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红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80-1581
目的探讨在常温(17~27℃)条件下,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标本,于送检后0、1、2、4、8h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各时间点检测结果。结果各时间点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各时间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17~22℃)条件下,除MPV外,血常规其余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不受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牛玉峰  樊卫  夏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70-2871,2873
目的了解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及放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分别取静脉血经肝素、EDTA-K2抗凝,于即刻,0.5、1、2、3、4、5、6、12h在MET(迈瑞)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上以全血模式检测WBC、RBC、Hb、Hct和PLT。结果 WBC在3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在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内,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在12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在即刻以肝素抗凝的静脉血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1h内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即刻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静脉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静脉血各2ml,EDTA-K2抗凝,分别放置0min、5min、10min、30min、60min后,通过仪器上机检测血常规结果。结果:RBC和 HGB标本放置时间不同,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WBC在标本放置10min内检测结果呈不规则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10min之后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 PLT在标本放置30min内检测结果呈不规则递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30min后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经 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标本,在采血30min 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DTA-K2抗凝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MEK7222K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来自信阳市中医院的以EDTA-K2抗凝的静脉全血一人次8 份,分别在即刻(0)、1、2 、4、6、8、12、24 h各取1份在MEK7222K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结果 在室温(20~25 ℃)条件下,不同时间保存的标本,其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静脉血样品应尽量在1 h内测定完毕.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医院测定血糖仍执行在血液标本凝固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测定的办法。但是在某些基层医疗单位 ,存在患者零散抽取血标本放置时间较长的问题。为探讨由此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 ,本文作者进行了血标本凝固后即刻离心分离提取血清和分别放置不同时间提取血清检测血糖的对比实验。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 998年在本院疗养的部分老干部及空勤人员共 60人 ,其中男性 51人 ,女性 9人 ,空腹静脉采血。1 2 方法 待血液标本凝固后立即离心 ,分离血清。同一份标本分别于即刻、3 0min、60min、90min及1 2 0min提取血清 ,按《全国临床…  相似文献   

6.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报道较多,但放置时间过短对结果的影响报道较少,而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未见报道。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危重病人需尽快得到报告,为了急于出报告,把刚采集的预稀释血没有放置一段时间而立即进行血常规测定。本文将预稀释血在不同的放置时间下进行测量,以观察放置时间对短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AC-9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瑞典产),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1.2方法实验分成两组,每组各50份标本。第一组:在10℃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静脉血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对ACT.5diff A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4例健康体检人员的静脉血,充分混匀后即刻上机测定,然后于标本放置5、30、60、120、180min时再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80 min内各标本中主要参数的测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T.5diff AL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标本在180min内对结果基本上无影响,在质量控制范围内,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8.
静脉血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血细胞分析仪ABX 60中检测时间长短对血小板及其各项参数的影响,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在ABX 6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平行对比法对57例健康成人静脉血(EDTA-K2抗凝)在5min、10min、20min、60min、120min、180min 6个时间点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及其各参数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PLT、MPV、PCT在120min后与10min结果有显著性异常。PDW在120min后与10min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EDTA-K2抗凝的静脉血样品应在采集2h内完成血小板及其各参数的测定,可以提高PLT计数及相关指标的准确性,降低临床工作的复查率。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全国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普及,采用静脉血的意义也已为大家逐步接受。但在不少大中型医院,由于每天样品量多,往往早上六点左右就开始抽血,而导致血细胞分析时样品放置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探讨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有无影响,哪些参数有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凝静脉血样品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静脉血置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中,分别在7个时间点测试分析结果。结果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体积(MPV)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P<0.05),PLT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结论经EDTA-K2抗凝静脉血,8h内测定结果可以满足日常常规检验工作需求,但MPV在1h内测定值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末梢血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以此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工作效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50名健康儿童的右手无名指末梢血各300μL,室温下(20~25℃)使用全血细胞分析仪于采集即刻(0min),5、10、15、30min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以15min的测定结果为对照,与其他时点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min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压积(P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安排时间,消除分析前误差,减少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对临床数据的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血常规检测时间控制在10~30min内,以此提高临床检测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采用注射器和真空试管采血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注射器加真空试管采血的弊端。 [方法 ]采用掷币法将 2 0 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组 ,分别采用注射器加真空试管采血和采用与真空试管相匹配的持针器、采血针采血 ,观察采集血标本过程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 ]采用注射器采血法造成医源性污染现象、采血量不准确和溶血现象明显高于采用持针器、采血针法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使用真空试管采血时 ,应同时采用规范的真空采血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临床血常规检测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例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血常规检测及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受温度、储存时间、抗凝剂浓度及不同采血时间的影响。结论血常规的检测误差可因血标本存储条件及采集时间等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测的质量,需在适宜的时间及条件下采集和存储血标本,并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胛、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和4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Y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h内的结果与2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部分血凝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份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放置1、2、4、6、8和10 h后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测定。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和时间段分组,使用SAS统计软件包对上述4项指标在放置2、4、6、8、10 h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放置1 h内检测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PT、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和4 h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检测的结果与2、4、6、8和10 h后检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g测定在标本采集1 h内的结果与2 h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后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于凝血试验的标本在室温存放一段时间后,对不同检测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 h内检测,如不能做到也应在2 h内检测完毕,否则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宁  苏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19-1720
目的探讨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方法 46例接受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抗凝,颠倒混匀3次、6次、9次、12次,采用MEK-6318K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分析。结果颠倒混匀9次以上,中间细胞百分比(MX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颠倒混匀3次血细胞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保证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3~6次以减少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末梢血采血,对观察组进行静脉抽血,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C、Hb指标低于对照组,WBC、PLT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方式结果差别不大,但静脉血的准确性以及重复性更高,这能更好判断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