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现象。本文对41例新生儿黄疸的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AST)、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 (CK)、磷酸肌酸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 (LDH) ,进行对照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1998年4月~2001年6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41例 ,女21例 ,男20例 ,胎龄36~40周 ,出生体重2500g~4000g ,分Ⅰ组 :胆红素 (TSB)<205 0μmol/L、Ⅱ组 :TSB为205 2~342 0μmol/L、Ⅲ组 :TSB≥342 0μm…  相似文献   

2.
我科1996年4月~19997年1月,应用肝乐宁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171.1μmol/L)病毒性肝炎32例,并与常用保肝药物治疗的27例重度黄疸病毒性肝炎作对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肝乐宁治疗组32例(男31例,女1例)和对照组2...  相似文献   

3.
正常足月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一般生后 2周消退 ,由于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晚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更易引起胆红素脑病。现对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10月收治的 15~ 2 8d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即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1 2 一般资料 男 5 1例 ,女 2 3例 ;年龄 15~ 2 1d 3 5例 ,~2 8d 3 9例。黄疸出现时间 :出生后 2~ 10d。胆红素值 :2 0 5 3 1~ 3 42 10 μmol/L。 74例间接胆红素均增高 ,16例伴直接胆红素增高 ,其中直接胆红素 17 1~ 3 4 2 μmo…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男,28岁。无肝炎及药物过敏史。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十二指肠瘘入院。患者在行胃大切手术前6天因重度营养不良开始使用全静脉营养液(其中含300g葡萄糖,70g氨基酸,20%脂肪乳剂250ml)治疗,术前无黄疸症状,有关肝功指标为:总胆红素(T.BIL)15.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0.6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5.1μmol/L,总胆汁酸(TBA)19.4μmol/L,谷丙转氨酶(ALT)4μ/L,谷草转氨酶(AST)23μ/L,谷氨酰转肽酶(GGT)100μ/L,碱性磷酸酶(ALP)174μ/L,使用全静脉营养液3天后再次测定肝功…  相似文献   

5.
黄胆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 ,重症黄胆可并发核黄胆 ,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本文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90例 ,分析其发病的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生后 2 4h内出现黄疸 ,胆红素浓度 >85μmol/L ,生后 3d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9μmol/L ,早产儿 >2 70 2 μmol/L ,符合以上标准者则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1 2 一般资料 从 1996~ 1998年间收集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入院的新生儿 (除去母婴不合溶血症外 )共 90例。其中男 75例 ,女 15例 ,男女之比为 5∶1;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长治医学院附属医院(046000)方金龙,赵冬梅晋城市医科所范静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新生儿高胆)为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之一,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科近十年来共收治新生儿高胆70例,采用以输注血浆为主的非换血综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3例,女17例。男:女23:1。发病日龄:新生儿早期(生后7天以内)31例,新生儿晚期(生后7~28天)39例。原发病:新生儿早期患儿中感染16例占51.6%,血肿6例占19.3%,溶血症7例(其中ABO血型不合5例,Rh因子不合2例)占22.6%,自然出血症2例占6.5%。新生儿晚期病例中,感染32例占82.2%,肝炎综合征5例占12.8%,血肿2例占5.0%。二、血清胆红素水平:0.702~0.878μmol/L37例,~1.17μmol/L23例,~1.463μmol/L6例,~1.755μmul/Ll例。超过1.170μmol/L者10例。直接胆红素升高16例,间接胆红素升高52例,双相升高2例。三、治疗:因条件所限,本组病例皆未行换血治疗而采用综合疗法:①一般治疗:抗感染、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7.
1998~ 1999年在住院病人中 ,用茵陈蒿汤加赤芍、白茅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病人 60例 ,并随机设立 60例为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 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 。治疗前病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大于68 4μmol/L ,黄疸出现时间均小于 10d ,以排除自然消退的可能。治疗组 60例 ,其中男 3 6例 ,女 2 4例 ;年龄 3~ 18岁2 2例 ,18~ 5 0岁 3 8例 ;总胆红素 68 4~ 169 3 μmol/L 5 6例 ,>171 0 μmo…  相似文献   

