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动脉弹性与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人选研究对象共103例,分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又分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三组);所有入选病例超声检测升主动脉弹性(僵硬度指数B、动脉扩张性AD)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测量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计算脉压PP及血管超负荷指数VOI。结果:高血压组的LVMI、VIO、β、P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VOI、PP、β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D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BP、AD是影响LVMI的独立因素;β、DBP、LVMI是影响AD的独立因素。结论:超声检测VIO、β、AD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心脏损害做早期判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应用超声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研究。方法:入选研究对象73例,分为健康组(34例)和高血压组(39例),所有入选对象超声检测升主动脉弹性(僵硬度指数β、动脉可扩张性AD、升主动脉前壁运动速度)、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FMD)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的僵硬度指数β、颈动脉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主动脉可扩张性AD、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ao以及肱动脉FM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亚临床血管病变。超声检测血管的亚临床病变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损害做早期判断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李维  夏豪  庞明  史文  苏卫红  郭清  梁湘琪  周芸 《广西医学》2010,32(4):398-40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30例根据脉压指数(PPI)分为A组68例,B组62例。统计并计算各组的性别、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脉压指数(PPI)、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短轴缩短率(EF)、射血分数(FS)。结果年龄、病程、PPI、PP、SBP与LVMI呈正相关(P〈0.01),而DBP与LVMI负相关(P〈0.01)。PPI≥0.5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PI〈0.5的患者(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和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按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男〉120g/m^2,女〉115g/m^2,将24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64例)和非左心室肥厚组(178例),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24h平均脉压(PP)、白天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和非左心室肥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VMI与年龄、SBP、PP显著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结论PP增大与高血压患者LVH密切相关,是LVMI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程华  顾莹辉  王秀娟 《西部医学》2014,(3):339-340,34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弹性指标僵硬度指数(β)、脉压差(PP)、动脉扩张性(A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78%(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61.11%,对照组显效率为50.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降低血管僵硬度指数和脉压差,增加动脉扩张性,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动脉PP水平分为高脉压组(PP≥60mmHg)和低脉压组(PP〈60mmHg),并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各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计算PPI,并行肢体动脉测量检查,以baPWV作为动脉硬化的评价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PP和PPI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高脉压组患者的PPI(0.48±0.05)显著高于低脉压组(0.39±0.05)和对照组(0.38±0.03)(均P〈0.05);高脉压组和低脉压组的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脉压组的baPWV(1883.62±326.51cm/s)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584.43±267.91cm/s)(均P〈0.05)。调整年龄后,PP、PPI和收缩压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447,0.209,0.484;P〈0.01,P〈0.05)。结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及PPI与baPWV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LVMI。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男性患者血尿酸水平、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均P〈0.01);但多元回归分析示,仅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偏回归系数β=0.395,P〈0.05)。结论:血尿酸是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预测指标,它可能参与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熊峰  蒋晖  冯坤  王淑珍  蔡琳 《西部医学》2012,24(8):1542-1544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早期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60例(A组),其中无左室肥厚者30例(A1组),左室肥厚组30例(A2组),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B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Tei指数,测定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组与B组相比,Tei指数及Homa IR增加(P〈0.05),LVMI高于对照组(P〈0.05);A2组与A1组比较,Tei指数及Homa IR增加(P〈0.05),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R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形成密切相关,Tei指数可用于早期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室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按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BP)进行分组比较,以MBP≤110mmHg及〉110mmHg分别分成两组,再以PP≤60mmHg及〉60mmHg分别分成两个亚组。结果 MBP相同,PP不同,LVMI差异有显著性。MBP不同,PP相同,LVMI差异无显著性。PP增加LVMI增加,LVMI与SBP及PP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清  关浩增  莫永秀  杨珈玲 《广西医学》2005,27(11):1723-1726
目的探讨应用Tei指数评价不同脉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方法对6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24例血压正常老年人对照者进行24h动态平均脉压(24hMPP)测定,按24hMPP不同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4hMPP〈60mmHg组(Ⅰ组,32例)和24hMPP≥60mmHg组(Ⅱ组,30例)。所有观察时象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内径(IVS、LVPW、LVDEd)。计算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比(E/A)、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主动脉射血时间(ET)、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指数。结果Ⅱ组LVEDd与Ⅰ组和时照组比较增大(P〈0.05)。Ⅰ、Ⅱ组IVS、LVPW、LVMI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Ⅰ、Ⅱ组E/A与时照组比较减小(P〈0.05),Ⅱ组减小更为明显(P〈0.05)。Ⅰ、Ⅱ组的IVRT、Tei指数较对照组延长(P〈0.05),且Ⅱ组的延长幅度比Ⅰ组大。脉压与IVRT、Tei指数正相关(r=0.48,r=0.47,P〈0.05),与EF、E/A轻度负相关(r=-0.32,-0.36,P〈0.05)。结论脉压增大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功能。Tei指数能直观、简便、敏感、综合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测定EH伴LVH(EH+LVH组,n=30)和不伴LVH(EH组,n=27)者缬沙坦治疗2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n=30)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MI)及血浆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EH组比较,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VMI及ET-1水平较高;LVMI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r=0.413,P<0.05).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1水平均下降;EH+LVH组LVMI下降明显(P<0.01),EH组未有变化(P>0.05).结论ET-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廖成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65-1668
目的: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法:选择31例DN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DN组)和64例非DN的ESRD患者(non-DN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测定血压及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①DN组的脉压(P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显著高于non-DN组,DN组在白蛋白、肌酐明显低于non-DN组;②超声心动图发现DN组在左房内径(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高于non-DN组,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和E/A无显著差异。③相关分析发现LAD与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T)、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正相关;LVMI与收缩压(SBP)、PP、血磷、LAD、LVPWDT、IVSDT、LVEDD显著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负相关。结论:终末期DN患者展现出显著的左房扩大和左室肥厚(LVH)。对于DM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逆转LVH,降低心血管死亡。  相似文献   

13.
