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伊布利特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电流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对兔心房肌细胞快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30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10只),伊布利特10^-6mol/L浓度组(10^-16,10只),伊布利特10^-5mol/L浓度组(10^-5,10只)。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伊布利特对兔心房肌细胞INa的改变。结果10^-6与10^-5组INa峰值电流密度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型;10^-6与10^-5组的INa电压依赖性稳态失活曲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失活曲线明显左移,以10^-5左移最明显。10^-6与10^-5组INa再恢复明显减慢,再恢复时程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6与10^-5组之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布利特干预后心房细胞INa电流活性降低,INa电流-电压曲线(I-V曲线)上移,INa电压依赖性稳态失活曲线左移,INa失活后再恢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对正常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6,10-5mol/L伊布利特细胞外液对兔正常左室中层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活性的影响。结果①伊布利特灌流后ICa-LI-V曲线下移,低、高剂量伊布利特灌流后电流密度峰值明显增加(-8.34±2.67,-10.50±3.81pA/pFvs-5.68±1.53pA/pF,P均<0.01),且高剂量较低剂量灌流时增加更明显。②低、高剂量伊布利特灌流后失活曲线右移,且高剂量时右移更明显。高剂量时半数失活电压(V0.5)较低剂量和用药前显著降低,而低剂量与用药前无差异。三种状态的激活曲线无差异。结论伊布利特可能呈浓度依赖性影响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ibutilide)对家兔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电流(INa)跨壁异质性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7mol/L和10-6mol/L伊布利特组.用膜片钳技术研究各组左室3层心肌细胞INa的改变.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3层细胞的INa存在跨壁异质性,中层心肌(M)细胞的峰值INa是心内膜层(Endo)和心外膜层(Epi)的2倍多;M细胞的INa失活最快;两个伊布利特组3层细胞的INa密度下降,以M细胞变化最显著;INa稳态失活曲线均左移,以M细胞变化最显著;失活后恢复曲线均恢复减慢.结论 左室心肌细胞的INa存在跨壁异质性;伊布利特可减弱INa的跨壁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两种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犬心房肌细胞(AP)及L型钙电流(ICa,L)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取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房肌细胞AP以及ICa,L。结果低浓度ISO(10nmol/L)可延长APD,可使90%AP时程(APD90)延长34.4%,并降低AP平台期水平。高浓度ISO(1μmol/L)可减少APD,APD90减少32.1%。两种浓度的ISO均可诱发AP后除极及触发活动。10nmol/L和1μmol/L ISO分别增加ICa,L 36.7%和49.3%。结论两种浓度的ISO对心肌细胞ICa,L均有促进作用,Ca^2+内流引起的肌浆网Ca^2+释放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下,兔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与钙离子激活氯电流(ICl,Ca)之间的变化以及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AP)复极相的特征性变化。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兔心房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所需离子电流和AP。结果(1)在记录到ICa,L后,加入1μmol/LISO5min,可引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外向电流,并随着钳制电压的增加,ICa,L峰值逐步减小,而外向电流峰值逐步增加。3mmol/L的4氨基吡啶对这种外向电流不起作用。但150μmol/L的4,4异二硫氮氐2,2′二磺酸可抑制这种外向电流,而几乎只剩下ICa,L。200μmol/L钙通道阻滞剂CdCl2可阻断ICa,L和外向电流。表明该实验在加入ISO后引出最初的内向电流ICa,L之后,被激活的外向电流为ICl,Ca,诱发率为91.67%(P<0.05)。(2)在电流钳制下引出AP后,1μmol/LISO可使正常情况下的AP平台没有,AP呈三角形的尖锥峰形。AP时程的APD50和APD90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分别缩短了80.46%和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mol/L的4氨基吡啶对该AP三角形的尖锥峰几乎没有作用;但4,4异二硫氮氐2,2′二磺酸(150μmol/L)使AP平台得以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正常的心房肌细胞在ISO作用下,与形成AP复极相有关的1相和2相的离子转运发生了改变,Ito2对心房肌细胞AP1相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兔心房肌细胞在原本只被记录ICa,L情况下,经ISO干预后,细胞内某离子浓度发生了改变,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放发生了重新变化,钙离子激活Cl-通道,Ito2表现出了明显优势,使AP时程明显缩短,AP呈三角形的尖锥峰形而无明显平台,心房肌细胞发生了离子通道电重构。离子通道电重构可能起自于ISO诱导的L型钙通道激活氯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并且ICa,L降低。这可能揭示离子通道电重构发生的一种机制。也为探讨实验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了又一证据。  相似文献   

6.
