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和食品的表面寄附大量的微生物,其中能够引起粮食和食品发霉变质主要是一些霉菌。自然界霉菌的分布很广,在工业、农业以及医学上有广泛的用途。自从一九六○年英国发生黄曲霉污染花生引起十万只火鸡死亡事件以来,人们在发现和利用霉菌资源的同时,越来越注意到霉菌的危害,特别是由于寄附在粮食和食品上的霉菌不仅可导致粮食和食品霉坏变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有些霉菌寄生在粮食和食品后,在适宜条件下,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还有一些霉菌产生的毒素具  相似文献   

2.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用粮食霉菌污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宏  王凤荣 《卫生研究》1996,25(3):166-167
从1992年到1994年连续三年对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在食用的玉米和小麦的霉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抽样分析。结果发现,磁县居民食用的粮食霉菌污染严重。优势污染菌多为致癌性霉菌,其中玉米以串珠镰刀菌最为常见,而小麦则以互隔交链孢为主,黄曲霉、白色念珠菌亦为当地粮食的优势污染菌。当地粮食霉菌污染率及优势污染霉菌谱在三年期间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10年来粮食中霉菌污染及菌相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10年来粮食中霉菌污染及菌相变化。摸清主要污染菌相,为粮食防霉治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定点法,采集小麦、玉米等5种粮食样品,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粮食中的霉菌污染率由1985年79.08%上升到1995年96.15%。粮食中的产毒菌株,大米以杂色、构巢为主。黄曲霉仍是三种主粮的主要产毒株,串珠镰刀菌在玉米中检出率最高。结论:湖北省粮食中霉菌污染呈加重趋式。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主粮中霉菌污染分离分析聂美莉,乌力吉,金晓亮,要建军霉菌侵染是当前食品卫生工作中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解决区内粮食霉菌污染情况及一些霉菌产毒菌分布情况,于1988~1989年对自治区粮食中霉菌污染分离情况进行了分析检测。1材料及方法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黑龙江省粮食中霉菌污染情况,于1987年12月、1988年2月,分两次采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19个地、市、县产的玉米、大豆、小麦共136份,样品进行了霉菌污染情况调查,为制订粮食中霉菌卫生标准提供了科学数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主粮霉菌污染及菌相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在田间生长、储藏、销售过程中极易受霉菌污染,粮食一旦霉变,不仅其营养价值会破坏,商品价值会降低,而且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霉菌对粮食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解贵州省粮食霉菌污染情况,我们对贵州省产主粮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在全省9个地区3 2个县(市) ,根据分层两级随机抽样方法,共采集小麦5 0份,大米62份,玉米72份,各类样品每份约5 0 0g ,均采自粮仓或农户,外观正常。1.2 霉菌分离方法[1 ]  取样品约3 0g ,用75 %酒精处理1min ,以去除粮粒表面的蜡质和微生物,用…  相似文献   

7.
仓储粮食真菌与水分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防霉是粮食储备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目前粮库的贮粮效果, 我们对部份粮食储备仓库进行采样调查, 发现仓储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霉菌污染较为严重, 浸染率分别为63.29% 、90.06% 和90.61% 。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粮食侵染的真菌数量虽然不同, 但种类基本一致, 都是以黄曲霉、白曲霉和阿姆斯特丹曲霉为主。3 种贮粮水分虽然在仓储充许范围, 但贮存过程中, 霉菌生长繁殖并未停止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胃癌高发地区粮食、土壤中产毒霉菌的生态分布浙江省台州市卫生防疫站(317000)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葛素君冯济富裘丹红孙芳谢忠俭王志刚为进一步研究胃癌高发地区粮食、土壤中产毒霉菌的生态分布,我们对年均死亡率达10699/10万的浙江省仙居...  相似文献   

9.
粮食受到毒性霉菌的侵污,引起人和家禽、家畜中毒,已屡有报导。为此我们对贮存和销售网点的稻米污染霉菌情况作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中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中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林朝蔡海珊张荣何云亚象山县卫生防疫站(浙江315700)霉菌在粮食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当人们食入污染这些毒性代谢产物的食物后可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症及各种疾病。杂色曲霉素是自然存在较广的致癌毒素,国内有报道和胃癌...  相似文献   

