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TCS患儿21例,检查确诊后,手术切除脂肪瘤或切除瘢痕、松解粘连、切断终丝,使TCS得以松解。结果 TCS在大体病理上有脂肪瘤型及瘢痕型两大类,部分病例有神经根缺失。19例得到随诊,单纯双下肢软瘫的1例治愈,17例尿失禁患儿中,3例治愈,6例明显好转,8例无变化。结论 TCS患儿应尽早治疗,疗效确切。对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应在TC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手术疗效的因素,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TCS患儿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沿脊柱后正中切口,切口上界至病变上端正常解剖结构处,下界至栓系终端病变(在骶尾部附着处),打开骨性椎管暴露硬脊膜,脑膜剪剪开硬膜,切除病变,分离出马尾神经,松解脊髓圆锥,再游离终丝。最后完整修补缺损硬脊膜,选择性切断增粗变短的终丝,以达到解除脊髓栓系、降低脊髓张力的目的。结果40例TCS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24例,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正常;好转9例,排尿、排便功能及肢体病变1项明显改善;症状恢复缓慢5例,术后随访期间,排便、排尿等功能恢复与术前症状一致;2例因骶神经发育不全而术后无变化2例,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本组完全松解26例,总有效率为60.71%;部分松解12例,总有效率为31.58%;未松解2例,有效率为0。结论准确的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尽早手术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愈儿童TCS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脊髓栓系综合征63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所有病人皆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腰部摄征和MRI检查,按院1994年提出的分类方法、MRI影你和术中所见对病变类型进行分类。部分进行肾脏、输尿管及膀胱超声检查。进行统计评价。均经手术治疗,予栓系松解,术后近期疗效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评定。结果 63全钙肢感觉障碍36例(57%),下肢运动障碍者19例(30%),足部畸形者34  相似文献   

4.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结果96例中获随访83例,平均随访2年,症状好转者9例,无明显变化的62例,症状加重者12例。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需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大多数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脊髓栓系松解术仅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速度,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TCS患儿1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观察疗效。结果13例随访6个月~1年,有下肢功能和感觉障碍及直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中好转3例,无效2例,10例无症状者未出现脊髓栓系症状。结论对TCS患儿应及早正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栓系松解术可缓解部分患儿症状及控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6.
脊髓栓系综合征电生理检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生理检测技术,评价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神经功能改变。方法对TCS患儿组及对照组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胫后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TCS患儿组PTN-SEP检测出现皮层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甚至消失,部分马尾电位波幅消失;MCV轻、中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甚至出现传导阻滞,病变随病情而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内科诊断.方法 对22例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8例,女14例,年龄2个月~15岁,平均(6.32±2.15)岁,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5 d~15年.主要临床表现有:腰骶部凹陷3例,腰骶部皮下包块3例,二便失禁9例,肢体运动障碍9例,肢体萎缩5例,下肢疼痛2例,足部畸形5例,步态异常5例,肛门闭合不全7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感觉异常2例,腱反射异常9例,巴氏征阳性3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脊髓MRI检查,全部病例均有脊髓圆锥低位和终丝增粗.另外,还发现脊髓脊膜膨出、脂肪瘤、脊髓空洞症、藏毛窦、硬膜内畸胎瘤、脊髓纵裂、椎管囊肿等改变.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预后的关键.掌握不同年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知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理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23例患儿脂肪瘤与脊髓的关系,将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分为圆锥上型、圆锥旁型和圆锥下型。各型有其相应的X线特征及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应小块分次切除脂肪瘤避免副损伤,使脊髓尽量复位,仔细缝合硬膜切口预防脑脊液瘘。对於脂肪瘤以下部位感觉迟钝的病例应做改良切口,防止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9.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于脊髓末端的正常回缩被病理改变束缚,致使圆锥低位,脊髓牵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可分为终丝粗大型、脂肪瘤型等,其中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最为困难,且疗效不肯定。现将我科1995年1月2005年7月间收治的35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分析影响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脊髓栓系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磁共振影像(MRI)技术的问世,脊髓影像学检查有了新的突破,先天脊椎裂、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的认识日益深入。20年来对其病因、病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如何提高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病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腰骶部脊椎裂,个别还可存在脊髓纵裂等其他畸形,出现脊髓终丝的短粗、纤维束带,硬膜内、外脂肪瘤等,造成圆椎的低位固定,称为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另一原因是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术后的脊髓粘连所致,据统计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约15…  相似文献   

11.