硫酸镁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及其对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硫酸镁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其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硫酸镁抗心律失常的部分离子通道机理。应用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模型,计算对照组及硫酸镁组诱发大鼠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所用乌头碱的量;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乌头碱、硫酸镁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结果:诱发大鼠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脏停搏时,硫酸镁组所用乌头碱的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31.23±6.95μgvs24.67±5.25μg;45.00±7.93μgvs28.15±6.26μg;82.73±10.31μgvs75.47±11.26μg)。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到对照组、乌头碱组及硫酸镁组INa密度分别为:90.57±11.25pA/pF,98.31±26.63pA/pF,73.10±14.25pA/pF,3组数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乌头碱组及硫酸镁组INa的IV曲线分别向下方及上方移位。结论:硫酸镁能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其机理之一与它能够阻断I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两种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犬心房肌细胞(AP)及L型钙电流(ICa,L)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取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房肌细胞AP以及ICa,L。结果低浓度ISO(10nmol/L)可延长APD,可使90%AP时程(APD90)延长34.4%,并降低AP平台期水平。高浓度ISO(1μmol/L)可减少APD,APD90减少32.1%。两种浓度的ISO均可诱发AP后除极及触发活动。10nmol/L和1μmol/LISO分别增加ICa,L36.7%和49.3%。结论两种浓度的ISO对心肌细胞ICa,L均有促进作用,Ca2+内流引起的肌浆网Ca2+释放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伊布利特对人体右房、左房及右室有效不应期(RA-ERP、LA-ERP及RV-ERP)与房间、室间传导时间的影响。测定25例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于静脉推注伊布利特(0.0167mg/kg)前后在基础起搏周长为600ms时的RA-ERP、LA-ERP及RV-ERP,同时测量起搏与窦性心律时的心房、心室传导时间。其中通过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间接起搏左房。结果:①伊布利特明显延长RA-ERP、LA-ERP及RV-ERP(P均<0.001)。②使用伊布利特后,对窦性心律时的P波宽度、PR间期、QRS时限、AH及HV均无明显影响(P>0.05),对房间及室间传导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亦对急性期的起搏阈值无明显影响(P>0.05)。③使用伊布利特后2例出现右束支阻滞。结论:伊布利特可明显延长RA-ERP、LA-ERP及RV-ERP,但不影响房间、室间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9.
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的作用.方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应用花生四烯酸前后人心房肌细胞钠电流.结果花生四烯酸对人心房肌钠电流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电压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IC50为10.3μM.用药前后,钠电流的激活曲线几乎重叠,50%的通道激活点分别为(-40.8±2.7)mV和(-42.5±3.2)mV(n=10,P>0.05);钠电流失活曲线左移,50%的通道失活点分别为(-94.5±3.4)mV和(-116.6±4.1)mV,即左移(21.2±3.2)mV(n=11,P<0.01);钠通道失活后恢复时间显著延长,50%钠通道复活时间分别为(5.9±0.4)ms和(27.3±1.7)ms(n=8,P<0.01).结论花生四烯酸对冠心病患者心房肌细胞钠电流具有抑制和延长复活时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一周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兔开胸,左前降支结扎造成AMI,1周后酶解分离梗死周边区心外膜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10-6mol/L伊布利特细胞外液(伊布利特组)对梗死周边区心外膜心室肌细胞ICa-L活性的影响,并与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及AMI但未灌流伊布利特组(AMI组)比较。结果①AMI 1周时兔梗死周边区心室肌细胞ICa-L受到抑制,电流密度-电压曲线(I-V)上移,ICa-L电流密度峰值降低[-3.52±0.91 pA/pF(n=10)vs-5.68±1.53 pA/pF(n=10),P<0.05];伊布利特组电流密度峰值为-4.84±1.22 pA/pF(n=8),较AMI组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虽有减小,但无差异(P>0.05)。②AMI组、伊布利特组ICa-L失活曲线明显左移,以AMI组左移更加明显,对照组半数失活电压(V0.5)为-32±4 mV(n=10),AMI组V0.5增加为-46±7 mV(n=10,P<0.05),伊布利特组V0.5为-36±6mV(n=8),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AMI后1周梗死周边带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受阻滞,伊布利特对缺血引起的ICa-L的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兔单个心室肌细胞,以经典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为对照,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3,10,30,100μmol/L的阿魏酸钠对心室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结果阿魏酸钠及胺碘酮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L型钙电流。3,10,30,100μmol/L的阿魏酸钠对ICa-L的抑制率分别为11.1%±2.4%,26.9%±6.2%,40.5%±5.0%,61.9%±5.5%(P<0.05);1,3,10,30μmol/L的胺碘酮对ICa-L的抑制率分别为21.1%±3.8%,32.6%±2.6%,52.6%±4.6%,71.4%±7%(P<0.05);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2.6及9.5μmol/L,阿魏酸钠的抑制作用弱于胺碘酮(P<0.05)。阿魏酸钠及胺碘酮均能使ICa-L电流-电压曲线上移,稳态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并可减慢钙通道灭活后的恢复过程。