11.
对常见的几种粮食霉菌及其毒素两者之间关系进行了实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毒素含量与其产毒的霉力数量有关,并取决于该毒素适应的基质,小麦适合于产生伏马菌素(FB),烟曲霉震颤素(ST),杂色曲霉素(AFB1)及黄曲霉毒素又适合于在多种粮食上产生,提示易产生毒素的粮食在贮存过程中应加强防霉措施,在制定粮食中的霉菌毒限量标准时,不同的粮食应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食品卫生     
000304贵州省粮食、土壤中烟曲霉震颤毒素的污染调查/魏贵兰…//中国公共卫生学报.一1998.17(5).一298 1995,1996年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自产粮食和土壤进行烟曲霉菌采样、分离鉴定、产毒实验和HPI。C测定烟曲霉震颤毒素,结果表明:粮食、土壤中烟曲霉菌检出率为分别为1.42%和65.9%,粮食、土壤中烟曲霉震颤毒素检出率均为4.55%。图O表1参O(焦振泉)000305饮料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状况调查/李玉伟…//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一1998,10(5).一18~19 卫生部食检所1991年组织的饮料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饮料中的霉菌和酵母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种类多,同时也侵染田间谷物和贮藏的粮食。如遇到合适的气温、湿度可继续生长繁殖,引起粮食霉变。同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当人畜食入后可对健康造成危害。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可引起人、畜急慢性中毒或致癌,在...  相似文献   

14.
防止贮粮发热霉变,迄今仍是急待彻底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粮食保管部门的需要,而且在备战备荒贮粮上更有其重要意义。关于贮粮发热的主要原因,王鸣岐等认为,贮粮霉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迅速在粮粒上增殖而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近年来,许多工作者对粮食霉菌产生的毒素进行了不少研究,发现了展青霉毒  相似文献   

15.
霉菌毒素主要是某些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可引起人畜中毒 ,因此霉菌毒素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对霉菌毒素在致病性、化学结构及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深的研究。本文对常见的几种霉菌及其毒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以便在防霉去毒工作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及对策 ,并对制定粮食中霉素限量标准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收集 收集我省主产粮为大米、小麦、玉米共计 182份。样品按随机分层定点法采样 ,用无菌操作方法每份采集5 0 0 g装入无菌牛皮纸袋送实验室待检。1 2 检测项目和方法 主要检测粮食中FB(伏马…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安徽省部分地区小麦、玉米、大米三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杂色曲霉素(ST)用化学方法提取,毒素含量测定用灵敏、快速的ELLSA方法。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中霉菌侵染严重,侵染率分别为96.27%,84.79%和26.80%。霉菌菌相以曲霉为主。ST在粮食中污染较普遍,阳性率为67.2%~100%,平均含量为0.49~231.53μg/kg。尤其在小麦中阳性率高达100%,平均含量达161.3μg/kg,1994年收获的小麦、玉米平均含毒量明显高于1995年收获的小麦、玉米,说明ST在粮食储藏过程中易产生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部份主粮中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四川省部分地区玉米、小麦、大米3种主要粮食中霉菌侵染状况和伏马菌素B_1(FB_1)、杂色曲霉素(ST)、烟曲霉震颤素(FT)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3种粮食中霉菌侵染严重,其侵染率分别为92.3%、87.2%、72.4%。菌相以曲霉菌为主,同时检出了产生ST毒素的杂色曲霉菌。FB1和ST在粮食中污染较普遍,FB_1检出率为12.8%~100%,含量15.2~27.0mg/ng;ST检出率为34.3%~56.9%,含量24.0~75.0μg/kg。FT在粮食中污染率和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镰刀菌毒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刀菌是常见污染食粮和饲料霉菌菌属之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这类霉菌能造成谷物的大量损失。受污染的食粮往往用于饲养牲畜,在饥荒时期也为人所食用。在兽医期刊中,经常见到报导牲畜因食用霉菌污染饲料而产生不同疾病,有时造成大批牲畜死亡。在医学期刊中也有报告人因食用发霉粮食患病和死亡的。有些作者由致病的粮食中分离出不同菌株的镰  相似文献   

19.
宜宾地区主要粮食霉菌分布情况调查王南志1龙泽萍1付达美1杨明贵2王小燕3为了解宜宾地区主要粮食中霉菌的分布情况,我们于1995年9~10月对本地区近两年生产的稻谷、大米、小麦和玉米进行了抽样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样品来源从本地区1...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1.亚硝胺: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在100多种亚硝胺中有十几种引起多种动物食管癌.在食管癌高发区发现居民膳食中摄入不同量的亚硝胺,同时证明:从膳食中摄入亚硝胺的量与食管癌发病率成正相关.一些亚硝胺能特异地引起动物食管癌.高发区人胃液中亚硝胺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低发区.2.霉菌:从高发区酸菜、窝窝头、玉米面中分出多种霉菌,粮食霉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低发区.粮食中分离的冬青匍柄霉、互隔交链孢霉有致实变作用,所产生的毒素可致染色体畸变.霉菌与亚硝胺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