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摘要]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 P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过去CRC PC被认为是肿瘤晚期并全身转移的表现,一般只行姑息治疗,预后差;如今适当的CRC PC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已成为治疗CRC PC的有效手段。该文综述近年来CRC PC的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及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合并肝转移(L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CRS+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的16例CRPM合并孤立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全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步肝切除,肝脏转移瘤均获得完整切除。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9个月。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及37.0%,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及9.4%。6例(37.5%)出现轻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4例(25.0%)出现严重并发症(Ⅲ~Ⅳ)。 结论CRPM合并孤立的、能完整切除的LM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期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为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及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合并肝转移(L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CRS+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的16例CRPM合并孤立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全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步肝切除,肝脏转移瘤均获得完整切除。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9个月。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及37.0%,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及9.4%。6例(37.5%)出现轻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4例(25.0%)出现严重并发症(Ⅲ~Ⅳ)。 结论CRPM合并孤立的、能完整切除的LM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期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为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腹膜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好发部位。结直肠癌发生腹膜转移长期以来被认为预后很差,主要采用姑息性手段治疗。尽管化疗及靶向治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上有很大进展,但对于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疗效并不理想。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IPEC)的治疗方法能给这部分患者带来较大的生存获益。本文综述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治现状和相关进展。目前认为CRS联合HIPEC对选择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但HIPEC能否预防进展期结直肠癌发生腹膜转移,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2例异时性腹膜转移的结肠癌病例的多学科诊治过程。1例多发转移,1例单发转移。这两例患者经MDT讨论后都首先采用了肿瘤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模式(cytoreductive surgery,CRS/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peroperative chemotherapy,HIPEC),单发转移的患者目前获得了12个月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而多发转移的患者也获得了12个多月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目前发现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OS相关的因素包括肿瘤减灭术(CRS)完全程度和肿瘤累及的范围(腹膜转移癌指数)等。因此,对于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患者,评估病变范围极其重要,对于较局限的腹膜转移,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和积极的治疗手段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NF-α的影响.方法 将4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对照组用FOLFIRI方案化疗,治疗4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VEGF、TNF-α.结果 治疗组缓解率39.1%,对照组30.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EGF、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沙利度胺+FOLFIRI方案化疗可明显降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VEGF、TNF-α.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α1联合LV/5-Fu持续灌注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亚叶酸钙(LV)/5-氟尿嘧啶(5-Fu)化疗对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该疗法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4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4—8周用LV/5-Fu方案持续灌注化疗6个周期;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连续3a。治疗期间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1、2、38,治疗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3a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定期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可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对预防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01该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66.7%(20/30),观察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恢复均较好。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  李红宇  党琦 《山东医药》2010,50(41):85-8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的影响。方法将7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达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1%(P〈0.05);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增加患者的化疗耐受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介入技术在结直肠癌(CRC)复发转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CRC肝转移(CRLM)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6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综合介入技术治疗:影像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至病灶,局部采用热消融、冷消融、化学消融、近距离放射的方法实现肿瘤的原位灭活;对照组采用单一介入技术治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观察患者术后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效率,2、3、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脓肿、穿孔、功能衰竭、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介入技术在CRC复发转移患者治疗中对肿瘤局部灭活疗效确切,全身副反应小,患者耐受程度高,2~5年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同期超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对初治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分别采用超分割同步放化疗(实验组)或常规分割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治疗。实验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56~64.4 Gy/40~46次,1.4 Gy/次,2次/d;对照组患者24例,放疗剂量:60~66 Gy/30~33次,2 Gy/次,1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同步化疗。采用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66.7%)高于对照组(54.2%)(P0.05);1年总生存率(OS)实验组患者(70.8%)高于对照组(58.3%)(P0.05),实验组患者≥2级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超分割3DRT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获得较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主要毒性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配合培美曲塞联合草酸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副反应及化疗完成情况。方法将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培美曲塞联合草酸铂化疗,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入,第1天给药,草酸铂100mg/m2。静脉滴入,第1天给药,3—4周为1个周期,共2~4个周期。研究组在化疗同时配合参附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使用7~10天。