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若鹏  邵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77-979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oy transfer,IVF- 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种助孕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1对夫妻进行 61个周期 ( IVF31周期 ,ICSI30周期 ) ,比较两组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组平均每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卵数、卵裂数、移植胚胎数与 IVF组相似 ( ICSI组为 9.31、6.40、5 .63、2 .71 ;IVF组为 1 0 .0 2、7.5 3、5 .91、2 .69。 P>0 .0 5 ) ;ICSI组平均每周妊娠率与IVF组相似 ( ICSI组 36.7% ,IVF组 38.7%。 P>0 .0 5 )。结论 :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与常规 IVF治疗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临床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05周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成功率的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IVF- ET1 0 5周期患者的年龄、病因和获卵数对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影响。结果 女性年龄是影响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年龄 <3 3岁者临床妊娠率 3 0 .7% ,≥ 3 3岁者临床妊娠率 2 0 .1 %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胚胎质量均下降 ,妊娠率降低。结论 女性年龄是影响IVF- 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促排卵药物以国产药为主,通过改进超排卵方案、胚胎操作环境及胚胎培养方法,对84例不孕症患者实施IVF—ET。结果:完成IVF—ET85个周期,周期妊娠率43.53%,周期临床妊娠率达37.53%。结论:改进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是安全、有效的,能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 -ET)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的疗效。方法  74例不孕患者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 ,B超监测卵泡成熟后 ,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 ,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并作胚胎移植。结果  74例共 77个治疗周期中 10 0 8个卵泡发育 ,获卵数 886个 ,获卵率87.90 % ;受精 6 8个 ,受精率 6 8.6 2 % ;5 88个卵裂 ,卵裂率 96 .71% ;移植数 30 0个 ,平均移植胚胎数 4.17±0 .77个。 77周期获临床妊娠 2 8例 ,妊娠率 36 .36 % ,已成功分娩 4例 ( 3例IVF -ET ,1例ICSI)。随访母婴良好。结论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疗效肯定 ,男性严重少、弱精患者可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方法 2 9例均用超促排卵方法 ,经阴道向输卵管内插管注入卵母细胞和精子 ,其余卵母细胞行体外受精培养 ,于取卵后 48h将胚胎移入宫腔内。结果2 9例患者共 32个治疗周期 ,每周期平均植入卵子数 (3 4± 0 9)个 ,植入胚胎数 (3 3± 1 1)个。 32个周期中 12次妊娠 (37 5% ) ,其中宫内孕 8次、输卵管妊娠 4次 ;2次胚胎停止发育 ,6例已足月分娩。结论联合应用经阴道配子移植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治疗至少一侧输卵管正常的不孕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妊娠。  相似文献   

6.
对IVF超促排卵周期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评价IVF-ET治疗不孕症的效果,分析IVF-ET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个IVF治疗周期结局.28例不孕症患者接受GnRH-a结合FSH/hMG或CC结合hMG等药物进行超促排卵后,将卵细胞在体外授精(IVF),取卵后2 d进行胚胎移植(ET).ET 2周后测血或尿HCG,6周后B超监测胚胎情况.结果 28例患者中,2例因未取到卵细胞而终止周期,1例仅得到1枚卵进行宫腔内配子移植,其余25个周期获得胚胎移植,其中临床妊娠9例,生化妊娠后流产2例,14例未获得妊娠.临床妊娠率为36.0%,生化妊娠率为44.0%,胚胎着床率16.4%.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除外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受精率、卵裂率、高质量胚胎率、平均ET数等无明显差别,但临床妊娠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未妊娠组,卵泡生长数和平均获卵数也多于未妊娠组,而胚胎移植率低于未妊娠组.输卵管积液、移植管插入困难、子宫内膜薄、子宫形态异常等情况仅见于非妊娠组.此外,临床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在促排卵方案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IVF-ET治疗不孕症是有效的,IVF-ET失败的原因主要与促排卵方案、患者对超排卵药物反应低、空卵泡综合征、输卵管积液、移植困难及子宫内膜或子宫形态异常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质的未见原核胚胎(0PN-E)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的移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助孕且无2原核胚胎(2PN-E)或2PN-E极少的98个新鲜周期,于取卵后第2天或第3天全部或部分移植优质的0PN-E,随访其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继续妊娠率。结果全部或部分移植0PN-E的生化妊娠率为41.84%,临床妊娠率为35.71%,着床率24.22%,继续妊娠率75.61%。结论在IVF-ET治疗周期中,对于2PN-E极少或无2PN-E的周期,0PN-E可作为备选移植胚胎。  相似文献   

8.
宋韬  刘柳  周枫  林小娜  张松英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1):2928-2930
目的 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替代新鲜胚胎移植作为超促排卵体外受精周期首次移植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促排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134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169个、冻融胚胎移植作为首次移植周期172个.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因素与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冻融胚胎移植替代新鲜胚胎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移植组(63.4%vs 49.4%,P<0.01).年龄、移植优质胚胎数、移植时机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与临床妊娠率密切相关.将移植优质胚胎数和年龄因素校正后显示冻融胚胎替代新鲜胚胎首次移植妊娠优势比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35岁或获卵数≥15个分别分层分析显示,冻融胚胎替代新鲜胚胎移植均优于新鲜胚胎移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冻融胚胎移植替代新鲜胚胎移植作为超促排卵周期首次移植可获得较常规移植方案更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04个常规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超排卵治疗周期资料。方法:使用Buserelin/Metrodin-HP/HCG方案或Decapeptyl/Metrodin-HP/HCG方案超排卵、监测卵泡发育及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精子优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与黄体期支持等过程。结果:总获卵率86.45%,平均每周期获卵9个,受精率75.8%,卵裂率96.4%。268个胚胎移植周期中83例获临床妊娠,临床妊娠率31.5%,其中5例流产;河南省首例常规试管婴儿于1999年6月23日顺利分娩,至2000年11月已分娩43例58个婴儿,1例早产死亡,另有35例,在妊娠中。结论:作者建立的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用于治疗妇性原因的不孕症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囊胚培养及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囊胚培养及移植技术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IVF ET的 2 4例患者共 2 92个卵子采用Quin’s培养基 +10 %人血清白蛋白进行序贯培养及囊胚移植 ,与传统培养 D3(第3天 )移植进行比较 ,分析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及妊娠率 ,采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囊胚培养组移植胚胎数明显低于传统培养组 (P <0 0 0 1) ,而妊娠率略有提高。并于 2 0 0 2年 2月 8日诞生了贵州省首例囊胚培养及移植的试管婴儿龙凤胎。结论 :采用适合的培养液进行囊胚培养 ,可减少胚胎移植数目 ,提高IVF ET的妊娠成功率 ,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