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132个。其中,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的85例90个动脉瘤中,有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电熔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的41例42个动脉瘤,有1例动脉瘤破裂,现结合文献就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动脉瘤破裂后的急救处理进行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男3例,女1例,年龄19~58岁。4例均为反复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1例反复出血4次,另3例各出血3次。栓塞前2例神志清楚,1例呈朦胧状态…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而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约20%~30%[1].其传统手术方法是开颅直接行动脉夹闭,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血管内栓塞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具有微创、损伤小等优点.我院自2009年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细致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在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过程中应用血管内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血管内栓塞治疗组)39例,对照组(传统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组)39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2例临床治愈,构成比为82.1%;5例好转,构成比为12.8%;2例术后病情恶化,构成比为5.1%,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15.6±4.6天。对照组31例临床治愈,构成比为79.5%;5例好转,构成比为12.8%;2例无变化,构成比为5.1%;1例术后病情恶化,构成比为2.6%,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21.4±5.2天。2组患者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应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再出血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以脑血管局限性瘤样突起为表现的脑血管疾患.其发病率较高,尸体解剖检出率约为1%~5%,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30 d的病死率达45%,存活者中有30%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1].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2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秀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67-286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死亡率可高达 2 5 %~ 6 0 % [1] 。以往手术夹闭动脉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由于显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性研制 ,使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越来越普遍。本院自1999年底至 2 0 0 2年 2月 ,开展脑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0例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 ,病人恢复快的优点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术资料10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为 2 5~ 5 8岁 ,平均年龄为 4 1岁 ;入院时表现为颅内出血 6例 ,头痛 3例 ,神经功能障碍 1例。2 护理要点2 .1 术前护理2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采取血管内栓塞术结合微创血肿清除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方法为33例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估预后,33例患者出院时 GOS 评分5级者19例,4级者10例,3级者3例,2级者1 例 。 结论血管内栓塞术结合微创血肿清除术,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等综合治疗,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动脉瘤,特别适合于高龄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2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110例在发病后3天内行早期手术治疗,其中选择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40例。结果1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完全栓塞59例(84.29%);近全栓塞11例(15.71%),即栓塞率≥85%;治疗后3—6月内随访,56例(80%)完全恢复健康,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病情恶化,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显微外科手术夹闭40例,完全夹闭36例(90%),不全夹闭或包裹治疗4例(10%),术后3—6月随访示:临床治愈34例(85%),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重度偏瘫、语言障碍,1例死亡。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发生,可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及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等对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颈内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2例。1例梭形推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NBCA栓塞,其余采用GDC或DCS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2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3例,不完全填塞3例。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行GDC不完全栓塞后3个月复发,再次行NBCA栓塞成功;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3~36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93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93例颅内动脉瘤(共118个)患者中84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18例,Ⅱ级29例,Ⅲ级25例,Ⅳ级10例,Ⅴ级2例。80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104个(88.14%),闭塞达90%以上11个(9.32%),闭塞在90%以下3个(2.54%)。全组手术死亡3例(3.23%)。随访2~22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个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2例术后复查发现瘤颈扩大,经再次填塞后痊愈;1例(1.07%)重残,7例(7.53%)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可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 相似文献
12.
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5例4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行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33个动脉瘤100%栓塞,10个动脉瘤95%栓塞,3个动脉瘤90%栓塞,1个动脉瘤栓塞率〈80%。血管造影随访3例未完全栓塞动脉瘤残腔增大。5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过度栓塞2例,急性血管痉挛1例。结论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
水解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共22个动脉瘤,所有病例均采用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治疗.结果 栓塞治疗后18例患者20个动脉瘤90%~100%栓塞,2例患者2个动脉瘤80%~90%栓塞.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脑梗死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及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采用GDC及DCS对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椎基底动脉瘤2个;其中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2次,3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0例,不完全填塞3例;2例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栓塞;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和死亡等永久性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在栓塞后24个月行造影随访发现局部复发,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随访2-42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出血或再出血。结论GDC及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病情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72例共80个颅内动脉瘤采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47个(58.8%)动脉瘤致密栓塞,24个(30.0%)瘤颈残留,9个(11.3%)瘤体残留。手术发生相关并发症7例(9.7%),死亡2例。64例随访6~48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功能缺损。38例42个动脉瘤术后6~24个月接受血管造影随访,稳定26个(61.9%),进一步栓塞5个(11.9%),再生长11个(26.2%),2个(4.8%)瘤体残留者复发需再次治疗。结论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可靠、有效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复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病因、处理和预防。方法对36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病史资料,分析治疗中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体会。结果32个治疗的复杂动脉瘤中,8例术中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动脉瘤破裂1例,颅内血管破裂1例,血管痉挛2例,支架轻微移位、塌陷1例,弹簧圈脱出1例,弹簧圈断裂1例,手术失败1例。致一过性神经功能缺失2例,长久性神经功能缺失2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介入方法和介入材料将直接影响到复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理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其栓塞时机、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所用弹簧圈包括GDC-360°、GDC-Matrix以及水解脱弹簧圈。对2例宽颈动脉瘤及1例夹层动脉瘤分别采用球囊Remolding技术及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100%栓塞16例;95%栓塞1例;90%栓塞1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因脑血管痉挛并发一过性偏瘫、失语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6例行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式、治疗结果及临床、影像学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含28枚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瘤3枚,后交通动脉瘤15枚,颈内动脉眼动脉段6枚,大脑中动脉4枚.结果采用支架28个辅助弹簧圈栓塞28枚颅内宽颈动脉瘤,所有病例均成功释放支架(100%);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死亡1例.动脉瘤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18枚(64.3%),Ⅱ级:6枚(21.4%),Ⅲ级:4枚(14.3%).随访25例,时间6~51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出院后3个月m RS评分:m RS:0~1分22例(84.0%);m RS:1~2分3例.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提高致密栓塞率,降低动脉瘤复发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及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各1例)。栓塞后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