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AMI患者早期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其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的意义。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6h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76.0%和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早期溶栓24h内T波倒置提示冠脉再通,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AMI的疗效,降低病死率。ST-T改变和T波倒置具有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琳  赵彤 《山东医药》2006,46(16):55-55
选择1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行静脉溶栓治疗84例,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2例,均获成功。根据心电图T波倒置时间在发病后24h内或24h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均于AMI后4周末行心功能检查。发现再灌注成功距AMI发病时间越短,T波倒置时间越早,心功能受影响越小。T波倒置时间可作为AMI再灌注成功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指征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们常以溶栓后ST段的改变为主,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24h内)T波倒置;本文对我院1998年9月-2003年4月溶栓治疗AMI资料齐全的7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AMI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内溶栓疗法成功与否决定继续溶栓疗法,抑或停止抗凝治疗并开始冠状动脉成形术。在不作冠状动脉造影术时,识别再灌注依靠其他临床表现,例如,胸痛缓解、抬高的 ST 段复位、特异性心律失常发生、血浆 OK 和 OK-MB 早期快速增高可作为再灌注的标志。对50例在发病后3.3±0.7小时内开始冠状动脉内链激酶治疗的急性进展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5.
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通畅,从而改善左室功能,延长存活时间;但据称溶栓成功后的心肌再灌注,可伴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治疗开始后3小时内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再灌注有关,以后发生的心律失常则可能与梗塞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的早期T波倒置是在溶栓后10小时内出现的心电图变化。我们自1995年2月~1997年2月对30例AMI患者进行了溶栓,并观察了早期T波倒置与溶栓的冠脉再通的相关性。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AMI病人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0~80岁之间。50例病人的梗塞部位是急性广泛前壁20例,下壁15例,心内膜下5例,右室3例,前间壁7例。50例中有30例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为溶栓观察组,另20例为对照组。溶栓后冠脉再通系按1987年全国溶栓草案标准进行判定。30例溶栓后均完全再通。尿激酶使用南京大学制药厂产品,剂量为1~2U/kg…  相似文献   

7.
在急性心肌梗塞 (AMI)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 ,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 ,人们常注意溶栓后 ST段的改变 ,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 (2 4h内 ) T波倒置。本文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期间住院溶栓治疗的 AMI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以探讨溶栓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AMI70例 ,男 5 8例 ,女12例。年龄 40~ 6 4岁 ,平均 6 0 .2岁 ,均经病史、心电图、血清心肌酶检查确诊 ,发病 1~ 12 h内入院接受尿激酶 (UK)溶栓治疗者。  治疗措施 :尿激酶 15 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 10 0 ml,30 min内滴注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早期T波的变化,以及对冠脉再通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根据溶栓后24h内有无T波倒置分为两组。依据临床间接判断冠脉再通的标推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T波倒置组(A组)与未倒置组(B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2.8%和22.2%(P<0.01)。结论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定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已被证实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1],但很少人注意到T波变化。本文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后24h内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5年1月~1999年7月确诊为AMI的107例患者,男78例,女29例。其中64例患者发病在12h内(42例发病在6h内),无溶栓禁忌症,均作常规溶栓治疗,溶栓剂均为尿激酶作者单位:526040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医院心内科(南大制药厂生产),溶栓前梗死区心电导联T波均为直立,依据临床间接冠脉再通标准[2]判断…  相似文献   