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铲与病理类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疗效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随访TCS术后患儿45例,通过临床评分,观察术后疗效,并分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患儿术后神经症状多有所改善或无变化,部分出现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后遗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4例TCS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并发症、手术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国际马蹄内翻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的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侧足受累35例(左侧13例,右侧22例),双侧足受累29例。原发型TCS 53例,继发型TCS 11例。并发症:感觉障碍者26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23例(部分丧失18例,失禁5例),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和肌营养不良者1例,小脑扁桃体疝2例,脊柱侧弯10例,肋骨发育畸形3例和脊髓空洞22例。疗效:优10例16足,良21例36足,可25例31足,差8例10足。本组病例中,11例既往在多家医院未能明确发病原因,误诊或者漏诊率为17.2%(11/64例)。结论儿童TCS继发足畸形以马蹄内翻足居多。临床误诊漏诊现象较普遍,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明确病因及对因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33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与并发症处理的结果:方法3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12例后背或腰骶正中皮肤异常;29例下肢畸形、感觉及运动障碍;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2例经X线检查脊柱有畸形;6例CT检查显示骨性脊髓纵裂、脂肪性异常增粗的终丝;11例MRI检查显示有脊髓病变,33例MRI检查均显示有低位脊髓、圆锥位于L3~S1和终丝增粗。33例根据术中病理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法:(1)切除位于低位圆锥附近的骨性病变,如脊髓纵裂予以切除;(2)松解对硬脊膜和脊神经组织的粘连与压迫;(3)借助放大镜,尽可能切除椎管内脂畴、纤维瘤组织;(4)靠近骶尾部将增粗终丝的止点处结扎、切断。结果30例随访1~12年,平均5年。6例效果好,25例有效,2例效果差。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4例,采取俯卧位、局部加压包扎,或伤口再次缝合治愈。结论MRI结合CT检查,有助对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评估,手术部位及方法根据病理变化而定,单纯增粗的终丝手术切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术后排便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CS)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TCS术后存在排便功能障碍患儿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8.8(5~18)岁,平均手术年龄6岁(1个月~10岁),平均随访时间8.2(2~16)a.均接受经皮骶神经电刺激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肛门功能评定,肛门括约肌神经电生理和直肠肛管测压客观检测,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采用Excel 5.0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治疗后TCS患儿的排便功能障碍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肛门功能临床评分[(3.27±1.44)分vs (4.95±0.73)分]、肛管收缩压[(113.99±59.98)mmHg (1mmHg=0.133 kPa) vs (169.27±41.25)mmHg]、肛管收缩向量容积[(46 174.95±929.37)cm×mmHg2 vs (69021.25±785.65)cm×mmHg2]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t=2.57, 2.62, 2.32 Pа<0.05),会阴-肛门反射潜伏期[(84.98±13.82) ms vs (52.02±10.81)ms]、脊髓-肛门反应潜伏期[(6.73±1.32)ms vs (4.62±0.99)m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3.13,2.40.Pа<0.05).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CS术后患儿排便功能障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对改善排便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为观察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终丝及脂肪团块的病理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18例患儿术中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终丝末端及脂肪瘤内,光镜下可见有大量的各种形态神经组织分布;电镜下见终丝内神经纤维髓鞘厚薄不均、电子密度高低不等,轴浆内线粒体呈缺氧性改变;随年龄增长,病理改变加重。结论:观察证实了神经被拴系、神经缺血、缺氧改变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及本病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临床表现为大小便失禁、下肢畸形及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由于涉及小儿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临床易误诊.随着MRI的应用及对TCS认识的深入,脊髓末端位置正常的TCS也逐渐被重视.单纯脊膜膨出修补术可导致TCS或症状加重,必须强调手术时进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包括术后康复训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