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通过CXY-001药物在犬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探讨单次给药及反复给药的药物毒性反应与药物暴露量的相关性。 材料与方法: 分别对Beagle犬经口单次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及反复给予不同剂量的CXY-001药物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EC-MS-MS)方法检测犬血清中药物浓度,及观察犬的毒性反应。单次给药试验:给药剂量为227、511、767、1150 mg/kg,每个剂量用1只Beagle犬试验,分别于给药后0.5、1、2、3、4、5、6、8、24 h采血。反复给药试验:给药剂量分别为120、30、 7 mg/kg,连续给药90 d,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首次给药后分别于0.5、1、2、3、4、5、6、8、24 h采血;给药中期(第45 d)采血点为药后0.5、5、24 h;末次给药(第90 d)后采血点分别为药后0.5、5、24、48、72和96 h,每组采血动物数为3只。 结果: 单次给药后Beagle犬主要反应为呕吐,227、511、767、1 150 mg/kg 4个剂量组单次给药AUC0-24依次为150 249、263 905、232 640和19 848 ng•h/ml;犬血清中AUCO-∞分别为151 054、 298 069、246 083和117 793 ng•h/ml;Cmax分别为13 400、19 500、29 100和6 910 ng/ml。反复给药120、30、7 mg/kg 3个剂量组首次给药后AUC0-24分别为(123 023±75 308)、(19 246±14 654)和(2 991±996) ng•h/ml,AUC0-∞分别为(200 189±106 688)、(25 145±22 443)和(4 650±1 855) ng•h/ml,Cmax分别为(10 440±5 891)、(3 653±1 776)和 (376±116) ng/ml,第45 d、第90 d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药浓度值有一定的波动,药后48 h动物体内血药浓度已低于检测线。仅30 mg/kg剂量组未见毒性作用。 结论: Beagle犬经口给予CXY-001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约<600 mg)犬血清中Cmax、AUC0-24和AUC0-∞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复给药于停药后药物清除较快,提示该药连续给药后可能无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紫杉醇脂质体3周方案给药后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Tc> 0. 05(血药浓度0. 05μmol/L以上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月3月至2018年3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紫杉醇脂质体化疗后18~30h的血药浓度,应用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计算Tc> 0. 05值,观察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76例患者共进行152次化疗,有效周期152次(Tc> 0. 05)。共发生不良反应76例次,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乏力等,无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者。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紫杉醇脂质体给药后Tc> 0. 05值<38h和Tc> 0. 05值≥38h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乏力、恶心呕吐和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通过计算紫杉醇脂质体Tc> 0. 05值可了解紫杉醇脂质体在患者体内的暴露情况,判断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碳铂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碳铂腹腔给药HPLC测定法及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对6只犬腹腔内灌注碳铂(30mg/kg),不同时间取腹腔液、门静脉、外周血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4小时内腹腔浓度最高,峰值浓度及平均浓度分别为外周血浓度的139倍和64倍,门静脉浓度为外周血浓度的13.3倍和6.5倍.证明腹腔给药可大大提高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浓度,减低到达体循环量。对有效地杀灭腹腔亚临床转移、门静脉癌栓、防治肝转移十分重要,并对控制术后复发、医源性转移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顺铂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
抗癌药物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阿霉素磁性蛋白微球 (ADM MAMs)靶向给药后动物体内靶区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状况。方法 将 10 0只Wastar大白鼠分为A组 (消化道给药靶向组 ) ,B组 (消化道给药非靶向组 ) ,C组 (尾静脉给药靶向组 ) ,D组 (尾静脉给药非靶向组 ) ,每组 2 4只动物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并比较每组大白鼠胃壁、肝脏组织及门静脉血液中阿霉素的含量。结果 靶向组大白鼠的胃壁、肝脏组织及门静脉血液中阿霉素的浓度 ,明显高于非靶向组相应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且维持时间长 (P <0 .0 1)。结论 ADM MAMs联合外磁场的靶向给药方法可使靶区胃壁、肝脏组织及门静脉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胃癌肝转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肿瘤病人的5—氟尿嘧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赵香兰 《癌症》1989,8(2):91-93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对7例肿瘤患者静脉滴注5—氟尿嘧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氟尿嘧啶在体内衰减呈一室开放模型,T2/1为14.82min,(?)为13(?)28L/kg,(?)为0.0728L/min.kg,AUC为121.25mg.min/L。本文还研究了12例肿瘤患者直肠给药后5—氟尿嘧啶在不同部位血清中分布情况,结果见表3。全部19例患者的血清中均测不到5—氟尿嘧啶的活性代谢物5—氟脱氧尿苷。  相似文献   

9.
氟脲嘧啶预防及治疗胃癌肝转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庞达  张凯凡 《肿瘤》1994,14(2):95-96
氟脲嘧啶预防及治疗胃癌肝转移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庞达,张凯凡,丁立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市150040)胃癌肝转移是术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氟脲嘧啶(5-FU)口服及静脉给药后家兔门静脉血中及肝、胃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  相似文献   

10.
