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褐色脂肪组织为脂肪的一种高度代谢型,是某些哺乳动物作为调节体温之用。在人类,褐色脂肪组织是新生儿非战傈热产生的重要来源。褐色脂肪组织局限于人体一定的解剖部位,并主要在胎儿和婴儿期,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地减少直至消失而由白色脂肪组织所代替。然而,最近尸检研究表明“遭受寒冷”的成年人中褐色脂肪组织的高出现率,提示在老年人中褐色脂肪组织对温度调节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人由于皮下贮藏的脂肪量减少呈典型恶病质,并相对产生热过度丧失的倾向。作者推测患CHF病人褐色脂肪组织发展,是体内热平衡的结果。本文作者测定了死于继发冠心病的CHF恶病质病人中褐色脂肪组织的发生率,并确定在这组病人中褐色脂肪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肪组织在能量储存和代谢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肪组织的代谢受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对交感神经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同时也影响脂肪组织的代谢。经典观点认为甲状腺激素对脂肪组织的影响多为外周水平,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在中枢水平影响脂肪组织的代谢。本文就甲状腺激素通过交感神经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甲状腺激素通过交感神经对脂肪组织代谢的调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脂肪组织包括内脏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 其中内脏脂肪组织异常沉积引起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心外膜脂肪组织归类为内脏脂肪组织, 尽管重量仅占全身脂肪组织的0.02%, 但因解剖位置和生物学功能特殊, 其在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心肌损伤、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就心外膜脂肪的解剖与生物学功能、影像学评估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桥蛋白(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和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研究表明,OPN在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主要由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所分泌.它可通过介导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增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作用来促进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还可引起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性反应因子的增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桥蛋白(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和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研究表明,OPN在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主要由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所分泌.它可通过介导巨噬细胞的趋化和增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作用来促进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还可引起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性反应因子的增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脂肪组织在生物体内主要发挥调节代谢的作用, 可以通过感知和储存多余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 但年龄的增加和肥胖的发生会削弱脂肪组织对代谢的调节功能。肥胖动物脂肪组织中衰老细胞的发现提示细胞衰老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包括前脂肪细胞、成熟脂肪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类型, 其中, 成熟的脂肪细胞最易衰老。脂肪组织衰老表现为脂肪组织新生障碍、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进而诱发炎性反应以及全身胰岛素抵抗, 加剧肥胖的发生发展。目前研发的抗衰老药物主要是清除衰老细胞和抑制分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通过抗脂肪组织衰老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成为治疗肥胖的途径。反之, 减重亦可以改善脂肪组织的衰老。  相似文献   

7.
<正>脂肪组织的重要作用2015年6月7日,在一年一度的Banting科学成就奖演讲中,本届Banting科学成就奖得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hilipp E.Scherer博士探讨了脂肪组织在调节肽的产生和分泌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认知过程。他的演讲题目为"脂肪组织的多面性—糖尿病的治疗靶点"。Philipp E.Scherer博士认为,脂肪组织是人体内最具调控潜能的组织。数十年来,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组织像脂肪组织一样饱受争议[1]。事实上,肥胖是由于长期的能量正平衡所致,不是脂肪惹得祸。  相似文献   

8.
<正>骨骼肌中异位脂肪组织浸润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相关。该研究评估骨骼肌脂肪组织的变化能否预测非洲血统男性随后的高血压发展。在Tobago健康研究中,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非洲血统男性(年龄40~91岁)的小腿肌肉间脂肪组织和骨骼肌衰减情况,进行前瞻性纵向研究。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相似文献   