10.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 (冠脉 )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2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 2 4h内 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 ,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结果 :1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 90 %和 2 7% ( P <0 .0 1) ;2溶栓后早期 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价值分别为 90 %、72 %和 81%。结论 :早期 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ST段的变化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临床判断间接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对T波的变化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AMI患者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之间的关系。现将我院33例AMI患者溶栓后心电图T波的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变化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被证实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很少注意到T波的变化。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8例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AMI溶栓治疗后早期T波改变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探讨参考方案及临床指征判定冠脉再通的价值及意义.结果:参考方案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0.6%,临床准确度为81.0%.说明参考方案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准确性很高.在各项临床指征中,酶峰值提前的特异性最高.溶栓后≤1小时终末T波倒置可单独做为极早期判定冠状动脉再通的指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之一。最近有报道认为早期T波倒置提示成功的再灌注。本文评价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静脉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对早期T波倒置的影响,探讨早期T波倒置与溶栓成功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心电图相邻2个或以上的导联ST段抬高≥0.1mV,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年龄<75岁。入院心电图上完全左束支阻滞的病人或2周内活动性出血,已作体外心脏按压或心内注射、有外伤史、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有脑血管病史、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及出血倾向者均不入选。共选出于1992.10—1996.10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10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32-75岁。平均58.2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有适应证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急诊室0.2~1.0 h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入选患者在就诊30 min内开始治疗。rt-PA 8 mg静脉注射,继之以42 mg在90min内静脉滴注,并观察血管冉通率、过敏反应、瓜血压、出血倾向、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及血管再闭塞情况。结果本组54例患者溶栓距发病时间为(4.6±1.6)h。冠状动脉再通成功45例(83.4%)。发病3 h以内溶栓的40例中,36例(90.9%)血管冉通成功;发病3~6 h溶栓的8例,6例(75.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7 h 6例,3例(50.0%)冠状动脉再通成功。54例溶栓患者中,40~50岁12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10例(83.3%);51~60岁16例,冠状动脉冉通成功15例(93.8%);61~70岁9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8例(88.9%);71~80岁10例,冠状动脉再通成功6例(60.0%);81~90岁7例,再通成功6例(85.7%)。2例出现一过性牙龈出血,未见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AMI采用rt-PA静脉溶栓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早期T波的改变与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简便、无创的心电图 (ECG)检查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早期 ( 2 4h)T波的改变与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初发ST段抬高的AMI患者 62例 ,发病 4h内来诊且符合诊断标准 ,除外明显炎症感染者。男47例 ,女 1 5例 ;年龄 39~ 76( 5 3.5± 1 9.7)岁。全部患者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1 .2 方法按溶栓常规描记心电图共 6次 ,以后每 2h描记一次至 2 4h。据 2 4h内T波的改变将 62例患者分为 3组 :①未倒置T波 (NNT)组 ,1 3例 ;②浅倒置T波组 (SNT ,NT≤ 2mm)组 ,2 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早期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AMI溶栓治疗患者63例,T波早期倒置患者(A组)33例,非T波早期倒置患者(B组)30例;比较两组间肌酸激酶(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间CK峰值、出现时间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患者,冠状动脉开通更充分;其可作为评估溶栓成功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们常注意溶栓后S-T段的改变,而很少注意溶栓早期(24 h内)T波倒置.本文对我院1993年10月至1997年6月期间住院行溶栓治疗的AMI 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溶栓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判定溶栓疗法成功的方法之一是与梗塞相关冠脉的早期再通情况。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研究(TIMI)规定再通的标准是:冠脉闭塞为0级,轻微灌注为Ⅰ级,部分灌注为Ⅱ级,完全灌注为Ⅱ级。0-Ⅰ级为溶栓无效,Ⅱ~Ⅲ级判为成功。Karagounis等对359例发病后4小时内,用链激酶或APSAC溶栓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肌酶指数和心电图指数,与冠脉再灌注分级进行对比分析。血清酶及心电图均进行系列检测。决定再通的时间为溶栓开始后90~240(中数130)分钟,由不知病情的两名医生观察分析决定再通级别。两种药的结果相似,故结合起来分析。首次用药后的冠脉再通情况如下:0级72例(20%),Ⅰ级27例(8%),Ⅱ级58例(16%)及Ⅲ级202例(56%)。然后在第一次冠脉造影后18~48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冠状动脉内链激酶(ICSK)溶栓治疗前后的ST段移位及其演变,以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为依据,判断其预测冠状动脉再灌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