氟脲嘧啶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治疗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脲嘧啶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治疗药代动力学研究佟金学,丁立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市150040)我院统计结果,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3.8%)和肝转移(1%)。为寻求预防和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指导临床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HP(吡柔比星)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早期的定位诊断效果。方法:选择35例已诊断膀胱癌或高度怀疑尿路上皮癌患者。病人术前及术后复查时,30mgTHP溶入50ml 5%葡萄糖液中,灌入已排空的膀胱中,保留15分钟,排出THP,彻底冲洗膀胱。普通膀胱镜检查,有THP吸收的非肿瘤区域取活检,无THP吸收的部位随机活检。结果:35例患者中存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早期的共6例。结论:THP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早期的定位诊断效果明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含吡喃阿霉素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含吡喃阿霉素 (THP)联合方案对转移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 5 Fu5 0 0mg/m2 ,THP 5 0mg/m2 ,CTX 5 0 0mg/m2 。每 3周重复至少 2周期 ,治疗 40例转移性乳腺癌。结果 总有效率 5 7.5 % ,其中CR5例。初治者及复治者有效率分别为 73 .7%及 42 .9%。曾接受ADR治疗者有效率 41.7%。皮肤软组织、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为 88.2 % ,肺、肝内脏转移者有效率 3 4 .8%。毒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 ,发生率 10 0 % ,恶心呕吐常见 ( 5 2 .5 % ) ,脱发 ( 2 7.5 % )及心脏毒性 ( 2 .5 % )轻微。结论 含THP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及复治患者是一种有效而低毒副反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含吡喃阿霉素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含吡喃阿霉素(THP)联合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5-Fu 500mg/m2,THP 50mg/m2,CTX 500mg/m2.每3周重复,至少2周期,治疗40例转移性乳腺癌.结果总有效率57.5%,其中CR 5例.初治者及复治者有效率分别为73.7%及42.9%.曾接受ADR治疗者有效率41.7%.皮肤软组织、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为88.2%,肺、肝内脏转移者有效率34.8%.毒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00%,恶心呕吐常见(52.5%),脱发(27.5%)及心脏毒性(2.5%)轻微.结论含THP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及复治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和阿霉素毒副反应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含吡桑比星(THP)联合化疗方案施治的71例(183个治疗周期)和合阿霉素(ADM)联合化疗方案施治的106例(269个治疗周期)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在毒副反应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THP组的消化道副反应、脱发、心脏毒性较ADM组明显减轻;骨髓抑制、口腔炎、体温升高、肝肾功能损伤的毒副反应两药基本相当。综合判断,提示THP的毒副反应较ADM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FU和吡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初治20例,复治16例.吡柔比星40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5-FU 375mg/m2·d1-5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每化疗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 结果: 36例患者中,总缓解率 44.37%,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1.6%(15例).初治病例缓解率45%(9/20),复治病例缓解率31.25%(5/16).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者15例(15/36).主要的Ⅲ-Ⅳ度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7.7%(10/36),血小板减少13.8%(5/36),贫血16.6%(6/36),恶心呕吐22.2%(8/36).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及吡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吡柔比星联合聚维酮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Yu ZX  Weng ZL  Chen W  Zhang FY  Zhou XS  Li CD 《癌症》2003,22(4):421-423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术后易复发,且可恶性进展,影响预后,如何预防其复发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本研究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999年10月-2002年5月,选择34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将20mg THP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和20ml PVP中,然后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并保留1小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6个月,平均随访17.2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5.8%,4例血尿,膀胱刺激症6例(17.6%),结论:THP联合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邵勇  祝青国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313-1314
目的:分析2002年6月~2005年8月间1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TUR-Bt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THP30mg,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3个月。复发20例,复发率12.8%。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28例与单纯绿激光组22例。对两组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对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与单存绿激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激光联合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吡柔比星 ( pirarubicin ,THP)膀胱腔内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膀胱癌患者的术后灌注效果。结果 THP3 0mg溶于注射用水 3 0ml行膀胱灌注 (保留 3 0分钟 ) ,可以发挥良好的抗癌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THP短期内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潜在应用前景 ,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材料与方法  43例明确诊断的恶性肿瘤 (肝癌 30例 ,肺癌 13例 ) ,应用以 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灌注化疗 ,化疗前后查心电图 ,肝肾功能 ,血常规 ,影象学检查。结果 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 5 1.16 %。毒副反应为 ~ 度 ,8例于化疗后第一周出现一过性心电图改变 ,占 18.6 0 % ,7例外周血白细胞数降低 ,占 16 .2 8% ,1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占 30 .2 3% ,7例肝功能损害 ,占 16 .2 8%。结论  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经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