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徐贵成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脾胃等内科杂病.重视脾胃在内伤杂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内外诸病无不归之于胃","调胃即是扶正",并且擅用花类药治疗脾胃疾病.现将其运用花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王道坤教授临床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便秘、呕吐、胃痞案,总结王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之思想。王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肝气郁不舒则脾胃气机不畅,无以斡旋中焦,运化失司则诸病生。故治疗脾胃病时,应重视调理肝气,以畅达周身气机,肝气条达则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诸症向愈。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析<伤寒论>涉及脾胃证候的相关条文,揭示其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调养护理诸方面所蕴含的丰富脾胃病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脾论治腰痛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凭 《吉林中医药》2008,28(1):50-50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除闪挫扭伤之外,平时出现此症的患者多不以为意,除非反复发作方就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无所伤,则元气可充且能滋养元气(正所谓后天助先天),故脾胃之气伤则元气不能充养机体,而诸病由生,病久则可累及他脏.  相似文献   

5.
干呕是临床常见症状,亦可作为辨证的眼目所在.《伤寒论》中对干呕的论述颇多,对其辨证论治的涵盖也相对完善.但干呕诸证的论述多散见于太阳病篇、少阳病篇、少阴病篇以及厥阴病篇之中,不便学者分析与归纳,且从脾胃、胸阳论治,各执一说.本文试从方证和病机学角度,对《伤寒论》中"干呕"诸证的病因、病位、病势、病性以及用药思路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析《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以期指导与改进现代医家临床治疗。[方法]对《局方发挥》之脾胃病误诊误治进行整理分析,揭示朱震亨从脾胃病探析误诊误治的特色。[结果]朱震亨从脾胃病论误诊误治的特色:1)《和剂局方》具有误导性脾胃病治疗的中医知识,导致当时医者与患者误诊误治脾胃病。2)《和剂局方》引起的脾胃病误诊误治问题,主要可分成两类:辨证失误和治法失误。3)辨证失误所导致的误诊误治包括忽视审证求因、认为"诸寒为病"、误辨寒热虚实等。4)治法失误包括"一方通治诸病"、滥用辛香燥热药组方、利用砒丹巴硇行积垢、修改汤剂为丸剂、用峻剂盲目祛邪及错误滋补等。[结论]朱震亨在《局方发挥》指出当时脾胃病的误诊误治问题,显示出了其独特见解,对现代医家治疗脾胃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宋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脾胃病证的病因病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脾胃虚衰,诸邪遂生""脾胃气虚,冷气乘之,移寒入于大肠""脾胃气弱,饮气下流,渍伤肝肾""半身不遂者,因脾胃虚弱"等观点,使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汪逢春被誉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今从其《泊庐医案》中择录痧疹验案四则加以简析。汪逢春对痧疹的治疗往往从肺脾胃出发,时时注意兼顾调理脾胃,充分体现了其“诊治诸病,不离脾胃”、“治病必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源自《内经》。他在《内经》重视脾胃的基础上予以发挥,提出脾胃之气损伤是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且脾胃之气的含义并不限于脾胃。李氏补气方剂的代表——补中益气汤能治诸种虚证,并非专为脾胃气虚而设。文中提出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指征及临床验案,表明此方在治疗其它诸脏虚证中亦获良效,并非限于补益脾气。  相似文献   

10.
脾胃学说在妇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所著《脾胃论》一书,奠定了祖国医学脾胃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之由生也”,“诸病从脾胃生者也”,成为临床辨证治疗的指导思想。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妇女以气血为本,气血是经、带、胎、产、乳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脾胃功能失常是导致妇科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运用脾胃学说指导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多年来从事脾胃学说研究,并运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总结如下。1脾胃与月经异常脾胃功能异常,则机体生…  相似文献   

11.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脾胃升降失常,则诸病丛生。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升清、降浊为脾胃病治疗学中的重要理论与大法,并归纳为降气、通腑、补气升阳、升阳举陷等,临床可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2.
略谈胸痹与脾胃失调及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篇从胸痹的病因病证、辨证施治诸方面论述,胸痹发病除与心关系密切外,与脾胃失调密切相关,调理脾胃也为胸痹的重要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头面诸窍疾病的思想:(1)"诸窍脾胃,生理相联",诸窍与脾胃不仅存在直接隶属或经络相连,且需要脾胃将水谷转化为清阳之气以上荣;(2)"内伤脾胃,九窍不利",一旦内伤脾胃,头面诸窍亦会受到波及,出现以"清阳不升""湿浊上蒙""火气上攻"为主要病机的疾患;(3)"通利诸窍,首重脾胃",东垣治疗诸窍之疾首重脾胃,主要有"补中升阳以荣窍""除湿安中以通窍""调中降火以护窍"三种治法;(4)"标本兼顾,用药精当",东垣善用甘温药补中以培本,风药升阳以引经,温燥药除湿以通窍,寒凉药降火以救标。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天望教授从"中焦湿热"论治脾胃病的经验.中焦湿热证涉及临床疾病广泛,其中以脾胃病居首,是导致脾胃病日趋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湿热证病情缠绵、日久迁延,愈后极易反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李教授认为此证有偏湿、偏热、湿热并重之不同,治疗关键在于审证求本,应注意扶正祛邪并举,酌情兼以调肝、活血,随证调整用药,使湿去热化,脾胃功能健运,气机通畅,则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15.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病以脾胃虚弱为主要病机.脾胃内伤,阳气不升,阴火内旺,升降失枢,邪气侵袭,故姜树民教授治疗时遵循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辨清疾病的主要矛盾,以补益脾胃,升阳调中,兼以祛邪为立方之旨,使脾气健运,升降有序,气机畅达,阳气不得闷郁,则邪气自除.  相似文献   

16.
“脾”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上极为重要,临床各科有很多疾病均可通过调治脾胃而得愈,正如周慎斋指出:“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现谈谈脾胃学说在五官科临床的运用体会,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先父董晓初生前业医五十载,师承灵素、仲景之学,精通医理,独具一格,崇尚实践,疗效卓著。对中医内、妇、儿科造诣均深,现将先父诊治经验拾掇一二,以飧读者。注重胃气百病可安先父认为“治病必求其本”则以“脾胃为本”更为重要,如吴澄《不居集》说:“故凡查病者,必先查脾胃强弱,治病者必先顾脾胃勇怯,脾胃无损,诸可无虑。”李东垣云:“诸病从脾胃而生。”  相似文献   

18.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小儿尤为重要。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云:“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19.
章浩军教授擅长运用“六经辨治”治疗内伤诸病。其认为厥阴肝木疏泄失常,郁而不畅,可致阳明太阴气机升降失司为“痞”;厥阴肝木郁而化火,火性炎上,可致阳明太阴气机不利,不通则“痛”;厥阴肝血不足而肝火亢盛,肝木乘土,土虚阳无以生,不得运化水谷,可致太阴虚寒为“利”。章浩军教授总结脾胃病厥阴证的病因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在临证中谨守病机,常采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厥阴证诸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何新慧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常,提出"脾胃诸疾,治宜和理"的观点,即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从升降、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入手调其不和,并注重调肝以和脾胃,使中焦恢复"中和"状态。治疗慢性胃炎以自拟"和胃清化汤"随症加减。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