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不育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及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9例不孕不育患者及67例健康对照者宫颈分泌物中UU、CT感染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不孕不育患者UU、CT感染率及AEMA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UU、CT感染阳性患者AEMAb阳性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1)。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与UU、CT感染密切相关,且UU、CT感染可能产生AEMAb,进一步加重不孕不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病例标本297例,进行UU培养和CT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297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35.7%,且女性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CT阳性率3.7%;UU+CT混合感染占3.4%。UU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阳性率和UU+CT混合感染率(P均〈0.01)。UU、CT和UU+CT感染率,男性和女性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以20~40岁最高。结论:UU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感染因素,CT次之,且青壮年感染最多。  相似文献   

3.
胡福福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9):163-164
目的:探讨不育不孕夫妇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情况及夫妇间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0对不孕不育夫妇为不孕不育组,116对已生育的健康夫妇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生殖道UU和CT检测。结果:不孕不育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27.10%,CT阳性率为39.60%,UU、CT混合感染(UU+CT)阳性率为11.90%;对照组中丈夫UU阳性率为8.60%,CT阳性率为7.30%,UU+CT阳性率为3.6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不育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29.2%,CT阳性率为39.60%,UU+CT阳性率为13.10%;对照组中妻子UU阳性率为9.50%,CT阳性率为11.30%,UU+CT阳性率为4.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不育组夫妇间UU和CT感染均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生殖道UU和CT感染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对于不孕不育夫妇行病因学检查时均应常规行UU和CT检测,以指导不孕症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ASA)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法分别对215例不孕妇女(观察组)和141例不育男性患者(观察组)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同时分别选择61例正常妇女和45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不孕症及不育症观察组UU、CT、ASA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孕及不育组中ASA阳性患者UU、CT感染率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UU、CT感染及ASA有关,ASA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1207例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性病病原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医院性病和妇产科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球菌(NG)所致的感染情况,确定性传播疾病(STD)防治的高危人群。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荆州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性病门诊和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 207例STD疑似患者留取的分泌物CT、UU、NG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其混合感染的情况。结果:3种性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48.30%,女性(56.28%)明显高于男性(29.75%)(P〈0.01),男性CT-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UU-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女性(P〈0.01);女性CT+UU、UU+NG、CT+UU+NG 3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病原体总感染率以18~50岁年龄组较高(P〈0.01),各年龄段NG-DNA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NA、UU-DNA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州市中心医院STD疑似患者CT、UU、NG等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较高,总阳性检出率为48.30%,混合感染率较高,感染年龄以18~40岁者居多,女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衣原体 (chlamydiatranydia ,CT)感染与抗子宫内膜抗体 (antiendometriumantibody ,AEMAb)的关系 ,以揭示抗子宫内膜抗体产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不孕妇女 14 7人 ,其中原发不孕 79人 ,继发不孕 68人 ;并选择健康已孕妇女 70人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行UU、CT的DNA检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AEMAb。结果不孕组UU、CT感染率、AEMAb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均 <0 .0 5 ) ;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UU、CT、AEMAb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不孕组中AEMAb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UU、CT感染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UU、CT感染及AEMAb均可造成女性不孕 ,AEMAb的产生与UU、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生殖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对185例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宫颈分泌物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进行检测。结果:不孕症患者中CT阳性率为28.65%、UU阳性率为37.84%、CT且UU阳性率为11.35%、CT或UU总阳性率为55.14%,对照组CT阳性率为8.00%、UU阳性率为15.00%、CT且UU阳性率为2.00%、CT或UU总阳性率为21.00%。两组比较CT阳性率、UU阳性率、CT且UU感染率以及CT或UU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UU单独感染或混合感染与不孕症有关,可能影响正常受孕,且UU感染较CT感染与不孕症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8.
刘孟涓  李秋红  李春莉 《西部医学》2022,34(12):1863-1867
分析近五年重庆地区成年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1284例患者样本,包括生殖道拭子、精液和前列腺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同时检测CT、UU两种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UU及CT+UU混合感染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4.51%(509/11284)、43.31%(4887/11284)、2.75%(310/11284)。UU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01)。女性的各项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男性(均P<0.001)。不同年龄段患者中,18~<30岁低育龄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均显著高于30~45岁高育龄组患者(均P<0.001)。不同类型样本中,男性尿道分泌物CT、UU检出率显著高于精液标本(均P<0.001)。不同诊断的男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CT、UU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查体者(均P<0.05),而不育症患者UU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查体者(P<0.05)。不同诊断的女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CT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查体者(P<0.05),而不孕症患者CT、UU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查体者(均P<0.05)。此外,重庆地区UU的冬季检出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而CT的秋季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夏季(P<0.05)。结论 近年来重庆地区成年患者生殖道CT、UU感染呈逐年加重趋势,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临床上可将CT、UU作为生殖道感染和不孕不育患者的常规筛查指标,同时应重视无症状患者的隐匿感染,加强季节性预防,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CT)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2例不孕症妇女进行UU、CT检测并与100例正常妇女进行时照,阳性患者夫妇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孕症妇女UU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及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01);尤其是不孕症组宫颈糜烂患者CT感染率为41.5%,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采用希舒美对夫妇双方同时治疗1疗程,UU、CT治愈率可达80.2%及90.1%。结论:UU、CT感染是女性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夫妇双方同时治疗可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叶联顺  万凌 《重庆医学》2004,33(9):1349-1350