徐育红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4,26(6):407-4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利钠肽及左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将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分别进行了PWV、血心房利钠肽(ANP)、脑钠肽(BNP)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的PWV、ANP、BN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非杓型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杓型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P、BNP浓度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68,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往往伴有外周血管及心脏靶器官损害,PWV值及利钠肽水平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及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以及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的逆转情况,探讨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LVH与逆转的一项临床生化指标。方法筛选EH伴LVH组患者56例,EH无LVH组患者66例及正常血压对照组36例,予以EH患者贝那普利5~20 mg治疗24周,分别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和BNP,并对BNP和LV-MI、E/A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患者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EH伴LVH者BNP浓度明显高于EH无LV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EH伴LVH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密切相关;BNP浓度的测定可望作为判断EH患者LVH与逆转的一个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耐受性。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于服药前及服药后6、12、24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量(CO)、A峰/E峰比值。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均有血压的下降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改善作用,但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二药均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量(LVM)和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其间的关系。方法 76例EH患者被随机分为各3 8例的Ⅰ(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Ⅱ组(口服利尿剂),超声研究受检者治疗12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结合高频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RH)及非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DING)。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Ⅰ、Ⅱ两组患者的LVMI(142.02±30.79)、(138.23±32.19)g/m2较正常对照组(82.48±25.24)g/m2增大(P〈0.0001),血压增高,而DIRH(5.63±2.15)%、(6.15±2.58)%较对照组(13.19±2.72)%显著减小(P〈0.0001),DING、年龄、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两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LVMI减小(142.02±30.79)g/m2VS(87.23±16.26)g/m2(P〈0.0001),DIRH增大(5.63±2.15)%VS(12.86±2.48)%(P〈0.0001),而Ⅱ组LVMI、DIRH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Ⅰ、Ⅱ两组相比,前者的左室重量指数变化率(LVMICH)、DIRH及其变化率(DIRHCH)较后者显著增大(P〈0.05);血压、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患者治疗前的LVMI与DIRH之间、LVMICH与DIRHCH间均呈良好相关性(r=-0.59;0.7 1,P〈0.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增加与内皮功能障碍相关,辛发他汀可以抑制患者左室重量增加并同时显著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及Q-T间期离散度(QTc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9例门诊及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室重量指数、QTcd及BPV等相关参数.结果:LVH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数为(158.68±23.57)g/m2,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P<0.001);LVH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校正QTcd均明显高于LVH组(P<0.01~P<0.001).结论:老年患者高血压LVH与BPV有关,LVH是心律失常、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BPV可作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依据Keith-Wagener眼底分级法分为对照组(29例)、Ⅰ~Ⅱ组(56例)和Ⅲ~Ⅳ组(15例),比较3组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轻度、中度、重度)及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对照组、Ⅰ~Ⅱ组、Ⅲ~Ⅳ组轻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55.17%、21.43%、6.67%,中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31.03%、30.36%、26.67%,重度高血压比例分别为13.79%、48.21%、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8,P=0.019).对照组、Ⅰ~Ⅱ组、Ⅲ~Ⅳ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等心功能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742,P=0.002)、LVMI(r=0.674,P=0.028)、IMT(r=0.598,P=0.014),与LVEF呈负相关(r=-0.623,P=0.035).结论 眼底血管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及心脏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及靶器官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