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钩虫病     
《中医内科全书》样稿发表按语:为系统全面地整理和总结古今中医内科学术成就和经验,充分反映当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组织全国中医内科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中医内科全书》。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反映出中医内科的时代特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临证上注重实用性,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内容注重系统、完整。本书上篇以中医病证为主体,下篇收载中医有独特疗效的西医病种.全书共收病种三百余种,是一部可供从事于中医、中医结合医教研人员的参考书。为了提高本书质量,特将部分样稿在一些中医杂志上刊出,以征求国内外同道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系统全面地整理和总结古今中医内科学术成就和经验,充分反映当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组织全国中医内科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中医内科全书》。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反映出中医内科的时代特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临床上注重实用性,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内容注重系统、完整。本书上篇以中医病症为主体,下篇收载中医有独特疗效的西医病种,全书共收病种300百余种,是一部可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人员的参考书。为了提高本书质量,特将部分样稿在一些中医杂志上刊出,以征求国内外同道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书讯     
《新中医》2009,(1):42-42
《现代中医内科临床疗效评价与进展》由杨仓良等编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论述(叙述不同时期古代医家的学术成就);辨证论治(采用现代医学病名,以中医四诊八纲为中心,并列举病证的典型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现代中医临床客观疗效评价与进展(系统搜集、整理建国以来中医治疗内科疾病处方用药应  相似文献   

4.
《实用中医内科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中医内科专书,既系统地整理了古代内科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经验,又充分体现了中医内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笔者对《方药名称索引》中出现两处以上的方剂对照疾  相似文献   

5.
高志卿 《中医教育》2009,28(2):81-82
中医内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又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在中医学尤其是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带教老师在中医内科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患者管理与病案书写相结合、理论讲座与临床操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中医》2008,40(3):67-67
《现代中医内科临床疗效评价与进展》由杨仓良等编著,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论述(叙述不同时期古代医家的学术成就);辨证论治(采用现代医学病名,以中医四诊八纲为中心,并列举病证的典型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现代中医临床客观疗效评价与进展(系统搜集、整理建国以来中医治疗内科疾病处方用药应用现代医学数据检测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新方法、多途径用药、剂型改革、新成果进展状况加以评述);临床资料(检索了全国公开发行中医期刊治疗内科每一病症的最佳有效方药,其诊断及疗效标准均以现代医学检测数据为准,反映其治疗方法独特新颖,治疗例数多,疗效高,可经得起重复验证,或以可靠的医学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的疗效极佳的病例报道);现代医学诊治(对中医诊治疗效欠佳的病例,应用现代医学诊治,结合中医治疗以促进中医发展)等项目,被称之为“开卷可识40载中医内科之最佳效方”。  相似文献   

7.
赵新秀 《中医教育》2001,20(6):35-36
<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是在前五版统编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教材在理论联系实际,保持中医内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反映中医内科学术的新进展、新成果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不失为一部本科教学的好教材.我院采用该教材教学已两年余,我对该教材的理解亦渐深入,以下对其编排体例、内容等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8.
点定地待 会议名称中医内科学术研讨会 主要内容中医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法、治则、方 药研究;名老中医诊治内科疾病的 经验总结;内科治疗药品研究。中医各科临床研究、理论探讨;科研 思路;继承老中医经验。小儿肺系、脾胃系、肾系常见病症和 小儿高热、惊风、昏迷、血症等急 重症的临床和理论研究。肛肠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及实验研 究;临床经验、体会和教训;新技 术、新疗法:综述及译文。仲景方证的临床实践;仲景方证的开 发应用。中医院面对市场经济改革探讨。时间 4月截稿时间2月底第六次青年中医学术研讨乃,花;第五次!一户医.几科学术研…  相似文献   

9.
正罗玲系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临床专长于肺系疾病、中医肿瘤和中医急症的辨证施治。根据在热病研究中的启发及自身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阴虚血瘀证广泛存在于恶性疾病中,尤其是恶性肿瘤晚期,阴虚与血瘀相互促进,形成恶性进展,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对阴虚与血瘀相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定位于围绕中医内科临床疑难、重病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从理论、临床到新药开发的系统研究,从中医病证、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三个要素对内科疑难、重大疾病进行规范标准、发现机理、创新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和脊梁 ,中医内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学的发展水平。时钟已进入 2 1世纪 ,回首中医内科走过的历程 ,可谓路途艰辛 ,但硕果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内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与总结历史 ,可以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从①学术团体的组成与学术刊物的创建 ;②中医内科文献资料的整理 ;③中医内科理论研究 ;④中医内科诊疗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 ;⑤中医内科科研成果 ;⑥中医内科中新药研制与剂型改革 ;⑦中医内科急症研究 ;⑧中医内科专业队伍结构的建立 ;⑨应努力发挥学术优势 ,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等九个方面 ,就中医内科研究的现状作了总结 ,并就 2 1世纪中医内科的发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2.
董盛  闫咏梅  苏衍进  梁瑜 《湖南中医杂志》2011,27(3):126-127,137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因此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临床水平。中医临证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而内科学内容庞多复杂,课堂教学学时多于实践教学等这些客观因素均制约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书讯     
《现代中医内科学》是国内100多位学者名流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部大型中医内科临床新著。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20万字,上篇以综述形式,从不同角度总结了近四十年来中医内科学术的新进展和新的成就。本书的病名,以现代医学病名为主,同时在文中的“诊断要点”中,也写进了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这样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师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厚  赵玉萍  于明  林雪莲  王会英  包姗姗 《中医杂志》2012,53(21):1810-1811,1834
中医神志病原属中医内科疾患之一,其理论基础同样依赖于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与其他内科疾病的理论基础存在共性.然而中医神志病在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诊疗体系上又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亟待挖掘中医药防治精神心理疾病的潜力,故而需要系统构建一套能够更有效服务于中医神志病临床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其理论体系构建的学术意义和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贺普仁学术人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经历、医学成就与仁心大德。方法:从贺普仁教授拜师学医、临床创立"针灸三通法"的理论内容、学术主张、科研观点、医风医德等方面,全面回顾贺普仁教授的学术生涯,评述诊疗思想、学术创新、临床科研成就等。结果和结论:贺普仁教授是我国的针灸大师,是中医针灸领域承前启后的泰山北斗。贺普仁教授创立的"针灸三通法",对于中医针灸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针灸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江映红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映红主任医师是福建省中医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市中医院糖尿病专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潜心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能将两种不同医学理论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各有关专家: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内科学科的学术发展,创新中医临床科研思维,及时了解中医内科临床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强化中医内科学医疗、教学、科研的联系,充分发挥中医内科学学科在中医药学术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意主任中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已50年,精于中医经典,旁及东垣、河间、从正、丹溪等诸家学说,在治疗内科杂病上颇有新意,尤其在膏方调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陈师认为膏方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何建成  符德玉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2):151-152,221
中医内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和脊梁,中医内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学的发展水平,时钟已进入21世纪,回首中医内科走过的历程,可谓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医内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与总结历史,可以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从(1)学术团体的组成与学术刊物的创建;(2)中医内科文献资料的整理;(3)中医内科理论研究;(4)中医内科诊疗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内科科研成果,(6)中医内科中新药研制与剂型改变;(7)中医内科急症研究;(8)中医内科专业队伍结构建立;(9)应努力发挥学术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等九个方面,就中医内科研究的现状作了总结,并就21世纪中医内科的发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近年来学术理论创新回顾,总结了中医内科学理论创新的成果,从脾论治学说、肺气虚理论、虚瘀衰老模式等学术成果,对中医内科学乃至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