目的研究支原体(UU)、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对女性不孕不育的影响.方法应用UU、NG培养法和CT快速免疫法技术分别对74例原发性和94例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NG检测.结果原发性/继发性不孕患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UU 37.8%/40.4%;CT 18.9%/34.1%;NG 1.1%/22.3%;UU CT 56.8%/74.5%;UU CT NG 1.1%/17%.结论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与不孕不育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继发性不孕不育患者尤为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5305例门急诊患者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脲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对近4年门急诊收治的15305例疑似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采集尿液或分泌物,使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NG、CT及UU。结果15305例患者中,NG、CT、UU阳性率分别为36.70%、13.20%和40.09%。女性患者CT、UU阳性率分别为16.09%、49.0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1.72%、35.93%(均P<0.05);男、女患者N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仅感染1种病原体11513例(76.57%),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体3522例(23.42%)。20~<30岁组患者NG、CT及UU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8.92%、46.02%、16.43%;40岁以上患者这3种病原体阳性率有所降低。结论近4年门急诊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较多,尤其是20~<30岁者。其中UU、NG阳性率较高,女性患者CT、UU阳性率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UU+CT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不同生物亚群、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与女性不孕患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100例不孕女性为不孕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UU培养,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并以多条带抗原基因为靶位设计引物将检测到的UU进行分群,应用ELISA方法检测AEMAb,同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孕组UU及其UU2生物亚群与AEM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孕组以UU2生物亚群为主,对照组以UU1生物亚群为主,而两组UU1生物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AEMAb阳性者UU及UU2生物亚群感染率明显高于AEMAb阴性者(P0.01),两者UU1生物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的发生与UU及AEMAb有关,UU1生物亚群可能是定植菌群,而UU2生物亚群则更易导致机体产生AEMAb引起不育。  相似文献   

13.
罗云  蒋锦程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30-1031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不孕妇女的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UU培养或金标法检测CT的敏感性。方法219例不孕妇女患者取宫颈分泌物,用荧光定量PER法检测219例分泌物标本UU的DNA,同时对196例标本进行CT的DNA检测。另选68例正常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支原体培养药敏试剂盒进行UU培养以及金标法检测C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检出UU阳性率39.7%(87/219),CT阳性率44.9%(88/196),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培养法检出UU阳性率为29.7%,金标法检测CT阳性率为27%,与PER相比,P〈0.05。结论输卵管不孕妇女生殖道UU和CT检出率较高,荧光定量PCR具有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对不孕患者CT和UU的诊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UU)不同生物群与抗精子抗体(ASA)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女性不孕者(观察组)及8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行UU及其生物群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ASA阳性率;分析UU与AS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UU及其T960生物群与AS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UU以T960生物群为主;对照组UU主要以Parvo生物群为主。两组Parvo生物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SA阳性者UU及T960生物群感染率明显高于ASA阴性者(P〈0.01),两者Parvo生物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不孕的发生与UU及ASA有关;T960生物群更容易引起不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原发性不孕症、继发性不孕症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2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102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不孕组UU的阳性率为41。18%(42/102),CT阳性率为31.37%(32/102),UU+CT阳性率为16.67%(17/102),对照组UU阳性率为11.76%(12/102),CT阳性率为8.82%(9/102),UU+CT阳性率为0.98%(1/102)。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引起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感染与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流产组与对照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并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流产组检测86例,CT阳性者33例,阳性率38.37%,UU阳性者38例,阳性率44.19%.CT及UU总阳性者20例,阳性率23.26%.正常妊娠组检测72例,CT阳性者13例,阳性率18.06%,UU阳性者8例,阳性率11.11%,CT及UU总阳性者4例,阳性率5.56%.流产组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妊娠妇女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是引起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和治疗的女性不孕症患者23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正常生育妇女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ASAB、EMAB、ACA及UU/CT。结果继发性不孕组ASAB、EMAB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原发性不孕组(P〈0.05)。继发性不孕组和原发性不孕组ASAB、EMAB、ACA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U/CT阳性患者ASAB、EMAB阳性比例显著高于UU/CT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自身免疫抗体在女性不孕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不明原因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应检测自身免疫抗体,以及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鹏 《伤残医学杂志》2014,(15):202-203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与4种免疫抗体(AsAb、AEMAb、AcAb、AovAb)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之间的1398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4种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423例,AsAb阳性率为9.2%。AcAb阳性率为12.2%. AEMAb阳性率为16.3%. AovAb阳性率为11.1%。继发性不孕患者763例,AsAb阳性率为28.3%。AcAb阳性率为37.2%. AEMAb阳性率为10.3%. AovAb阳性率为13.7%。习惯性流产患者635例,AsAb阳性率为28.1%。AcAb阳性率为22.3%. AEMAb阳性率为40.3%. AovAb阳性率为32.4%。结论:女性不孕不育与4种抗体的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13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衣原体检测结果。方法对13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衣原体检测,并与138例健康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CT阳性率为44.2%(61/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0/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从就诊开始就应该做病原学诊断,建议将CT检测作为有泌尿生殖道炎、不孕不育、异位妊娠患者的必检项目,以便医师选择性用药,提高疗效,对控制CT感染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丽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88-1588
目的了解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对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检查的29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45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宫颈分泌物UU及CT阳性率分别为38.93%和13.88%及15.77%和6.94%,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应常规进行UU、CT检测,对阳性者应给予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