9.
张诚  张奇志  夏雷 《山东医药》2013,(41):102-103
脂肪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瘦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脂联素等大量脂肪因子,这些因子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有研究显示,脂肪组织中的脂质代谢与激素和交感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如在禁食状态下儿茶酚胺诱导脂肪分解以提供脂肪酸,而在进食状态下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脂肪合成.当脂肪组织不能满足储存过多能量的时候,甘油三酯会在非脂肪组织储存导致异位脂肪形成,进而导致肝脏和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及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研究表明,肥胖是一种与慢性、低度炎症相关的状态,并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中具有抗炎和促炎作用的脂肪因子生成不平衡是导致多种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脂肪组织在巨噬细胞浸润之前或同时均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异位脂肪沉积,说明巨噬细胞浸润对肥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结合文献,就脂肪组织炎症与肥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纤维化是指脂肪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发生不当重塑并造成异常沉积。脂肪组织纤维化作为脂肪组织功能障碍的重要标志,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逆转脂肪组织纤维化,有助于恢复脂肪组织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改善肥胖等患者代谢异常情况。文章总结了脂肪组织纤维化病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逆转脂肪组织纤维化的潜在药物靶点,以期为深入了解这一病理过程,研发治疗药物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棕色脂肪组织的非寒战性产热对于寒冷环境中体温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动物机体衰老后,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能力降低,研究发现,动物衰老后,棕色脂肪组织萎缩,结合二磷酸鸟苷和解偶联蛋白含量下降,棕色脂肪组织中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密度下降。此外,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能力还受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这些是非寒战产热能力在机体衰老时下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心外膜脂肪组织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炎症或代谢紊乱可引起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脂肪因子及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导致心功能障碍,最终加快心力衰竭的发展,尤其是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证实抗炎类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和抗细胞因子制剂)能降低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改善炎症状态,有利于降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  相似文献   

13.
脂肪是三大供能物质之一,脂肪组织则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仓库,脂肪因子的发现也揭示了脂肪组织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称为脂肪因子,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是近年新发现的脂肪因子,研究发现chemerin水平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研究发现的chemerin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脂肪组织有两种,即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在脂肪组织中占优势,主要位于皮下和内脏周围。肥胖不仅表现为白色脂肪组织体积的增多,还表现为脂肪酸输出增加以及甘油三酯和脂质代谢产物沉积在肝脏、肌肉、胰岛和其他非脂肪组织部位。在肥胖个体的白色脂肪组织中表现出组织和生化方面的炎性变化特点,脂肪组织中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产生细胞因子,而脂肪组织能够分泌多种与心血管疾病有联系的活性物质。此外,白色脂肪组织间质和脂肪细胞能够产生一些调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活性的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肥胖以及肥胖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医学界对脂肪组织研究逐渐深入。脂肪组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脂肪库,而成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目前,心外膜脂肪组织(epieardialadiposetissue,EAT)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心外膜脂肪组织(EAT)是围绕在心脏和冠状动脉周围的特殊内脏脂肪组织。近年来研究发现,EAT是内源性脂肪和促炎因子的重要来源,可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回顾了EA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以EAT为干预靶点,发挥治疗冠心病潜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肥胖诱导的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形态学上以巨噬细胞向脂肪组织浸润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包括B细胞、T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在肥胖发展过程中,参与调节脂肪组织的炎症.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强大的内分泌器官,其产生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脂代谢、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中发挥不同作用。内脏脂肪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在糖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联系炎症、胰岛β细胞功能和心血管疾病的纽带。对内脏脂肪素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为更好地阐明脂肪组织、糖脂代谢以及血管疾病间的复杂联系提供了依据,进而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9.
脂肪组织源性因子的研究成为本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亮点,Scherer博士因其在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荣获本届ADA杰出科学成就奖,他在会上作了题为“脂肪组织:从脂肪储存库到内分泌器官”的精彩报告,着重介绍了脂肪组织及其分泌的脂联素在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最新建立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结果对脂肪组织的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OLETF大鼠不同病程阶段皮下及肾周脂肪水通道蛋白7(AQP7)mRNA的表达。方法以OLE3T大鼠为研究对象,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分别在8、14、22周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试验后取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采用实时PCR方法测定其AQP7mRNA的表达。结果LETO组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均随肥胖增加表达上调,OLETF组皮下及肾周脂肪组织则呈先上调后下调趋势,且与血清甘油变化趋势一致。结论AQP7可能在腹型肥胖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