内固定治疗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腾辉  杨欣建  顾洪生  陈扬  余铮 《医学综述》2014,(14):2642-264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B组采用MIS-TLI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切口长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显著小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显著显著少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优于传统开放TLIF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行单纯后路椎体问融合术47例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53例患者。回顾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48h内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48h内伤口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融合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或不联用PLF对椎弓根内固定下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且椎问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天津市天和医院2005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对照组24例每天行腰穿术放脑脊液。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缩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增加GOS评分良好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退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患者采取后路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予1~2年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结果术后与术前患者脊柱后凸、侧凸角度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行性腰椎间盘病变效果显著,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