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选玄参的炮制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以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哈帕苷、哈帕俄苷、肉桂酸变化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指标,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模型,预测玄参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浸泡19 min,蒸制1.2 h,干燥温度49℃。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2.65%。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玄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结果可靠,为玄参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实验 ,优化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 ,提高预测性。方法 :壳聚糖微球用复乳法制备 ,利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 ,求得方程 ,用效应面法选取较佳工艺条件。结果 :投药量最佳为 13%~15% ,有机相浓度为 30%~40 % ,油相浓度为 68%~72%。结论 :通过星点设计和效应面优化法优化金雀异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 ,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野黄芩苷镁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冷溶法制备野黄芩苷镁鼻用原位凝胶.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考察因素,相变温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二项式拟合,确定优化处方,最后进行验证.结果: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0.977 9,最优处方为P407占19%...  相似文献   

4.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法筛选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独一味分散片制备处方。方法 采用粉末直接压片,以分散片崩解时间、木犀草苷溶出的t80及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考察指标,应用中心多点等距设计法及效应面优化法对独一味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考察指标与各因素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优化后独一味分散片处方为12%PVPP为崩解剂、14%预胶化淀粉为溶胀剂、3%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和助流剂、45%MCC为填充剂。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分散片崩解时间为20.6s,木犀草苷溶出的t80为1.68 min,分散片混悬后的混悬系数为0.068 9。结论 中心组合设计法具有应用简便、预测性好等优点,筛选的处方可以在最适宜的范围内制备一定硬度且具有可被接受口味的速释分散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玄参炮制工艺的最优条件。方法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以浸泡时间、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哈帕苷变化率、哈帕俄苷变化率、肉桂酸变化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模型,预测出玄参炮制的最佳工艺。 结果 最佳工艺为浸泡19min,蒸制1.2h,并于49℃下干燥。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均较小。结论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玄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结果可靠,为玄参的炮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马钱子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以初黏力为评价指标,对马钱子凝胶膏剂处方进行优选。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且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与二项式方程拟合,预测最佳工艺。结果:聚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甘羟铝对凝胶膏剂的性能影响显著,二项式方程复相关系数R~2为0.8883,最佳配比为聚丙烯酸钠3.0g、聚乙烯吡咯烷酮2.0g、甘羟铝为0.5g。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出来的马钱子凝胶膏基质处方具有很好的黏附性,为马钱子凝胶膏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黄连解毒合剂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膏、黄芩苷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法对黄连解毒合剂进行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加水8倍,第1次1小时,第2次0.5小时,醇沉浓度为55%。结论:该优选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陈晓燕  万娜  朱根华  郑琴  杨明 《中成药》2011,33(2):245-249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溶剂挥发技术制备的壳聚糖(CS)修饰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栀子苷纳米粒的工艺条件.方法:以PLGA浓度、壳聚糖浓度和PVA浓度为考察因素,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安排实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04.32±2.36)nm,包封率为(75.60±0.65)%,载药量为(9.87±0.27)%.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栀子苷纳米粒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以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多分散指数,PDI)及Zeta电位为考察指标,确定欧前胡素脂质微球(ILM)的最佳处方,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考察蛋黄卵磷脂用量、泊洛沙姆用量、大豆油占油相总量的百分比对ILM制剂性质的影响。用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评价指标的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处方,并进行预测分析。按照优化出来的处方制备ILM,对其常规的质量评价进行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处方为蛋黄卵磷脂1.5 g,泊洛沙姆188 0.35 g,注射用中链脂肪酸甘油脂(MCT)10 g,优化处方各指标和目标值接近。按照优化的处方制备出来的ILM的平均粒径是(165.00±0.22)nm,PDI为0.058±0.070,Zeta电位为(-30.10±0.13)m V,包封率约为90.09%,载药量为1.0 mg/m L。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脂质微球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优化后的ILM符合药剂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鹏翼  郑琴  杨明  岳鹏飞  朱根华  王芳  崔亚为 《中草药》2010,41(12):1970-1973
目的 对槐定碱脂质体的处方进行考察并优化.方法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采用单因素对影响包封率的处方因素进行初步筛选,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综合评价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药物及硫酸铵浓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优化工艺制得的槐定碱脂质体包封率为51.81%、载药量为5.39%.结论 优选的槐定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处方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选择胰岛素作为蛋白质模型药物,以聚乳酸为载药聚合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对蛋白质的微球处方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微球的成球情况、粒径、包封率、产率、含量为指标,首先应用正交设计分析筛选油相、乳化剂、乳化温度和溶剂挥发温度,然后应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法优化空白微球制备工艺;再根据空白微球的筛选结果,对聚乳酸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两个重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应用理想函数优选产率、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的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应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微球水解前后的表面形态?应用显微计数法测定微球粒径及分布?结果:空白微球筛选结果表明以液体石蜡为油相,山梨醇酯肪酸酯-80为乳化剂,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乳化和溶剂挥发有利于微球的制备?均匀设计及逐步回归法筛选空白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乳酸的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是决定粒径大小和微球产率的主要因素?载药微球筛选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10 kD的聚乳酸当其浓度为200~300 mg·ml-1时制备得到的微球包封率(达75%以上)、含量、产量都较高?胰岛素聚乳酸微球平均粒径为19-39μm,表面光滑,呈球状,在水解15d后表面出现孔隙,但球形骨架仍然完整?结论:采用一系列优选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国内开发睾丸酮微球长效注射剂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方法:以生物降解医用材料乳酸(LA)-乙醇酸(GA)共聚物(PLGA,LA-GA8∶2)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溶剂萃取法制备含睾丸酮的PLGA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评价睾丸酮PLGA微球的药物缓释作用。结果:采用溶剂挥发-溶剂萃取法可得到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含药量均满意的睾丸酮PLGA微球。结论:睾丸酮PLGA微球有望成为新的睾丸酮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13.
