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GDC的操作要点。[方法] DSA检查6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共66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9个,后交通动脉瘤23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1个,大脑前动脉动脉瘤6个,其他部位动脉瘤7个。随后用GDC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63例(66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成功,其中完全致密栓塞(瘤颈完全封闭)18例,部分栓塞(瘤体、瘤颈可见残余)45例。并发动脉瘤破裂6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术后1年内随访22例23个动脉瘤,无明显变化17个,发生动脉瘤缩小2个,残余瘤体、瘤颈扩大4个。[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术者的操作技术及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栓塞者有必要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3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男1例,女2例,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例为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Hunt和Hess分类;2例为I级,1例为Ⅱ级,在DSA下行GDC治疗,结果:经DSA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治疗。3例均成功,无并发症。结论:儿童颅内动脉瘤虽属罕见。但GDC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安全而有效。长期预后则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DSA血管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对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过程和效果。结果:43例病例中,栓塞颅内动脉瘤45个。其中动脉瘤单发41例,多发2例。按动脉瘤发生部位分后交通动脉瘤19个,前交通动脉瘤15个,颈内动脉瘤4个,眼动脉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2个,大脑后动脉2个,基底动脉瘤1个。本组45个有39个为完全闭塞,有6个为大部分闭塞。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结论: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2005年3月,我院行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经及时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28~69岁,平均48岁。前交通动脉瘤8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椎动脉瘤4例。临床表现:2例为动眼神经麻痹,其余均为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轻偏瘫,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颅内动脉瘤。4例行急症栓塞,其余均择期行动脉瘤栓塞术,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脑血管痉挛3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碘过敏反应1例。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2.1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是近年来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的理想材料。1999年12月~2003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应用 GDC 栓塞治疗112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2例,男48例,女64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54岁。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脑血管造影证实真性动脉瘤69个,真假混合性动脉瘤47个,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2例合并动静脉瘘。位置分布有后交通动脉瘤38个,前交通动脉瘤29个,颈内动脉瘤20个,大脑中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个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进行栓塞.[结果]致密填塞13例,疏松填塞9例,均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结论]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创伤小,疗效理想的方法,对于宽颈型动脉瘤予球囊辅助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颅内动脉瘤共 11例 ,其中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2 3~ 6 5岁。颈内动脉瘤 4例 ,后交通支动脉瘤 4例 ,前交通支动脉瘤 3例 ,动脉瘤直径最小为 4mm ,最大为 2 3mm ,所有患者均采用GDC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0 0 %栓塞 7例 ,90 %~ 99%栓塞 3例 ,70 %~ 90 %栓塞 1例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无一例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使用GDC栓塞材料操作方便、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脉瘤。结果:栓塞达100%126例(93%);栓塞达90%以上8例(6%);栓塞达90%以下l例(0.7%)。全组手术死亡4例(3%);术中出血4例,载瘤动脉痉挛3例,脑梗塞1例,GDC外逸1例。本组有15例栓塞后6~17个月进行造影随访,均无变化。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适应证广的优点,经验丰富的操作医师可将并发症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栓(GDC)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48例51个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48例均栓塞成功。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脑血管痉挛2例,穿刺点血肿1例。结论GDC栓搴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