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显像活体追踪移植干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用放射性受体分析定量测定体外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兔脊髓内移植人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注入 131Ⅰ标记铁胞和转铁蛋白后不同时间,用伽玛相机采集图像.感兴趣区(ROI)技术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磷屏放射自显影验证活体显像.结果 hMSCs高表达转铁蛋白受体(10,770/细胞),并且对铁饱和转铁蛋白具有高亲和力(KD=0.982nmol/L).实验组动物在注射显像剂后16和24h观察到了移植区放射性浓聚灶,而以PBS作为移植物和以 131Ⅰ标记的血清白蛋白作为显像剂的2个对照组均呈阴性显像,ROI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P<0.05).磷屏放射自显影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部位能够特异结合铁饱和转铁蛋白.结论 应用核素显像活体示踪移植干细胞具有可行性,经过进一步改进,有望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无创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微粒(SPIO)体外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体内示踪移植入大鼠心肌梗死心脏的BMSCs的能力。方法使用左旋多聚赖氨酸-SPIO共培养方式标记BMSCs。采用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铁颗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力,将经过SPIO标记的干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应用1.5TMRI系统行磁标记干细胞成像。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心脏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BMSCs细胞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标记效率为(99.81±1.57)%;与正常未标记细胞相比较,细胞的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了SPIO的BMSCs体内MRI成像时显示,细胞移植区域信号缺失,对应区域病理切片普鲁士蓝染色可见胞浆内染色阳性的细胞。超声心动图显示,PBS组FS移植前后没有明显变化,BMSC组FS从移植前的(23.1±1.88)%上升到第1周的(31.28±4.15)%。BMSC组EF在移植前是(51.13±5.07)%,第1周时上升到(60.12±8.40)%。结论 SPIO能成功地标记BMSCs,且对BMSCs的活力无明显影响。BMSCs移植后能改善心梗大鼠的心功能。SPIO标记的BMSCs移植后在大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过程可用MRI进行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彦  郭梦征  徐畅  杜利清  龚伟  刘强 《重庆医学》2018,(17):2253-2256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对放射性肠损伤小鼠存活率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腹部照射+PBS组(IR+PBS)和腹部照射+hMSCs移植治疗组(IR+hMSCs).13 Gyγ射线腹部照射造成肠损伤模型,检测30 d存活率,另外分别于照射后的第3.5天和第5.0天,HE染色观察各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结构改变和肠隐窝的数量变化.结果 相较于IR+PBS组的小鼠,IR+hMSCs组的小鼠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3 Gyγ射线腹部照射后第3.5天,IR+PBS组的十二指肠、空、回肠绒毛均发生断裂、长度变短且数目稀少,而IR+hMSCs组肠损伤减轻.至照射后第5.0天,IR+PBS组小肠结构完整性有所改善,但达不到IR+ hMSCs组的水平(P<0.01).照射后的第3.5天和第5.0天,IR+ hMSCs组小鼠肠隐窝的数目明显多于IR+PBS组,但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1).结论 MSCs可以提高放射性肠损伤小鼠存活率并且对损伤肠道具有促修复作用,其有望用于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m cells,HU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MSCs细胞,加入0、10-9、10-8、10-7 mol/L浓度的CGRP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分别在第7、9、11、14天时采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程度,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K、RUNX2、OSTERIX的mRNA和磷酸化的ERK、RUNX2、OSTERIX的蛋白表达.结果 HUMSCs高表达CD73、CD90、CD105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但不表达CD14、CD20、CD34、CD45等上皮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抗原,可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随着时间延长矿化结节数量增加(P<0.05);随着CGRP浓度的升高,矿化结节减少,ERK、RUNX2、OSTERIX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CGRP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HU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并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甲基苯甲酰胺(CM-Di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标记及其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内的示踪能力。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BMS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维甲酸(RA)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元表面标志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表达。4、6和8 mg•L-1 CM-Dil标记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M-Dil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备烧伤大鼠模型,经球后静脉注射1×107个CM-Dil标记的BMSCs。大鼠烧伤2周及6个月后取肠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大鼠肠组织内的定植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表明,BMSCs 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uN和MAP-2。CCK-8法结果表明,8 mg•L -1 CM-Dil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 mg•L-1 CM-D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mg•L-1 CM-Dil标记BMSCs对细胞无毒性,标记率达93.9%,细胞形态无改变。冰冻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BMSCs在大鼠烧伤后2周及6个月的肠组织内定植。