结论阿魏酸钠对ICa-L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使ICa-L的激活减慢,失活加快,并且失活后的恢复时间延长,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葛根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在离子通道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肌细胞,用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结果0.3,1,3g/L葛根素能剂量依赖性增加钠通道电流,增加值分别(3.4±0.5)%、(34.1±2.7)%和(55.9±2.5)%,n=5。1g/L葛根素能使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鄄电压曲线显著下移,最大峰电流密度从(17.4±1.6)pA/pF增加至(23.3±1.8)pA/pF,n=5,P<0.05,但原有的电流鄄电压依赖特征不变;葛根素对钠通道电流失活和复活曲线也无明显影响。1μmol/L普萘洛尔能明显阻断1g/L葛根素增加钠通道电流作用。结论葛根素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心肌钠大鼠通道电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手术前1min动物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和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结果与I—R组比较,Alli组兔室速、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其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低于I—R组(2.6±0.7比3.6±0.8,P〈0.05)。对照组、I—R组和Ani组Ito电流密度(+60mV时)分别为(17.41±3.13)pA/pF(n=15)、(9.49±1.91)pA/pF(n=11)和(16.55±2.86)pA/pF(n=10),I—R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Ani组与I—R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Ito明显下降,山莨菪碱预处理可使下降的Ito上调,逆转电重构,可能为山莨菪碱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病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的变化,探讨其与房颤自我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急性酶消化法分离单个心房肌细胞。以窦性心律(窦律)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记录房颤≤6个月和>6个月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肌IK1。结果与窦律组相比,在-50~-100mV之间,房颤≤6个月组心房肌IK1密度无明显改变,房颤>6个月组心房肌IK1密度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与房颤≤6个月组相比,房颤>6个月组心房肌IK1密度绝对值也明显增大(P<0.05)。在-100mV,IK1密度绝对值在窦律组为(4.05±0.96)pA/pF(n=18),房颤≤6个月组为(4.35±0.49)pA/pF(n=18),房颤>6个月组为(8.94±0.15)pA/pF(n=18)。结论心房肌IK1在持续性房颤自我发展过程的表现不同,IK1的这种表现可能有利于房颤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手术前给予辛伐他汀5mg·kg-1·d-1,3天);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观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采用酶解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Ca-L,同时检测各组血脂水平。结果各组动物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他汀组较I-R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下降。对照组、I-R组和他汀组ICa-L电流密度峰值(0mV)分别为-3.13±1.22pA/pF(n=16),-4.24±0.92pA/pF(n=15)和-3.46±0.85pA/pF(n=13)。I-R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他汀组较I-R组明显下降(P<0.05),他汀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梗死区心室肌细胞I明显增加,辛伐他汀预处理可逆转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伊贝沙坦(irbesartan)对正常家兔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内向整流性钾电流(IK1)、快钠流(INa)以及跨膜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项离子流和跨膜动作电位。结果 (1)伊贝沙坦呈浓度依赖性阻断ICa-L;(2)伊贝沙坦可使ICa-L I—V曲线上移,但不改变其激活电位、峰值电位和反转电位;(3)伊贝沙坦呈使用依赖性阻滞ICa-L;(4)伊贝沙坦对ICa-L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但ICa-L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时间常数(τ)明显延长;(6)伊贝沙坦对IKl和INa无明显影响;(7)伊贝沙坦(100nM)可使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缩短,对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无影响。结论 伊贝沙坦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失活态从而阻断ICa-L。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心房颤动 (AF)和正常窦性心律 (NSR)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l)的变化。方法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研究了风湿性心脏病AF心律 (AF组 )和NSR心律 (NSR组 )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tol的变化。两步酶解法得到单个心肌细胞 ,分别对比了两组细胞的电流 电压曲线、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过程及电流失活速度。结果 AF患者右心房肌细胞Itol密度比NSR患者的Itol密度明显降低 ,除极化至 +6 0mV时分别为 (4 2 5± 0 86 )pA/pF(n =2 0个细胞 )和(8 5 3± 0 6 8) pA/pF(n =11细胞 ) ,P <0 0 0 1。两组Itol失活速度均无电压依赖性 ,两组细胞Itol电流的失活速度、激活与失活特征及失活后再恢复常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AF和NSR患者右心房肌细胞的Itol除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外 ,激活曲线参数、失活曲线参数、失活后再激活的恢复时间常数及电流失活速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这是AF患者离子通道重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