结果(1)近期疗效:研究组有效率为26.6%(4/15);对照组有效率为20%(3/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评价(KPS):研究组有效率为73.3%(11/15),对照组为46.6%(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毒副反应:研究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化疗完成情况:研究组化疗完成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培美曲塞联合草酸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射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高龄NSCLC患者按病理类型随机分为2个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次,同时给予局部放射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局部放射治疗。结果两组中鳞癌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86.7%(26/30)、60.0%(18/30);2年生存率分别46.7%(14/30)、36.7%(6/30);两组中腺癌CR+PR率分别为70.0%(21/30)、30.0%(9/30);2年生存率分别为30.O%(9/30)、10.0%(3/30)。两组患者CR+PR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毒副作用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局部放射治疗,对于高龄NSCLC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也为高龄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联合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DC-CIK生物治疗联合化疗)和对照组(45例,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DC-CIK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率、NK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因子IFN-γ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1、2、3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C-CIK回输过程中少量患者出现轻度发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采用DC-CIK联合化疗治疗方法能够提高免疫细胞功能、减少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勇  徐曦  王慧 《山东医药》2014,(41):18-2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基因多态性与5-氟尿嘧啶(5-FU)代谢及化疗后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参照Cochrance协作网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电子数据库包括:MEDLINE(1966~2013),the 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Issue 12,2013),EMBASE(1980~2013),CINAHL(1982~2013),Web of Science(1945~201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13),万方(1998~2013)和中国知网(1915~2013)。Meta分析采用Stata 12.0(Stata Corp,College Station,TX,USA)统计软件进行。结果本Meta分析共计纳入7项队列研究,包括946例结直肠癌患者。DPYD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骨髓抑制高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显著相关(P均〈0.05)。根据DPYD基因多态位点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发现,IVS14+1、464T〉A和2194G〉A多态性与接受5-FU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相关(P均〈0.05)。IVS14+1、496A〉G和2194G〉A多态性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关(P均〈0.05)。进一步根据种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有关(P均〈0.05),但在欧洲人群中并没有此现象发生(P〉0.05)。结论DPY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中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化疗后毒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共培养对CD4+CD25+Treg增殖情况及对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的影响,探讨西罗莫司促进TGF-β分泌诱导Treg体外分化和增殖的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取C57BL/6小鼠脾脏,分离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设空白对照组、西罗莫司组、环孢霉素A组,共培养96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反转录聚合酶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西罗莫司或环孢霉素A处理后的CD4+CD25+Treg的FoxP3+、TGF-βmRNA表达水平和分泌情况;Western blot分析TGF-β信号通路重要的活化分子Smad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对CD4+CD25+FoxP3+Treg增殖的影响;使用TGF-β中和抗体进一步验证TGF-β在西罗莫司促进CD4+CD25+FoxP3+Treg分化增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西罗莫司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增加近2.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环孢霉素A处理的CD4+T细胞分泌的TGF-β水平则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环孢霉素A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25%vs.69.22%,P<0.01);西罗莫司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vs.69.22%,P>0.05)。西罗莫司组FoxP3+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vs.40.2%,P<0.05);而环孢霉素A组FoxP3+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vs.40.2%,P<0.01)。结论西罗莫司在体外培养促进CD4+CD25+Treg的增殖与生长,而环孢霉素A体外抑制CD4+CD25+Treg的增值与生长。西罗莫司通过诱导TGF-β表达分泌来促进CD4+CD25+FoxP3+Treg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P〈0.01),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桡动脉组PCI成功率94%,与股动脉组(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轻,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低亲和性NGF受体(p75NTR)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测定24例AML患者血清NGF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白血病细胞群p75NTR的表达水平;同时选择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ML患者血清N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骨髓白血病细胞群表面p75NT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②AML完全缓解(CR)者化疗前p75NTR较未缓解(NR)者明显高表达(P〈0.05),NGF变化不明显(P〉0.05)。NR者化疗后NGF和p75NTR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75NTR较CR者明显低表达(P〈0.05)。③AML患者NGF以及p75NTR高表达和低表达3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血清NGF高水平以及骨髓白血病细胞群p75NTR低表达可能参与AML发生发展,且可能是判断近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成都区域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内镜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根据我院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检出情况及内镜下特征,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2004.8—2008.7间经胃镜确诊的455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比较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大小、部位、并发症、Hp阳性率及老年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发生部位和大小。结果 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5.98%和4.86%(P〈0.01),且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在两组的检出率均有差别(P〈0.01);两组胃溃疡的发生部位没有差别(P〉0.05),平均溃疡面积分别为1.479±3.737和3.209士7.914(P=0.01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0.89%(P〈0.005),不同类型溃疡的Hp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性溃疡型胃癌在胃底的发生率高于胃溃疡(P=0.0005),面积大于胃溃疡(P〈0.005)。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胃溃疡多好发于胃窦和胃角,并发症发生率高。溃疡性胃癌则好发于胃底,且溃疡的面积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PU)与ABO血型、Lewis表型的分布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组,9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ABO血型、Lewis表型分布和H.pylori感染的差异。结果PU组O型血者占52.9%,明显高于O型血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31.3%,P〈0.05);在非O型血患者中Lewis表型为Le(a+b+)者占51.5%,明显高于Le(a+b+)表型在对照组非O型血中的频率(9.1%,P〈0.001)。PU组不同ABO血型者H.pylori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U组Le(a-b+)表型者H.pylori感染率为67.6%,明显高于其他Lewis表型(P〈0.05)。结论ABO血型中O型血者易患消化性溃疡,且非O型血Lewis表型为Le(a+b+)者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危人群。ABO血型间H.pylofi感染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e(a-b+)表型可能是H.pylori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