结论:CM-Dil可以体外标记BMSCs,可以用于BMSCs在烧伤大鼠模型肠组织组织内的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移植肾诱导免疫耐受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大鼠股骨、胫骨,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扩增,在注射MSCs的基础上,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实验大鼠分为注射大鼠骨髓MSCs肾移植组(Ⅰ组)和单纯肾移植组(Ⅱ组),均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术后3 d结扎受体右肾动脉(左侧为移植肾);观察右肾动脉结扎术后受体存活时间和右肾术后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Ⅰ组大鼠生存期(15.50±6.35)d较Ⅱ组(6.50±3.11)d明显延长,且前者移植肾形态学观察和功能状态均明显优于后者.结论:MSCs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对早期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1只中国小型家猪,应用闭胸经股动脉介入法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术后动物左室射血分数(LVEF)<45%、B型钠脲肽(BNP)水平>100pg·ml-1为心力衰竭建模成功.随机将动物分为实验组(n=11)和对照组(n=10),术后2周内实验组及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途径分别移植MSCs及磷酸盐缓冲液,8周后,行心脏彩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及BNP检查,观察心功能的改变.同时,选择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45%,BNP>100pg·ml-1]患者8例,发病2周内经皮冠状动脉途径植入MSCs,术前及术后8周行心脏彩超、ECT及BNP检查,监测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动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头和7头猪造模成功;心脏彩超结果显示:实验组MSCs移植后LVEF由(39±1.70)% 增加至 (51±3.52)%,ECT心血池显像显示LVEF由(35.08±3.12)% 升高至 (52.15±1.21)%,BNP水平由移植前的(298±17)pg·ml-1下降至(87±15)pg·ml-1;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改变.临床观察显示:MSCs移植后患者心脏彩超显示LVEF由(34.06±2.13)%增加至(52.08±1.02)%,ECT心血池显像显示LVEF由(34.12±3.09)%增加至(53.03±1.01)%,BNP水平由(326±34)pg·ml-1降低至(101±7)pg·ml-1.结论 自体MSCs移植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该研究拟探讨体外培养的永生型免骨髓间质干细胞(rBMMSCs)是否有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以及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iated receptor,PPAR)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表达的变化.方法 无菌条件下提取兔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间质干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采用RT-PCR检测PPARγ和LPL mRNA的表达.结果 反复传代4个月后永生型rBMMSCs仍然具有稳定的增殖能力,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70.2±8.2)%的永生型rBMMSCs分化成脂肪细胞,RT-PcR检测表明PPARγ和LPL mRNA分别在第6天和第7天表达突然增强,成脂诱导第14天PPARγ表达比第7天显著增强.结论 采用本方法 提取的rBMMSCs在体外培养4个月后仍具有稳定的增殖和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能力.本方法 简易可行,本法所提取的细胞可作为研究脂肪细胞早期分化的理想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传代扩增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试验分三组(A、B、C组),经阴囊上静脉向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C组)的大鼠移植标记BrdU的BMSCs 1~1.5x106,同时向肝损伤组(B组)的大鼠移植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BrdU 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移植2周A组、B组动物存活率、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组(C组)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 细胞分布,A组与C组相比,A组BrdU 细胞数较多,分布更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受损的肝脏及正常肝脏定植,定植的数量可能和肝脏是否受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肺气肿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肺气肿组、肺气肿+MSCs治疗组,每组30只.在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并烟雾暴露,建立肺气肿大鼠模型,然后将培养的MSCs经尾静脉注入到肺气肿大鼠体内.观察移植后大鼠肺组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含量.结果 肺气肿组、肺气肿+MSCs移植组均出现肺气肿样病理改变,但后者较前者明显减轻.与肺气肿组比较,肺气肿+MSCs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MSCs移植对肺气肿大鼠有保护作用.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s) transplantation on plasma TNF-α levels in rats of pulmonary emphysema. Methods Thi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es:normal control group, pulmonary emphysema group, pulmonary emphysema +MSCs transplantation groupe. The pulmonary emphysema model of rats were established by intratracheal instilla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 twice and daily exposure to smog. Bone marrow MSCs were infused through tail vein. Morphologic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s were observed. The level of plasma TNF-α were dectected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Destruction of alveolar walls was observed in rat lungs from pulmonary emphysema group and pulmonary emphysema +MSCs transplantation group. MSCs transplant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the emphysematous chang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TNF-α between pulmonary emphysema group and pulmonary emphysema +MSCs transplantation group were observed. Conclusions MSCs therapy show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pulmonary emphysem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6例脊髓损伤患者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脊髓伤患者术后ASIA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10例出现运动、感觉方面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出现不同程度感觉方面的改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对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经静脉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用改良的Allen’s WD法建立脊髓(T12节段)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bFGF在各组大鼠脊髓中均呈阳性表达,损伤后对照组与BMSCs移植组各个时点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组(P<0.05),7d最高,后渐下降,但21d表达仍高于正常。