8.
王平 《江苏医药》2000,26(7):559-559
我院外科自1988年1月~1998年10月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壶腹周围恶性肿瘤19例,现报告与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8~78岁,平均595岁。病程6天~6个月。其中胰头腺癌8例,壶腹腺癌5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胆总管下段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十二指肠粘液细胞癌1例。均因右上腹饱胀隐痛不适、巩膜尿液变黄就诊。体检中17例可见巩膜黄染,8例右上腹压痛,11例扪及增大的胆囊。2.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本组血总胆红素208~2506μmol/L、平均1264μmol/L。直接胆红素133~2003μmol/L、平均50μmol/L。GP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1.22±28.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9.87±23.11)μmol/L,P<0.01。结论: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1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 ,其中男7例 ,女4例。年龄16~65岁。按1995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重肝早期4例 ,亚急性重肝早期3例 ,慢性重肝早期4例。症状体征 :11例均有明显食欲不振、乏力、频繁呕吐、腹胀、精神萎糜 ,皮肤黄染均在4度以上。肝脏肿大8例 ,肝浊音界缩小3例 ,脾肿大2例。化验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100~180μmol/L3例 ,180~350μmol/L6例 ,>350μmol/L2例…  相似文献   

11.
夏镭 《海峡药学》2011,23(6):178-179
目的评价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6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对照组29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85μmol.L-1以下所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口服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其并发高胆红素脑病极其凶险且愈后不良。我院自 1996~ 1998年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根据目前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 ,出生后 2 4h内出现黄液 ,胆红素浓度 >85 μmol·L-1,出生后 72h至足月血清胆红素浓度 >2 0 4μmol·L-1,早产儿 >2 5 5μmol·L-1。1.2 病例选择 自 1996年至 1998年共收治 5 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6例 ,男 16例 ,女10例 ,最小 1h ,最大 2 2d。感染并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及对照组(基础治疗和蓝光治疗),每组41例.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量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血清中总胆红素水平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84.3μmol/Lvs 256.7μmol/L,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5.1 h vs 39.8 h,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5% vs 64.5%,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小柴胡汤加减配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病例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柴胡汤加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272,P0.05);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1,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配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蓝光床与传统光疗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晓路  洪洲 《安徽医药》2007,11(7):632-633
目的 比较蓝光床与传统光疗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符合光疗指征并且直接胆红素基本在正常范围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40例予以蓝光床治疗,48例予以传统光疗箱治疗,两组均每天照射12 h,连续3 d,药物治疗应用苦黄、门冬酸钾镁、人体白蛋白等,两组资料无差异,观察两者疗效.结果 蓝光床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66±34μmol·L-1,传统光疗箱治疗组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下降79±25μmol·L-1.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后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但两种仪器之间的退黄效果比较差别不明显,前者相比具方便、副作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 1 997年 1月至 1 999年 1 2月应用三种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就其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 0 5 2 μmol/L ,早产儿≥ 2 56 5μmol/L ,均为收住新生儿科患儿。蓝光箱组 (组 1 ) :选择1 997年 1月至 1 2月患儿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其中早产儿 (2 50 0g >体重 >1 50 0 g) 1 5例 ,脐炎 8例 ,新生儿肺炎 5例 ,败血症 2例。单面蓝光箱组 (组 2 ) :选择 1 998年 1月至1 2月患儿 30例 ,男 1 9例 ,女 1 1例 ,其中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72 h,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为(78.51±16.58)μmol/L、黄疸消退时间(7.6±1.3)d,对照组为(102.64±21.86)μmol/L、(9.4±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可有效阻断ABO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0例门诊服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静  李红梅  宋芳  庞希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46-3247
目的:探讨门诊服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依据抚养者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茵栀黄颗粒,对照组不予服药,分析两组第三和五天经皮胆红素值.结果:第三和五天治疗组比对照组黄疸值明显降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门诊口服药物能有效地降低黄疸值,避免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琼 《中国药业》2010,19(17):79-80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散剂,1g/次,3次/d;对两组治疗后血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和降至102.6μmol/L以下天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和降至102.6μmol/L以下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不同茵栀黄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茵栀黄颗粒、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茵栀黄注射液组53例和茵栀黄颗粒组59例,测定患儿肝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下降水平.结果:茵栀黄注射液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05.7±48.4)μmol/L和(150.7±37.3)μmol/L,茵栀黄颗粒组治疗3 d及5 d胆红素下降幅度分别为(119.6±45.8)μmol/L和(139.6±35.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与茵栀黄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无明显差异,可以用口服制剂代替注射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