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实施 ,作为模式生物的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重要病原微生物 ,它的基因组研究在一开始就被作为重要的突破口。1997年由Jcan FTomb等人顺利完成 2 6 6 95菌株全基因组的测序工作。 1999年又由RichardA ,Alm等人完成了J99菌株的测序工作。经对 2 6 6 95和J99基因组的比较 ,发现二者在基因组结构、基因顺序和编码蛋白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每一个菌株只有6 %~ 7%的特异性基因 ,而且其中一半是聚簇在一段高变区。…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为常作S形或弧形弯曲的G-菌。菌体一端可有2~6条带鞘鞭毛。Hp经粪-口、口-口途径传入胃,靠鞭毛动力穿透黏液层粘附定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底层之间繁殖、致病。Hp在胃黏膜上皮处产生空泡毒素(VacA)蛋白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蛋白。约60%Hp具有CagA,为产毒菌To^+。毒素对壁细胞H^+_K^+_ATP酶产生直接影响,造成胃黏膜损伤,并阻止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抑制损伤的修复,导致各种急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引起各种胃病变。 相似文献
3.
4.
维生素C既可以还原形成,亦可以2-脱氢氧化形成存在。抗坏血酸为维生素C的还原型,也是一种强氧化剂,有明确的预防胃癌的作用。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WHO已将HP定为Ⅰ级或明确的致癌因子,根除Hp感染可阻止胃癌发生过程的发展。本文就维生素C与HP的关系,复习有关文献,简要综述如下。1 健康人胃液中维生素C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阴性用于排除近期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Hp感染诊断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色,Hp抗体测定采用Hp抗体测定层析板。结果:31例Hp感染患10分钟阳性率87.1%(27/31),30分钟阳性率96.7%(30/31),56例无Hp感染患假阳性率19.7%(11/56)。对Hp感染诊断敏感性96.78%,特异性80.3%。对Hp感染阳性组以Hp抗体,^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最高,Hp感染阴性组以Hp抗体阳性率最高。46例阳性病例中仅1例^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W-S银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均阴性。结论:Hp抗体阴性基本可排除近期有Hp感染,可避免病人作进一步的无益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贵州省贵阳市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和阴性人群配偶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的感染率.方法:选取107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和63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测定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阳性率分别为75.70%、47.66%;而在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中,阳性率则分别为58.73%、3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189例经胃镜检查Hp阳性的FD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g,克拉霉素500 mg,均2次/d,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每天2次和多潘立酮10 mg,3次/d,治疗1周.治疗后一个月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随访1年再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81.9%,其中Hp根除组1个月后和1年后的症状改善显效率分别为38.9%、32.5%与对照组的12.6%、7.3%及Hp根除失败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除Hp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善FD症状,可作为治疗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常采用抗生素为主的三联疗法 ,其中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等最为常见。但是近年来发现 Hp的根除率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株的产生。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耐药菌株的产生及其机理现代微生物学认为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耐药菌株的自发突变有关 ,即通过菌株的自发突变而产生耐药性 ;也可能与耐药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 ,即细菌间通过 DNA重组使耐药基因进入敏感菌株 ,后者由于得到耐药基因而成为耐药菌。抗生素耐药涉及到多种生化机制 :1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作用靶位是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生活于人体胃和十二指肠的螺旋状细菌.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报道,平均感染率为58.07%.慢性胃炎中95%患者伴Hp感染;胃溃疡中50% ~90%患者伴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中94.6%的患者伴Hp感染;消化不良中40% ~ 70%的患者伴Hp感染,尤其是儿童消化不良.许多学者研究证实,胃内若有Hp聚积,会造成急性或慢性胃炎,年轻时较重,若数十年后,胃的腺体逐渐消失或被小肠上皮细胞取代,于是便形成萎缩性胃炎,部分患者发生癌变[1].因此,根除Hp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西医多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但随着抗生素的使用,临床上观察到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副作用也较多.而中医药治疗疾病有其独到之处,在注重局部病变的同时,更注重整体的调节,加上中药组方变化大,可供选择的药物多,其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同[2].现将中医药治疗Hp取得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Ⅲ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活动性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后,引起了各国医界关注。本文就当前H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与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高保守区序列互补的引物对,建立聚合链反应检测技术,对28种非HP菌及16株HP进行检测,特异性100%,敏感性达到能检出1pg染色体DNA(相当于100个菌细胞)水平,对36例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胃活检组织进行检测,HP阳性率47.2%(17/36),而对照方法中细菌培养HP阳性率33.3%(12/36),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41.6%(15/36)。结果提示PCR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幽门螺杆菌 (HelicobaterPyloti,HP)感染可引起多种胃疾病 ,其中与慢性胃炎 (CG)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关系密切。慢性活动性胃炎占本组慢性胃炎中的52.15% ,不仅临床上有症状 ,而且是演变胃癌、胃原发性淋巴瘤的潜在因素。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取自我院胃镜活检组织1874例 ,经石蜡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美蓝染色[1]。慢性胃炎按全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 (1983)的分类。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按慢性炎症细胞的数量分轻、中、重 ;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慢性炎症的背景下按中性粒细胞数量分… 相似文献
17.
李芳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1):53-56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成功地在人胃粘脱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P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公认,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密切相关。另外,近年来还有研究表明,HP感染在心脑血管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因此,根除HP对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以抗生素为主的三联、四联疗法来杀灭HP,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长期的应用,HP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显得越来越突出,因而耐药性的研究已成为HP治疗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就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肠外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 (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MAL 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发生有关[1 ] 。甚至有人认为 HP感染 Cag A阳性和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2 ]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 ,HP感染还参与许多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1 ] 。1 肝胆疾病1.1 高氨血症与肝性脑病 现已证明胃内感染 HP可引起胃液中氨浓度升高 ,可致高氨血症 ,并可诱发肝性脑病。对 HP感染者 ,在根除治疗前大量应用强效制酸剂 ,有可能促进胃内氨的吸收 ,而对合并 HP感染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在降血氨治疗的同时宜及时行根除治疗 ,否则有诱发或加重肝性…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90例CI患者作为脑梗死组,92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耶特异性抗体(Hp—IgG)、C反应蛋白(CRP)、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并将Hp-IgG阳性的68例CI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A组)与非抗脚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降纤、溶检和神经细胞营养治疗,而A组再加用一共7d的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和甲硝唑的抗蛳治疗,两组于治疗后再分别检测CRP、血脂和Fbg.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Hp-IgG的阳性率(75.5%)明显高于对照组(42.4%),脑梗死组的Hp—IgG、 CRP、甘油三酯(TG)及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Hp-IgG阳性患者的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Fbg水平也高于Hp-IgG阴性患者(P〈0.05),A组抗Hp治疗后的CRP、TG、LDl.及Fb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脚感染与CI相关。建议对Hp阳性的CI患者使用短期安全的抗Hp治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