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药物性肾损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晓忠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T0001-T0001
近年来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某些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急慢性肾衰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儿童发生率更高,占急性肾衰第1位。许多临床医师对药物所致肾损害认识不足,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肾脏病变不易早期发现,且药物造成的肾损害常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临床医师常将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与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威逊  杨友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82-884
药源性肾脏疾病(drug-induced kidney disease,DIKD)的增多是近年肾脏疾病谱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可由多种类型药物引起,临床及病理表现具有多样性的一类特殊肾脏疾病。儿科以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致的过敏反应。许多抗生素具有潜在肾毒性,其损害作用常随剂量增大、疗程延长而加重,尤其在大剂量联合用药,或不合理、滥用药物时尤为突出。现将几种常见的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结合有关文献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是由儿童肾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特征和药物结构与功能特征所决定的。肾脏微血管网络和肾小管-肾间质的分布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间质性肾损害非常多见。药物性肾损害发病机制包括细胞毒性(坏死或凋亡)、缺血性损伤和免疫性损伤,但由于各种药物之间化学结构和药理学差异,具体的单个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发生机制也有所不同,该文回顾了几种常见抗生素(头孢类、氨基甙类、万古霉素、碳青霉素类、两性霉素B)、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环孢素A相关性肾损害发病机制的主要特征,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contrastmedia)引起肾损害的最早报道至今已60余年,但对造影剂所致的肾损害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常称之为造影剂肾病(contrast nephropathy,CN)、造影剂相关肾病(contrast medium—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造影剂肾毒性(contrast nephrotoxicity)等。一般认为CN是指在能除外其他因素导致肾功能减低的前提下,因应用造影剂后所出现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导致肾损害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据统计,C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的急性肾衰竭的第3位常见原因。有关儿童CN的报道尚少,但也可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现就CN的有关临床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998年12月~2003年12月临床诊断为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12例患儿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结论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要重视病史的询问,严格掌握指征,注意剂量、疗程、患儿的年龄及机体状态,尤其对有脱水、肾脏病史者。用药期间须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不仅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而且该类抗生素的14元环、15元环药物可以改善气道慢性炎症,并对过敏性气道炎症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因此,MA被国外一些学者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本文通过对比观察6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用阿奇霉素,发现两组患儿在咳喘症状及哕音消失时间上有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998年12月~2003年12月临床诊断为药物相关急性肾衰竭12例患儿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病理改变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结论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要重视病史的询问,严格掌握指征,注意剂量、疗程、患儿的年龄及机体状态,尤其对有脱水、肾脏病史者。用药期间须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早期应用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临床已有报道。为此我们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尿微量白蛋白(MA)和尿α1-1微球蛋白(α1-MG)的变化,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方面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相关的急性胰腺炎五例宓越群,顾龙君,许怀琪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儿童医院左旋门冬酷胺酶(L-ASP)是治疗小儿白血病的关键药物之一。但由于该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AP),病死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L-ASP所导致AP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主要因素,尽早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时采取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208例均行尿常规、离心后镜检等检测。结合患儿用药史、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血尿的前3位药物为解热镇痛药79例(38.0%)、抗感染类68例(32.7%)、中草药类26例(12.5%)。病例均有离心镜下血尿,肉眼血尿69例(33.2%)。肾功能不全或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者18例,急性肾衰竭6例,尿毒症2例。除1例死亡,1例转为慢性间质性肾炎外,肉眼血尿24 h内消失28例,其余在8 d内全部消失;镜下血尿3 d内消失89例,〉3-7 d消失92例,其余病例在7个月内消失。随访6个月-2 a血尿无复发。结论小儿药物性血尿若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及正确处理并发症,多预后良好。对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后果不能忽视,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检测与临床中国医大二院血液研究室(110003)张红,康绍婵中国医大二院儿科(110003)郭静坤,郝良纯目前,化学疗法仍然是治疗各种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可能与其膜表面相关抗原不...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系统性小血管炎,肾脏受累者占20%-100%,紫癜所引起的肾损害即称之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近年来重症的HSPN已成为导致儿童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发病。现将重庆市中医院肾内科收治1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北京儿童医院(100045)胡仪吉WHO在80年代就制订了有关防治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策略,即ARI病例管理和临床管理。我国自80年代后期在妇幼卫生示范县工程中,开始推广此ARI防治规划,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14.