靳浩  吴诚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2):1723-1725
 目的优化阿霉素微乳-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阿霉素PLGA微球。通过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通过测定大鼠皮下注射微球残留药量对优化制备工艺制备的微球进行初步的体内释放研究。结果通过对正交实验Z值结果进行分析,最佳制备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800 g·L-1,W/O相体积之比为1∶3,PVA质量浓度为4%。阿霉素PLGA微球在大鼠体内释放平稳,突释较小,10 d的残留药量为24.1%。结论正交实验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用于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优化实用有效。阿霉素PLGA微球能达到治疗肿瘤的长效释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散-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方法采用分散-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以包封率,粒径及微球形态为指标,考察了处方因素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微球包封率为41.45%,平均粒径为218.3μm,微球形态好。结论分散-交联法制得的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包封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的聚乳酸(PLA)及聚乳酸/聚乙醇酸(PLG)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先以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染料 伊文思蓝为包裹物模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色分析探索微球的制备特性和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备包裹TT的PLA和 PLG微球。结果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内水相蛋白朝外水相的流失,当聚合物浓度加大到25%~30%时可使蛋白流失大大减少。包裹蛋白在微球中的分布与微球粒径的重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微球所载蛋白的体外释放高峰期延迟。结论通过本模型条件可制备外观高质量的微球,并可通过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球来控制包裹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释放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鞣花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为该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鞣花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3∶77),检测波长254 nm。以微球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质量分数及海藻酸钠-药物质量比对鞣花酸微球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进行体外释放度拟合。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海藻酸钠-鞣花酸(3∶1),海藻酸钠2%,氯化钙2%,壳聚糖0.1%;微球在48 h内平均释放度8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131t1/2-0.046 9(r=0.966 4)。结论: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鞣花酸微球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自乳化胶囊的处方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辅料配伍选择并结合三相图的绘制确定伊曲康唑自乳化胶囊的最佳处方;以市售硬胶囊为参比制剂测定伊曲康唑自乳化胶囊的溶出度。结果该自乳化胶囊中油相为维生素E醋酸酯,乳化剂为Transcutol P,助乳化剂为Cremophor RH40;最佳比例为3∶12∶5。自乳化后药物释放快。结论通过处方研究确定了伊曲康唑自乳化胶囊的最佳处方。与市售硬胶囊相比,伊曲康唑自乳化胶囊的药物释放更快。  相似文献   

18.
符旭东  刘宏  汤韧  张孟佑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3):1005-1008
 目的考察处方和制备工艺对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微球释放度的影响,并比较rhBMP-2微球和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W/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COOH)为材料制备空白微球。通过吸附法制备rhBMP-2载药微球。以单甲基聚乙二醇-羟基乙酸共聚物(MPEG-PLGA)为材料制备凝胶。通过试管倒转法测定凝胶剂和微球凝胶剂的初始胶凝化温度(IGT),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释药速度。结果20%的MPEG-PLGA凝胶和微球凝胶剂的IGT均在37℃左右,微球中药物呈现三相释药模式,而微球凝胶剂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采用PLGA-COOH制备的rhBMP-2微球,其突释明显小于以PLGA为材料制备的微球,增加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在内水相中加入氯化钠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突释。结论rhBMP-2微球温敏性凝胶复合系统可以减少药物突释,具有比微球剂更理想的体外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牛磺酸纳米乳的处方、制备及稳定性考察。[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根据相图优选处方,并初步考察牛磺酸纳米乳的稳定性、粒径分布和理化性质。[结果]确定纳米乳处方为十四酸异丙酯(IPM):司盘-80∶吐温-80∶水=4∶4∶6∶1。牛磺酸纳米乳平均粒径为30.8 nm。[结论]牛磺酸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志平  刘燕  梅兴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7):1320-1323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缓释微球并进行体内外评价及生物相容性考察。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并以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为指标对其进行体外评价,同时探讨其体外释药机制;测定皮下注射微球后体内血药浓度,考察微球的体内释放情况;通过考察关节腔注射微球后的组织变化评价微球的组织相容性。结果微球平均粒径小于10μm,包封率高于90%,突释小于7%,体内外均可持续释放一个月左右,且重现性试验中各指标的RSD值均小于3·75%;关节腔注射微球后16d内未见炎症发生,说明微球的组织相容性好。结论本实验所制微球各方面性质均较好,适合关节腔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