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HPV的感染和其基因分型及主要感染型别情况。方法应用型特异PCR检测宫颈癌及其前病变的患者的HPV感染及其主要基因分型情况的分析。结果在本研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宫颈癌的HPV感染率为91.0%,CINⅠ/Ⅱ/Ⅲ的HPV感染率为73.3%,主要高危型HPV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33。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感染主要高危型HPV基因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33、HPV16在宫颈癌和CIN中的构成比随着宫颈病变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成诚  李珣  李明  蒋洁 《医学信息》2018,(19):40-4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关系密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是引发CIN及子宫颈癌进展和复发的重要病原学因素。本文从药物、物理、手术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对宫颈HPV感染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外周血IL-18的水平变化,分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细胞因子中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IL-18表达水平。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IL—18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宫颈癌患者IL-18表达降低,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患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病毒感染,全球范围内宫颈细胞学筛查正常者中HPV感染率高达10.4%[1],但仅少数感染持续存在,诱导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多数感染是暂时性的,可被自然清除.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的ZurHausen教授首先揭示了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明确了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根本病因[2].此后,宫颈癌和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 严重威胁广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引起宫颈癌的原因很多,但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根本致病因素.HPV通常在感染后能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本文就HPV持续性感染与子宫颈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特点及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对广东省怀集县12 148名自愿参加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的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宫颈癌初筛方法为高危型HPV检测,HPV16、18型阳性检出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其它高危型HPV阳性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大于或等于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者转诊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总检出率为9.83%,其中HPV16型阳性总检出率为1.17%,HPV18型阳性总检出率为0.49%。60~64岁的高危型HPV总检出率最高,为11.27%。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中67.39%与HPV16、18感染相关。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78.66人/10万,宫颈癌检出率为65.85人/10万,宫颈癌早诊率为82.61%。结论该地区农村绝经后妇女宫颈癌发病风险较高,应重视农村绝经后妇女的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7.
潘莉  潘伟 《医学信息》2010,23(18):3372-337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浸润性宫颈癌(ICC)中的表达,旨在提高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的诊断率。方法对就诊的有宫颈疾患的妇女794例,采用导流杂交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DNA检测。结果 HPV检测阳性113例,阳性率14.23%,其中单一型别HPV感染84例,占总数的74.33%,多型别感染的29例,占总数的25.67%,最常见的HPV基因型为52、16、58、18、53高危型感染率较低危型相比,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在宫颈病变筛查中HPV检测可提高细胞学检测的有效性,是早期诊断CINⅢ及ICC的一个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宫颈上皮细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宫颈癌筛查自愿接受宫颈HPV检查者宫颈标本41751例,年龄为14~95岁。采用凯普的导流杂交方法对宫颈上皮细胞标本进行15种高危HPV和6种低危HPV基因型检测,分析女性宫颈HPV感染状况。结果:41751例女性宫颈上皮细胞标本HPV总阳性率为17.485%,高危HPV型别前4位的分别是16、52、53和58,低危HPV型别前4位的分别是6、11、42和43。结论:凯普的导流杂交膜HPV各基因亚型位点分布对女性宫颈HP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是一类小双链DNA病毒,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其发现是肿瘤病因学研究中的重要成就之一。HPV仅感染人类上皮组织,根据组织亲嗜性的不同,可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根据HPV致瘤性的高低,又可将黏膜型HPV分为低危型(low risk HPV, LR HPV)和高危型(high risk HPV, HR HPV)。LR HPV主要引起生殖器乳头状瘤和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而HR HPV则主要引起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癌。HR HPV可以通过基因整合及对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端粒酶活性等产生影响等多种机制导致宫颈上皮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瘤病毒 (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 DNA病毒 ,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 ,引起感染部位发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DNA序列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等 ,HPV可分为许多型别。目前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超过1 0 0型 [1] ,其中感染人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 3 5个型别 [1] ,根据其致瘤性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 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约 80 %的宫颈癌与四个型别的 HPV感染有关 ,分别是 HPV1 6、1 8、3 1和 45型 ,其中 50 %的宫颈癌与 HPV1 6感染有关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宫颈癌、尖锐湿疣等HPV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有HPV感染临床检测指征(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女性标本901例,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阴道分泌物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901例标本HPV阳性率为41.73%,其中单纯高、低危型HPV和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率分别为60.90% (229/376)、23.67% (89/376)和15.43%(58/376);高危型HPV感染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为26.39%~42.19%,低危型HPV感染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为8.96%~39.19%,各型均呈现“U”型趋势.结论 各年龄段主要感染型别为HPV16.