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IL-1、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为模型组、空白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造模成功后每日进行针刺治疗。结果:与模型相比,"申脉、照海"组IL-1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神门"组和"足三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大鼠脑内TNF-α含量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足三里"组、"内关"组均有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脑内的IL-l和TNF的含量,并参与了睡眠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生育的重视是民众的传统意识,甚至将其视为孝道的核心。在《灵枢.邪客》中言道:"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地有不毛之地,人有不育之人,此病自古有之,必须客观了解这类疾病。此病有"不育"、"无子"、"不嗣"、"艰嗣"等称谓,探索其成因和治疗方法,梳理出诊疗思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特点是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有薄膜和点状出血。古代文献对银屑病的记载较多,有"干癣"、"顽癣"、"松皮癣"、"白壳疮"、"白疕"、"白疕风"等,现代中医将之统称为"白疕"。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丰富,疗效较好,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的视野里,人是"有"与"无"的和合体。在这个和合体中,"无"是"有"的本根,"有"是"无"的彰显;"无"是"有"的终极的原因,"有"因"无"而生、而在、而亡。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是中医的"原点"。当代中医依照西医人体观的范式对自身"和合"人体观的改造,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远离了自身的原点,迷失了自我。现代宇宙学为中医的"和合"人体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英 《养生大世界》2014,(10):44-46
<正>买衣服有"明星衣橱",吃饭有"大众点评",住酒店有"快捷酒店管家"、各连锁酒店独立App(客户端);旅游有"携程网"、"去哪儿网"……读书、游戏、听歌、小工具等各类手机应用软件让人眼花缭乱。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我们的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等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在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的时代,如果不注重安全防护,手机就会变成专门窃取隐私信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有关"冒"、"目眩"、"眩冒"的条文10余条,其属性有虚寒、实热、水饮及少阳气郁等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下、和、温、清、消等,针药并用,从而体现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秀伟 《中草药》2007,38(7):961-969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合成词,虽然"中药"和"草药"就其本质来讲皆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人工创造的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但两者药用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使用的药物,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和确切的疗效,亦有源于临床实践的独特理论体系。尽管西方药学发展迅速并逐渐取代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族药学,但中药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正以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速度发展,因此,应坚信中草药中存在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物质基础。为了揭示中草药的物质基础,即中草药化学成分,人们尝试了许多方法和途径,各有长短,系统性分析和总结这些方法和途径对于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和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毒"作为病因概念,早在《内经》中就有叙述,如《素问·刺法论》有"避其毒气"之云。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阴毒"、"阳毒"为病之论。晋·王叔和《伤寒例》阐述了"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关于"里"的概念,不是"非表即里",而是有具体部位,"里"是专指下焦而言。由于下焦是藏津液、营血、精气之所,因而这些功能失常所引起的相关病证均属于"里"。明确"表"和"里"概念的重要意义,就是确定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法。对张仲景"表"和"里"概念重新考证后,可发现张仲景的表里概念并非完全的相对概念,与后世的理解并不一样。对于"半表半里"与"六经皆有表证"的问题亦有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杜杰 《江西中医药》2007,38(10):55-55
补和泻是中医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即补法和泻法.但在针灸歌赋中的补与泻,有许多并不是指针灸治疗中的补法和泻法,而是另有其含义.如果我们以补法和泻法操作应用,那就差之厘毫,谬之千里了.在针灸歌赋中有"补"、"泻"、"针泻"、"针泻动"、"泻动"、"先补后泻"、"先泻后补"等不同论述,本人就此谈一下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中央对中医药事业又一次定调子,把方向。"传"是老一辈医学家将得之临床、得之实践、得之经典的经验和理论传给下一代,实现"传道解惑";"承"是后来人有能力、有智慧、有定力把传下来的财富继承好、发展好、运用好。传与承是辩证统一关系,是实现中医药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根本。毛泽东说"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中医药有其特色,应当传承,其中关键的是"大中医"思维和"大健康"视野。"大中医"思维是以中医理论指导实践,突出中医人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技术自信,突出中医特色;"大健康"是从多角度考虑,探索有利于全民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实现"1+12"的效果。"大健康"与"大中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医药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2.
病例和方法:对293例肝病患者(包括急性黄疸和无黄疸肝炎、慢性迁延型和活动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进行肝血流图检测。按"血瘀"辨证,把病人分成三组。第一组(有"血瘀"组),本组病人有舌质紫色或舌边有紫纹、紫斑、紫点等;或涩脉、肝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疾病康复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未病"理论含三种境界,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在疾病的康复阶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疾病不仅要治,还要促进康复,防止复发或发展,中医"治未病"强调慢病康复的治疗,并有特殊优势。中医"治未病"理论广泛应用于慢病康复,并初见成效。"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对疾病康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的五脏,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在古代虽然没有认识到它所界定的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的概念,但所采取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是在弥补当时界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毒"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本于经旨,又有不少发挥和创新。使祖国医学对"毒"的涵义、分类及其致病特点、对"毒"的治则,有了较大的发展。兹就祖国医学对"毒"的认识,略述于后,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6.
对于"醫"字的探源,仅从"得酒而使"之义分析,尚未全面。形声造字,多以声符为其字义之纲,而以义符为其字义之目。"殹"、"易"都有相同读音,而"易"有治病除疾和体平身安两重意思,自此则"醫"字义圆通。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转眼炎炎夏季就要来临。今天我们来谈谈夏季养生。四季养生各有不同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很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这个规律,不能和大自然对着干,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人体和万物一样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夏季阳盛养心为重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  相似文献   

18.
中医自古以来即有"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和"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等说法,说明治国与治病是有其相通之处的。吴氏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详尽地论述了外感病和内伤病的治疗原则以及三焦病的用药规律。首先,吴氏用"将"、"相"比喻治外感病和内伤病方法之不同;其次,吴氏进一步详论"将"与"相"在治病时所运用的手法、病程的长短、取效的迟速等方面皆有很大差异;最后吴氏针对温病邪在三焦,提出了三焦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建宇  李杨  阿明 《光明中医》2010,(8):1341-1341
<正>[本刊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始终坚持和优化"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四专"战略不动摇,通过政策扶持、机制激励等手段,在人才队伍、专科专病、科研攻关等方面潜心打造特色优势,提升了医院的影响力及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后世医家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论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见解颇不一致。"痰饮"有广义、狭义、特指之异;"温药"有温暖、温和、温通之歧;"和之"更有"温和""补消合用""无实际含义""通和利下焦"之争。作者从定义、分类、治法、方药等方面论证张仲景本意。"痰饮"当指包括"痰饮、支饮、溢引、悬饮"在内的水饮病,其总属本虚标实、阴盛阳衰。治疗上非性温之方药不能治根本、祛标实、防病变。"温药"还有温和之意,警示医者不可过用阳热、温化太过。"和之"在治法上为补和消合用之意,在目标上有使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之意,也体现了传统中医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