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本文以《医贯·喘论》为切入点,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分析喘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思路,并浅析其独特的命门学说在喘证治疗中的体现,分析赵献可与众不同的命门学说理论和实践观点,为今人研究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其中以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成熟,代表了命门研究的最高成就。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首先着手于命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工作,创立"命门动气"学说,极富新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赵献可对命门的论述可以总结为"君主命门"说,他认为命门位处两肾中间,彻底与肾脏脱离,而成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其功能位于五脏六府之上,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张景岳提出"水火命门"学说,大量运用太极阴阳理论阐述命门,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统括阴阳、五行和精气。而命门兼具水火,化生先天无形真阴、真阳,在人身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其中以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成熟,代表了命门研究的最高成就。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首先着手于命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工作,创立"命门动气"学说,极富新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赵献可对命门的论述可以总结为"君主命门"说,他认为命门位处两肾中间,彻底与肾脏脱离,而成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其功能位于五脏六府之上,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张景岳提出"水火命门"学说,大量运用太极阴阳理论阐述命门,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统括阴阳、五行和精气。而命门兼具水火,化生先天无形真阴、真阳,在人身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明代医家赵献可代表作《医贯》中的咳嗽论篇为切入点,在分析其对咳嗽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面的认识基础上,浅析其独特的五行学说和命门学说在治疗咳嗽中的体现,通过分析赵献可与众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观点,为今人研究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命门探源     
关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内经》命门说深受哲学界水火之争的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难经》命门学说起源于“水生万物说”。两种观点均有不尽完善之处。考明代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对命门学说的阐述,知医家的命门学说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而道家的“玄牝学说”则肇始于春秋《老子》。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永南 《光明中医》2010,25(6):1083-1084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是一部集中反映其学术思想的著作。赵献可对命门学说进行了充分发挥,在临证各科治疗中,处处从真阴真阳的偏盛偏衰着眼,善于用"八味丸"、"六味丸"两方以平调水火阴阳。  相似文献   

7.
赵献可 ,明末著名医家 ,自幼刻苦学习轩歧之术 ,掌握了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 ,并形成了一些独创性见解。他极力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 ,并结合古典医籍和个人临床经验 ,创立了肾间命门学说。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之间 ,内藏先天无形之真水真火 ,而两肾藏后天有形之水火。命门是人体真君真主 ,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 ,而人体生病就是由于真水真火失调所致。赵献可的主要著作有《医贯》和《邯郸遗稿》 ,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本文试对其倡补肾命的思想作一论述 ,以期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指导中医临床 ,敬请老师、同道斧正。1 学术指导思想1 1 变革易…  相似文献   

8.
顼琪 《山西中医》1989,5(6):1-3
明代医学家赵献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学说作了新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阴阳互根,阳统于阴;阴阳虚名,水火为本;阴阳证治,须辨真假。从而突出了命门水火在人体阴阳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赵氏的阴阳学说的论点,对调治命门水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献可,字养葵,号医巫闾子。明末鄞县人。其说宗薛己。以命门学说的贡献驰誉医林。著有《医贯》、《邯郸遗稿》等书传世。  相似文献   

10.
命门即生命之门。自从《难经》提出“肾命门学说”以来,先后创立了多种学说,尤其至明清时期,诸多医家提出多种学说,如张介宾、程知等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肾间命门说”,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百家争鸣。综合历代诸家之理论,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笔者认为命门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它既不是右肾,在两肾之间又找不到它的具体所在,而只能是上络于心、下系于肾,能主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无形之动气。  相似文献   

11.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内经》之言命门,约有三处,但均系指晴明穴位,为太阳经气所结之处,此与后起之“命门学说”显然有别。自《难经》创“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右肾命门论后,命门之说则大倡,并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尤盛于明清。如有李梃的“右肾命门说”、程知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走马灯”、张景岳的“其水真火论”、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使后世医家对左肾右命门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命门学说对临床医学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且与三焦等学说一样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明代医家赵献可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医贯>就他的是代表作,消渴论篇,即非常突出地反映了其独特的温补学思想.今试作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赵献可系明代著名医家,他阐述的命门学说独树一帜,为后世所推崇。赵氏不仅对命门学说有精辟的阐发,而且在治疗杂病方面亦有独到之处。赵氏所著的《医贯》对发热、中风、痰证、喘证、消渴、中满、遗精等病论理清晰、疗效显著。其中尤以中风、痰证和喘证颇多宝贵的经验,兹举要述于后,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试论赵献可的阴阳水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献可,字养葵,是明代著名医家,其博览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据《浙江通志》称其:“好学淹贯,尤善于易,而精于医。”他以命门学说的贡献驰誉医林,著有《医贯》、《邯郸遗稿》等书传世。赵献可对阴阳水火理论的论述及治疗,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张元素为易水学派的开山祖师,其弟子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继承其学术思想,形成易水学派独特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后代医家薛己、赵献可、张介宾等在易水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命门学说,重视脾肾,形成了温补学派。易水学派的学术思想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顼祺 《山西中医》1993,9(4):2-3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根结篇》曰:“命门者,目也。”其后《难经·三十六难》提出“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观点。由于《内经》对命门的论述甚为简略,历代医家对此均有探讨,尤以明代医家的研究日趋深化。赵献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别开蹊径,对《内经》的命门学说作了深入研究,倡立了“肾间命门说”。本文就其研究的主要成就论述如下,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7.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历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指导。命门内含先天之气,对人体生命机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以孙一奎、赵献可和张景岳为代表的命门三家,分别提出“命门动气说”“君主命门说”“水火命门说”,皆对“命门为先天之本”有所阐发。命门所藏先天之气可调控和平衡一身之阴阳,为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不竭的原动力。若打破阴阳平衡,则会出现“火衰其本,命门火衰”“水亏其源,真阴亏虚”的病理状态,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命门为先天之本,从阴阳互济理论出发对恶性肿瘤的康复治疗进行探讨,以期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明·赵献可,向以命门学说著称于医林,其中有不少养生延年方面的论述,可谓独辟蹊径。现将其有关养生的观点试述于下。一、命门为一身之本献可认为“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对心为君主之官提出怀疑,以命门为一身之主。他说:“命门为十二经之主”。“盖此一主者,气血之根,生死之关,十二经之纲维”。“当一身之中,……为真君真主”。并强调命门在一身之中的重要性,其理由是“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机会阅读了明·赵献可《医贯》,对气功古籍中晦涩难懂的术语有了更深的了解。追根溯源,气功是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语有“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之理,至今才深刻领悟,今著此抛砖,望同道多加指正。赵献可《医贯》的太极命门学说认为:“命门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一身之中,《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是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其中一阳陷于二阴之中为坎卦,坎在河洛生成之数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清·胡煦《周易函书·生成之数》:“天向一中生造化,万物各具一太极之象,……故以为先天。”…  相似文献   

20.
周益新 《光明中医》2005,20(2):38-39
甄志亚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国医学史》中说 :“明代力倡温补的又一位医家赵献可 ,字养葵 ,鄞县人 ,对薛己的温补学说十分推崇 ,尤其发挥命门之说 ,认为命门是人生之主和至宝 ,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 ,特撰《医贯》一书 (16 87) ,其用意即是以保养‘命门之火’的论点贯穿于养生与治疗等一切问题之中。因此 ,其用药也多采用八味丸、六味丸等补阴补阳方剂。”[1]并在书末 [附二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中称 :“公元16 87年 (清康熙 2 6年 ) ,赵献可著《医贯》。”[1] 1997年 6月该书第二版修订时 ,仍持是说 ,未作订正[2 ] 。按此说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