低年龄段以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为主,≥55岁以单纯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单纯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病变宫颈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的表达,探讨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病理切片诊断,以免疫组化作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变宫颈中HPV16/18型DNA拷贝数,以及HPV16/18型E7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慢性宫颈炎患者中HPV16/18型感染率低(7.4%).宫颈管上皮内瘤样变(CIN)组HPV16型感染率较高为69.6%,宫颈癌患者巾为72.7%.HPV16型DNA的拷贝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中与病理分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宫颈癌患者中,病毒DNA的拷贝数明显升高,二者差异明显.CIN轻度(I)、中度(Ⅱ)、高度(Ⅲ)组和宫颈癌患者中,HPV16 E7基冈的表达率分别为0、37.5%、42.9%、63.6%.统计学分析表明,HPV16 E7 mRNA的拷贝数与病情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感染者中主要以HPV16型为主,HPV18型较少.宫颈癌患者中HPV16 DNA拷贝数明显高于CIN Ⅱ、Ⅲ组,HPV16型E7 mRNA在宫颈癌中表达率及表达量明显增加并与宫颈癌变呈正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适合临床宫颈病变病毒的筛查与检测.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 尤其是高危型HPV可感染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细胞恶性转化, 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头颈癌、肛门癌、阴茎癌、外阴癌和阴道癌等, 其中宫颈癌负担最重。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必要病因。因此, 如何通过HPV检测识别早期感染并确定HPV感染状态, 这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 HPV检测还可用于疫苗效力评估、细胞学异常妇女分流、预测治疗后的疗效和鉴别HPV相关恶性肿瘤等。迄今为止对现有HPV检测方法进行总结的研究不足,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目前已有的HPV检测方法, 包括其原理、应用环境和临床价值, 为HPV检测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最终实现降低HPV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微循环学杂志》2014,(2):69-72
<正>宫颈癌已被列为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全球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超过50万例,死亡约27万例,仅次于乳腺癌。虽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型HPV亚型DNA整合状态[1],但HPV感染不一定都引起细胞学异常。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在致癌过程中除了HPV感染及病毒的持续存在外,还有其它因素参与了宫颈上皮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载脂蛋白 B mRNA 编辑酶催化多肽样蛋白3A(APOBEC3A)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APOBEC3A蛋白的表达,同时使用凯普分型检测试剂盒对3组样品分别进行高危HPV16/HPV18分型检测。以脂质体法转染APOBEC3A质粒进入HeLa细胞,RT-qPCR与Western blotting验证APOBEC3A对高危型HPV18 E6 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宫颈癌组织、CIN组织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APOBEC3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6.2%、92.6%和86.4%,宫颈癌组织中APOBEC3A蛋白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PV16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2.3%、77.8%和54.5%; HPV18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0.8%、51.8%和68.2%;APOBEC3A蛋白表达与HPV18感染阳性率呈负相关(P<0.05)。增加HeLa细胞中APOBEC3A的表达明显降低了HPV18 E6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APOBEC3A高表达可以对抗HPV18感染,并抑制HPV18 E6的转录和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民航总医院就诊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及分型特点。为北京地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民航总医院妇产科就诊并行高危型HPV检测的女性23296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21%。其中单一HPV感染率13.00%,多重HPV感染率4.21%。HPV亚型感染率的前四位依次为HPV52型(感染率3.68%)、HPV16(感染率3.07%)、HPV58(感染率为3.04%)、HPV51(感染率1.89%)。HPV的感染率呈现反抛物线分布,在<20岁的女性中HPV的感染率最高,后逐渐下降,到30~45岁的感染率到达最低点,后逐渐升高,到>60岁到达第二高峰。结论1.本研究HPV感染率总体处于中等感染水平。2.<20岁人群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性生活前注射HPV疫苗,可以最有效的阻断HPV感染。3.应重视45岁后患者的HPV感染,尤其是持续性HPV感染,应积极行阴道镜检查,早期发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变。  相似文献   

17.
300例妇科宫颈病变患者石蜡切片HPV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不同宫颈病变的关系及HPV检测在宫颈癌防治方面的应用价值.对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的300例不同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HPV-DNA检测(同时检测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HPV亚型).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组HPV阳性87例,阴性48例,阳性率64.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C...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认为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感染宫颈的病毒有单纯疱疹Ⅱ型(herpes simplex Ⅱ,简称HSVⅡ)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um 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但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及宫颈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60例非孕妇女、60例妊娠妇女不同妊娠时期、产后3月HPV感染率,宫颈脱落细胞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检查。结果妊娠晚期HPV感染率最高(46.7%),妊娠早中期感染率次之(21.7%),产后3个月下降(16.7%),非妊娠期感染率8%,随着妊娠进展,HPV感染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各期T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对高危型HPV感染的易感性的升高有相关性,应加强孕前、孕期宫颈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粘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良性和恶性病变.根据DNA序列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等,HPV可分为许多型别.目前发现的人乳头瘤病毒已超过100型[1],其中感染人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35个型别[1],根据其致瘤性不同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高危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约80%的宫颈癌与四个型别的HPV感染有关,分别是HPV16、18、31和45型,其中50%的宫颈癌与HPV16感染有关[1].因此,使用疫苗阻断病毒的感染能有效的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同时还能减少其它一些和HPV相关的肿瘤如:肛门、外阴及扁桃体的肿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