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应用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药敏情况,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本院近3年行机械通气的患儿120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生VAP56例,比较胎龄、出生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抗生素应用、消毒制度、病原菌及药敏情况。结果VAP发生率46.7%,VAP组与非VAP组比较,胎龄、体质量、上机时间、插管次数、消毒制度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多为耐药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64%,真菌占14.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减少上机时间、插管次数,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消毒制度,积极治疗原发病,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旭 《海南医学》2003,14(5):25-2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76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显示42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5.26%,病死率为19.04%。其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占78.37%。结论: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1、加强呼吸机部件消毒;2、有效的洗手;3、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4、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5、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ion Pneumonia,VAP)的发病、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127例患儿按插管时间分组,回顾性分析发生VAP有无差异,所有病原学分析全部采取插管内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127例机械通气的患儿有74例发生VAP。机械通气〉3天的新生儿VAP发生率明显高于≤3天的新生儿(X^2=26.373,P〈0.05)。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临床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及早撤机,根据致病菌的可能性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及治疗VAP。  相似文献   

4.
易明  段娓 《重庆医学》2007,36(3):284-285
随着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抢救过程中的日益推广应用,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越来越常见,并成为呼吸机依赖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我科NICU近2年68例机械通气患儿中并发VAP 33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文元 《中原医刊》2006,33(2):28-29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近6年14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68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7.2%,其中死亡18例,病死率为26.5%。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8.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见。死亡原因除外原发病,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结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的发生率,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注意无菌操作,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iated pneumonia of the new born,VAPN)是NICU最常见的院内感染,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可造成通气时间延长或抢救失败.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46例危重新生儿,以探讨VAPN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ionPneumonia,VAP)的发病、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组127例患儿按插管时间分组,回顾性分析发生VAP有无差异,所有病原学分析全部采取插管内气道分泌物培养。结果127例机械通气的患儿有74例发生VAP。机械通气>3天的新生儿VAP发生率明显高于≤3天的新生儿(χ2=26.373,P<0.05),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临床上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及早撤机,根据致病菌的可能性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及治疗VA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进行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机械通气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试验组给予综合措施预防,比较2组预防效果.结果 试验组预防总有效为率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采取预防措施后8%的患者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综合护理进行预防效果较好,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2例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高危因素和病原学特点。结果:72例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8例,发病率为52.77%。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耐药菌。认为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原发病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V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泓宇  王华 《四川医学》2009,30(11):1701-1703
目的随着现代新生儿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的增加,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成为NICU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着重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预防措施,为VA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154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154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有57例发生了VAP,发生率为37.0%。通过统计分析发现VAP的发生与早产、低出生体重、插管次数、原发肺部疾病及是否早期大剂量使用丙球密切相关(P〈0.05)。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4.2%,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且多为耐药菌。结论VAP的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最为敏感,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才能提高机械通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插管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对策,提高抢救危重患者能力。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180例行急诊插管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心肺脑复苏、插管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胃内容物的吸入等这些因素在单变量分析中与VAP的发生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采取联合多种措施减少和避免危险因素,提高对VAP发生的警觉性,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能有效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广西医学》1999,21(6):1199-1201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建立与机械通气(MV)的普遍应用,新生儿期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显著地降低,而并发通气相关肺炎(VAP)日渐增多,发生率为9%~70%(1),病死率高达33%~71%(2)。为深入了解临床特点,尽早发现和有效防治,对我院1995年2月~1998年2月在NICU中MV期间出现VAP的新生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生后10分钟~22天,病因:羊水吸入综合征14例,肺透明膜病1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呼吸暂停8例,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各3例,硬肿症、手术后各2例。其中经口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护理手段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进行预防和控制。方法对106例经口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分析VAP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例,死亡2例(原发病抢救无效)。结论积极采取预防感染、减少吸入等干预方法可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小儿机械通气(MV)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病原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6年我院呼吸机治疗的148例危重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生率为39.2%;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4.7%),革兰阳性球菌次之(23.1%).结论 在治疗VAP时,经验用药除了要考虑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外,还必须注意耐药葡萄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治疗,呼吸机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呼吸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第10天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动脉血氧变化。结果呼吸机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呼吸机组患儿CRP、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尽早改善患儿的氧供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衰、肺透明膜病、肺出血、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机械通气的应用,使新生儿疾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并发的感染,特别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却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严重影响小儿的病情、病程及预后。2000年前,我院NICU机械通气的患儿VAP发生率几乎100%,2000年以后,随着综合防治措施的不断加强,VAP发生率3天内不足50%,5天不足75%,而且病情减轻,病程缩短,患儿的总体预后也大为改善。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体内致病菌有机可乘,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导致VAP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发生率9%~70%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一旦发生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  相似文献   

19.
李艳花  郑永红 《吉林医学》2013,(30):6401-6401
目的:进一步研究新生儿相关性呼吸机肺炎的主要病菌,以及主要的预防及护理对策,从而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37例新生儿采用口气管插管的方式,使用呼吸机的时间超过48 h,在无菌环境中操作,从气管导管的深部,单手带无菌手套采集分泌物,并放在无菌培养管中进行2448 h培养,详细观察结果。结果:对收集的37份痰标本进行观察分析,18例阳性,占48.65%。其中4例样本存在着2种致病菌,占22.20%。引发新生儿相关性呼吸机肺部感染的细菌占前五位的是: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产检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结论:一定要严格进行日常的无菌操作以及物品的消毒,同时,还要检测本区域的细菌流行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的缩短器械通气的时间,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治疗48 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后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在人工气道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