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超过200万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其中70%的PCI需要植入血管支架,但术后仍有20%~30%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一般出现在3~6个月内,其中大约有109/6的病人需要再次植入支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以及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
邝日禹  覃辉  曾凤兰 《广西医学》2011,33(12):1608-1609
目的观察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1年及2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方法588例冠心痛患者均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分别于术后1年(279例)和2年(309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1年、2年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4.66%、6.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低,支架植入术后1年、2年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Han YL  Wang SL  Jing QM  Liu HW  Ma YY  Wang ZL  Wang DM  Luan B  Wa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09-11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择期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和术后平均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9月至2007年1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416例ULMCA的病例资料。结果治疗对象中病变位于远端分叉处291例(70.0%)。ULMCA靶病变共植入支架503枚,人均植入支架(1.2±0.7)枚。支架植入成功率99.5%,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靶病变重建2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0.5%(2/416)。随访期内共死亡16例(3.9%),其中心源性死亡12例(2.9%)。造影随访136例(33.1%),靶病变发生再狭窄20例(再狭窄率14.7%,20/136),其中1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植入药物洗脱支架。ULMCA病变择期行PCI后总的MACE发生率为8.3%(34/41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择期无保护ULMCA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安全性均较高,平均随访2年疗效较好。降低PCI术后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的有效策略(如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和植入方法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植入支架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54例,83处病变,按有无药物涂层分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31枚,金属裸支架组(BMS)56枚。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再狭窄率及晚期管腔丢失等指标。结果两组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100%,无残余狭窄,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SES组与BMS组再狭窄率分别为3.2%和23.2%,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02±0.34)mm和(0.80±0.56)mm,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3.2%和12.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和14.3%。结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有较强的安全性、有效性,与金属裸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明显降低盘榘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婕 《中原医刊》2007,34(17):69-7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至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自瑞士科学家Gruentzing等人于1977年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 coronaryangioplasty,PTCA)并获得成功后,PTCA已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然而PTCA术中或术后短时间内血管的急性闭塞,尤其是后期较高的再狭窄率(半年内可达30%~50%),成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约因素。支架植入技术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的出现和发展虽有效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GRII支架冠脉内植入的安全性、即时造影结果及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方法:31例患者32处冠脉内植入GBⅡ冠脉支架。造影评价即时结果,6个月内随访,6个月后血管造影视察再狭窄发生率。结果:32处GBⅡ支架冠脉内植入均能准确到位,球囊充分扩张成功。冠脉狭窄由(87.47±1.9)%降至(5.34±3.32)%,最小冠脉直径由1.1±0.21mm扩大至3.27±0.66m。6个月内无再次心肌梗死、PTCA或CABG记录。6个月后11例复查造影,3例再狭窄(27.2%)。结论:GRⅡ支架冠脉内植入方法安全简便,随访6个月复查未见高的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已是现代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每年全球有上百万人接受这种手术,但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术后再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球囊扩张术后约25%~50%的患者于术后3~6个月后发生再狭窄。在采用支架植入后,仍有15%~3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早期再狭窄(术后几小时~几日)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及损伤局部的血管痉挛,后期再狭窄主要机制是血管对损伤反应而发生新生内膜增生和收缩性血管重塑引起再狭窄。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病的治疗,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多万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然而,普通的冠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达20%~60%,在并有糖尿病或复杂血管病变等患者中ISR的发生率更高,可达30%~70%。即使是采用了新型抗栓药、抗凝药、抗感染药和抗细胞增生药并且辅以旋磨、血管内放射等治疗,ISR的发生率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该院行PCI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中辅助检查技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IVUS指导PCI治疗。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效果、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水平、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合格率为100.00%(45/45),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支架直径和支架长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V、LVEF、E/A值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晚期管腔丢失少于对照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  相似文献   

12.
李醒三  李浪 《广西医学》2004,26(12):1747-1749
1978年世界首例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成形术(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里程碑。90年代初,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取代了单纯球囊扩张并极大地降低了PCI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由40%~50%降至20%左右)。尽管随着冠脉支架设计工艺与技术的改进,金属裸支架(BMS)的再狭窄发生率已降至2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裸金属支架相比,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都能降低再狭窄风险。但是,尚不清楚这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在101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中对比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主要终点是行PCI9个月内的各种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和因缺血而需行靶血管血运重建)。1012例患者中有540例(53.4%)完成了随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相似。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组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组的9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和10.8%(HR0.56,95%CI0.36~0.86,P=0.009)。  相似文献   

15.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预后有显著的影响。经研究证明,糖尿病、冠脉直径、冠脉病变长度和部位等都是影响植入金属裸支架(BMS)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1]。至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近来已引起临床医师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引起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2]。经过对金属裸支架、西罗莫司涂层支架、聚合物的材料的紫杉醇药物涂层支架的对比研究,发现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患者有较高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3]。关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支架植入后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植入金属裸支架(BMS)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2005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植入BMS随访资料完整的ACS患者491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BMS。经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终点事件。结果 平均随访(95±39)个月,随访期间累积171例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MACE发生率为34.83%,年均MACE发生率为4.38%。死亡68例(13.85%),靶病变血管重建71例(14.46%),靶血管重建28例(5.70%),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VLST)0例,心力衰竭2例(0.4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0.4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06例(21.59%),支架节段内再狭窄60例(12.22%),支架内再狭窄合并支架节段内再狭窄127例(25.87%)。结论 植入BMS治疗ACS患者,远期MACE、LST、VLST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扩张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血管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后扩张组62例和常规置入对照组62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 a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和常规植入组患者PCI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4.8%,P>0.05);1 a时的随访结果显示,后扩张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9%,P<0.05);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常规置入组均明显减少(1.6%、4.8%;4.4%、14.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老年钙化病变患者PCI术中应用后扩张治疗安全、有效,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高振香  李晔 《当代医学》2010,16(17):266-267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巴米尔对凝血功能和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143例,术前均服用氯比格雷300mg与巴米尔300mg,术后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mg/d和巴米尔100mg/d共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血(轻微出血、严重出血)及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例患者因自行停用药物发生再梗猝死,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牙龈出血,142例患者经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急性心梗PCI术前及术后服用氯吡格雷及巴米尔可有效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何东明  严华  陈丽媛  黄军章  陈林 《广西医学》2011,33(12):1606-16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生物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9例sTEMI患者69处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82枚EXCEL。观察住院期间和6—12个月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结果68例PCI取得成功,1例术后第4天死于亚急性血栓形成。临床随访12个月,2例出现心绞痛,1例术后7个月再次行PCI。68例患者中复查冠状动脉造影18例,无支架内再狭窄17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EXCEL在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已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虽然与单纯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相比较,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已大大降低,在局限性病变和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中,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大约是10%~20%,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弥漫性病变或是直径<3.0mm血管的病变,则ISR的发生率高达30%~60%,所以如何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血管弹性回缩;②血管重建;③血管内皮增生。支架植入术可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所引起的再狭窄的发生,但却加剧了血管内皮的增生。这是因为支架植入引起了血管损伤及排异反应,从而启动了血管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