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门诊输液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方法 分析原因、加强培训、执行手卫生规范、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有力的保障.结果 输液室护士加强了职业防护意识,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减少了职业危害.结论 做好职业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才能确保护士的自我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护士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一门职业,门诊护士因服务对象人流量大,病种复杂,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操作中频繁接触种类繁多医疗设施、化学药品、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成为职业暴露高危群体中的一员,医院行政部门及门诊护士的安全意识是门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探究其职业暴露防护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补液室工作的护理人员50名,对这50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后的结果。结果: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其中物理因素的危害较大,尤其是被利器刺伤。结论:对门诊补液室护理人员施行一系列防护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且很好的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医院急诊科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科护士面对职业暴露的机会明显增多,因此,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口腔外科门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天贞  匡桂英 《重庆医学》2007,36(9):888-889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护理人员严格的自我防护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本文结合我科实际,对口腔外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其防护对策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兰煌 《右江医学》2007,35(6):727-729
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因此加强职业防护,防止艾滋病病毒(HIV)传播,减少职业危险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护士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概况作一综述。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报道职业性暴露通过皮损引起血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2%~0.5%,经皮肤黏膜暴露传播HIV的危险性为0.1%[2]。李映兰[3]也报道,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是0.3%。在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HIV经过血液传播的概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4]。针刺伤后是否引起感染取决于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问卷调查收集外科185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措施.结果 185名护士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接触病人的体液、锐器损伤等,153人发生职业暴露,暴露后均进行及时处理和追踪观察.结论 个别外科护士对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通过对她们培训,提高了认识,做好了标准预防,控制和减少发生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9.
门诊注射室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时常遭受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袭,造成极大的身心危害。注射室护士针对一系列的有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危害降至最低限度,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刘云 《当代医学》2013,(24):121-122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寻求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针对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职业防护的具体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增强,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避免了口腔诊疗过程中造成的职业伤害。结论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切实履行职业防护措施,是控制口腔门诊医护人员职业伤害的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江静尧 《中外医疗》2010,29(19):12-13,15
目的了解住院部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常见住院传染病病例及住院时间的统计和其它危险因素的分析,以采取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结果乙肝和菌痢的住院人数和住院时间减少,肺结核的住院人数及住院时间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来艾滋病、手足口病等已有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候多,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薄弱,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在医技人员中比例大,危险性高,护士在工作中如能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中严格按医疗护理程序进行,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就完全能够避免和减少职业暴露对自身的伤害。我院管理者近年来给予医护人员很多人性化的关怀,重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加护士人力资源,投入使用具有防止针刺伤等职业暴露的医疗器材,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临床医护人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地区各医院上报的80件职业暴露事件,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结果:8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噪音致听力下降11例,紫外线致角膜炎4例,锐器伤、病原微生物等致感染12例,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20例,药剂致皮肤过敏33例。结论: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主要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危险因素影响,可根据不同危险因素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明惠 《安徽医学》2010,31(12):1514-1515
目的分析血透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自我防护方法。方法对一所医院血透室在职护士和该室近5年的危险事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依次为工作责任因素、患者疾病因素、微生物的侵袭因素、化学因素和其他因素。结论针对血透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可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发生其原因,以便进一步制定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对13名在岗产科护士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护理操作中自我防护情况。结果:大部分护士均有羊水、血液、分泌物等体液污染的情况和锐器损伤情况以及防护行为不当。结论: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大,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及安全教育,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致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护士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每天都会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徐月莲 《中原医刊》2007,34(18):90-9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暴露调查表对四家二甲医院426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急诊科组86名,其他科组340名,调查其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次。结果急诊科组发生职业暴露64人次,其他科组发生职业暴露112人次,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8.
血液净化室是一个频繁暴露于血液的工作环境,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疾病的病原体,可因穿刺和皮肤粘膜暴露等职业暴露而传染给医护人员.另外,由于血透室使用大量种类繁多的化学消毒剂,且又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极易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