其中B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各个时点的bFGF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M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有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永生化的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rvegrowthfactor,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制备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A组)、BMSCs移植组(B组)和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组(C组)。治疗后2、4、6周,每组动物分别进行联合行为评分(GBS)、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双下肢功能测定(爬坡试验),评价脊髓损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时间的延长,B组GBS、MEP、SEP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与其它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BDNF基因修饰后永生化的BMSCs移植能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Bai JZ  Liu ZJ  Ding WM  Xu GH  Shen L  Wang F  Tian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9):2060-2064
目的探索脊髓内移植神经前体细胞的无创性活体示踪方法。方法培养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检测hNPC-TERT多巴胺D2受体在体内外的表达,移植于兔正常脊髓后,以D2受体拮抗剂^11C-raclopride作为示踪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显像示踪兔活体脊髓和离体脊髓内移植的hNPC-TERT。HeLa细胞移植于脊髓作为对照组。结果体外培养和脊髓内移植第2天的hNPC-TERT表达D2受体。静脉注射^11C-raclopride后PET显像,兔活体脊髓和离体脊髓内hNPC-TERT移植部位放射性积聚,对照组仅见本底影像。PET图像中,hNPC-TERT移植部位标准化摄取值明显高于Hela细胞移植部位(P〈0.05)。离体脊髓放射性剖面曲线分析及脊髓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了PET显像结果。结论以^11-raclopride为示踪剂,PET显像可以示踪到脊髓内移植第2天的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PC-TERT。提供了一种以特异性表面标志为靶点进行PET显像的移植干细胞活体示踪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至今尚无完全修复损伤脊髓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有望从根本上修复损伤的脊髓。而在所有干细胞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最佳的移植选择。动物研究已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巨大的脊髓损伤修复潜力,但临床转化并不顺利。本文将着重讨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修复机制,以及临床最佳移植途径、剂量、时机和临床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人脐血间质干细胞在脑创伤大鼠脑内移植后的迁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人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脑内移植后的分布和移行,为细胞移植治疗脑创伤奠定基础.方法:健康孕妇顺产脐血经分离、培养得到人UCB-MSCs,并用Hoechst33258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的大鼠脑创伤模型,将已标记的人UCB-MSCs移植到大鼠的脑损伤区.一段时间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能够长时间存活,移植细胞与宿主细胞有很好的相容性,移植后3周细胞发出蓝白色光,沿移植道呈条带状分布,细胞在条带中央较为密集,在条带周围细胞分布逐渐稀疏.移植后6周,损伤组织中可见荧光标记的细胞,细胞分布较3周时稀疏.结论:人UCBMSCs脑内移植后,能够成活并向脑损伤区迁移,与宿主脑组织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及术后相关问题的处理经验。方法:对91例脊髓损伤患者行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术后相关问题的处理和恢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1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ASIA评分的平均数较术前提高,其中41例出现运动、感觉、影像学、神经电生理方面的不同改善;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12例出现神经电生理方面的改善;6例无变化。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未出现明显不良毒副反应;1例严重复合伤患者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安全有效,术后相关问题的正确处理是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CI)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结合免疫治疗为主,但是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干细胞能发挥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特点,因而近年干细胞治疗SCI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获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嗅鞘细胞和间质干细胞用于治疗SCI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Allen′s打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移植组和移植组,每组30只。于脊髓损伤后1周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组大鼠分别于损伤后第1 d、3 d、1周及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采用BBB评分法对行为学进行评价。并于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切片观察Brdu标记的细胞能否迁移到损伤区。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 d,3组实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皆为0分;细胞移植1周后移植组动物BBB评分为5.6±0.6,对照组和假移植组动物BBB评分分别为5.3±0.4和5.2±0.6;细胞移植2周后移植组、假移植组和对照组BBB评分分别为11.3±0.9、6.4±0.5和6.5±0.8;4周后3组实验动物评分分别为13.4±0.9、8.3±0.6和8.5±0.7;在损伤部位出现了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结论:经静脉移植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到损伤区并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