关木通致小婴儿急性肾衰竭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例院前应用关木通(AMK)婴儿引起的肾损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2例AMK引起的肾损伤小婴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该病发病机制、防治和预后进行评价。结果2例患儿均出现严重急性肾衰竭(ARF),预后不良。结论AMK引起的婴儿肾损伤病情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和预后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肾损害临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发生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58例HS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免疫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58例HSP患儿查出肾损害26例(44.8%),肾损组男女比例1.6:1,紫癜反复16例(61.5%),而胃肠道症状20例(76.9%),其中便血8例(30.8%);非肾损组32例,男女比例0.52:1,紫癜反复5例(15.6%),有胃肠道症状8例(25.0%),其中便血1例(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肾损组和非肾损组免疫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gA、CD8均升高,CD4、CD4/CD8均降低,以肾损组尤为明显。结论肾损害与性别、紫癜反复、胃肠道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血清IgA升高及T细胞亚群紊乱程度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静脉给药的间隔时间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抗生素静脉给药的间隔时间问题河北省儿童医院(050031)胡皓夫危重症细菌感染时,常需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并迅速分布到作用部位发挥作用,是危重症患儿可靠的给药途径。但抗生素静脉给药的间隔时间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医生将全日...  相似文献   

17.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方案中的重要药物。随着此药的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次数的增加,其副作用也相应增加。尤其是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预后差,临床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窒息新生儿肾损害及一氧化氮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茜  徐虹  周蓓华  陈超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8):457-458,485
为了解机械通气治疗的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窒息程度与肾损害的关系。并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对肾脏的影响。对机械通气治疗的41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19例,重度窒息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同时予以NO吸入治疗。结果显示:41中17例(占41.5%),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重度窒息患儿肾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患儿(P=0.014)。予以NO吸入治疗的窒息患儿肾损害的改善较未予以NO吸入治疗者明显,9例未用NO吸入治疗的肾损害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后2例肾损害好转,5例无好转,另2例未随访,8例用NO吸入治疗的肾损害患儿在NO吸入治疗后肾损害好转6例,另2例未随访,提示窒息新生儿肾损害的发生率相当高,而NO吸入治疗能较明显的改善窒息后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与肾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勇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2):890-892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日益广泛,有关中草药引发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年增多。肾脏因其所司功能和独特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不良反应易伤及的器官。中草药的肾毒性由来以久,1964年吴松寒首先在国内报道2例因过量服用木通致急性肾衰竭,陆续又有相关病例报道,但均未能引起重视。直至1993年比利时Van-herweghem等在国际上提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引起人们对中草药肾损害的普遍关注。一项对1980~1996年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7年间国内共有68篇252例有关因中药导致肾损害的临床报道,主要涉及雷公藤、木通、山慈姑、鱼胆、斑蝥、蜈蚣等原药和中华跌打丸、板兰根注射液、冠心无忧片、三黄片等中成药制剂。所以,对中药(草药及成药)导致肾损害应切实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已在各种炎性反应综合征中测到。健康人PCT<0.1g/L,对细菌内毒素反应可升高1700倍。研究目的是测定PCT在发热性尿路感染(FUTI)中的水平,并以99mTc-二流基丁二酸(DMSA)核素显像确定的肾损害严重程度对照,评价其预测肾损害能力。方法以急性肾盂肾炎征象住院的80例患儿纳入研究.治疗前测定PCT,C反应蛋白(CRP)和WBC。PCT>0.6g/L,CRP>10mg/L为异常。入院5天内DMSA显像.肾损害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