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8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大于10μg/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及1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进行了术前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测定,结果显示,PCa组及BPH组PSA分别为(77.26±5.50)μg/L和(26.91±18.62)μg/L,(P<0.05);PSAD分别为(1.58±1.13)和(0.49±0.28),(P<0.02)。PSA和PSAD均有统计学差别,而PSAD的诊断价值优于PSA。同时分析了造成BPH者PSA值大于10μg/L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关系及PSA在BPH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有排尿障碍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BPH患者58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72.41%的患者血清PSA值〈10ng/ml,且各年龄段PSA值均略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但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44例开放切除术标本每克增生组织产生的PSA值为0.21ng/ml,60.09%的腺体重量〈50g,PSA与腺体重量的增加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病病理检查除BPH外,还有48.82%患者伴发有癌前病变。结论 BPH病例血清PSA值虽略有增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PSA失去临床诊断价值。PSA的实际意义在于鉴别和早期发现局限性癌,与癌前病变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鉴别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增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判定方法,提高PCA的诊断率及前列腺活检的阳性率。方法:hybritech法测定19例PCA和19例BPH血清中结合PSA(Act-PSA)、γ-sm(γ-semionoprotein)水平,初步探讨γ-s/Act-PSA界值。结果 γ-sm/Act-PSA平均值:PCA组0.705,BPH组1.405,差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646名健康成年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部分健康成年男性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的水平,并评价年龄与上述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46名20~90岁健康男性血清tPSA、fPSA水平及fPSA/tPSA比值。同时应用两个变量间的直线相关方法统计年龄与各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0~30岁组血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PSA比值(F/T-PSA)对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肛指检查(DRE)正常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DRE正常的8例PC和10例BPH患者的F/T-PSA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中的F-PSA和T-PSA值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PC组和BPH组的T-PSA值分别是6.21μg·L1和6.15μg·L1,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分别是0.11和0.21,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取F/T-PSA阈值为<0.15时,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最高,为77.7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7.50%和70.00%。结论:F/T-PSA有助于鉴别T-PSA值在4~10μg·L1之间且DRE正常的BPH和PC,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推荐使用F/T-PSA阈值为<0.1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F/TPSA)对前列腺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微粒子捕捉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前列腺增生症66例、前列腺癌15例及正常组60例的血清FPSA、TPSA浓度及其比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FPSA/TPSA平均比率为7.18%,前列腺增生组平均为19.87%,正常对照组为31.82%。结论前列腺癌病例FPSA/TPSA比率均小于10%,因此,FPSA/TPSA比率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当TPSA浓度为小于20ug/l时,测定其比率有相当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及30例其它肿瘤(直肠癌、膀胱癌等)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与54例正常人血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浓度,以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硬结可疑癌及前列腺癌(PC)患者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PC患者血清PSA水平大部分大于40μg/L,显著高于BPH和前列腺硬结可疑癌患者(P<0.01),而其它肿瘤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PSA水平则无明显升高(P>0.05)。因而认为血清PSA的放免测定可为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段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参考值。方法 采用ABC-ELISA法检测了100例正常男性血清PSA的浓度。结果 年龄与血清PSA显著相关(P〈0.01),随年龄的增加;PSA浓度逐渐增加(P〈0.05)。不同年龄段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50岁者的3.80μg/L,50~59岁者为4.40μg/L,60~69岁者为6.77μg/L,≥70岁者为7.73μg/L。结论:不同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PSA比值对T-PSA值在4-10μg.L^-1,且肛指检查正常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T-PSA值在4-10μg.L^-1之间呈DRE正常的8例PC和10例BPH患者的F/T-PSA值分别是6.21μg.L^-1和6.15μg.L^-1,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F/T-PSA分别是0.11和0.21,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当取F/T-PSA阈值为〈0.15  相似文献   

10.
采用ELISA法测定8例前列腺癌(PC).42例前列腺增生(BPH),20例慢性前列腺炎及20例其它泌尿系疾病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发现PC患者明显高于后三者(P<0.001)。BPH患者血清PSA浓度高于正常者,与尿潴留和/或留置导尿管有关(P<0.05)。初步探讨尿液PSA的临床意义。晚期(C、D)期PC患者浓度较低,而血PSA浓度较高、提示尿PSA对鉴别PC是否转移可能有帮助。在测定肾主尿与中段晨尿的PSA后,肾孟尿中PSA均测不到,进一步证实了PSA其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钬激光整块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2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钬激光和电切组二组,钬激光整块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109例,前列腺电切术102例。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监测和记录患者前列腺剜除时间及粉碎时间,术中及术后失血量,拔管时间等,术后3、6个月复查指标,最大尿流率(Qm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钬激光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导尿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等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个月的随访结果,血PSA明显降低,优于前列腺电切组(P〈0.01)。IPSS、Qmax、IPSS、QOL、PSA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钬激光整块剜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前列腺电切术相比,手术安全性更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杨培刚  牛家波  吴阳 《安徽医学》2012,33(9):1179-1180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同期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回顾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同期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80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等。结果 8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为35~110 min,平均62 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0 ml,平均60 ml,无大出血及输血病例。术后无结石残留,术后2~6 d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排尿,无尿失禁。术后1个月时IPSS评分下降至5~20分,平均12分;MRF上升到13~25 ml/s,平均16.5 ml/s;PVR为0~40 ml,平均15 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URP联合钬激光碎石同期处理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游离PSA与总PSA比值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嵘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03-404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抗原(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微粒子捕捉法同时检测28例前列腺癌(PCa)和3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AS,计算其f/t比值。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当tPSA在4.0~10.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P<0.01)。结论f/t比值对PSA水平在4.0~10.0ng/ml之间的PCa和BPH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杨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4):352-354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t-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PCa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患者血清t-PSA、f-PSA/t-PSA值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PCa与BPH 2组患者间t-PSA、f-PSA/t-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2组患者间t-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SA/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f-PSA/t-PSA值分别为0.125,0.15,0.175时,对PCa的诊断敏感度为:56.0%,76.0%,88.0%;特异性为:93.8%,86.5%,78.2%。结论PCa患者t-PSA显著升高,f-PSA/t-PSA明显降低。当t-PSA含量在4.0~10.0μg/L时,t-PSA的诊断意义很小,选取f-PSA/t-PSA值为0.16作为临界值,既可保证较高的特异性,又不降低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PSA和PC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特征。②方法 收集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 4 4例 ,前列腺增生组织 2 0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PSA和PCNA的表达。③结果 PSA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较高 (16 / 2 0 )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则表达较低 (2 3/4 4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7.5 35 ,P <0 .0 5 ) ;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 ,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 (H =7.0 31、7.396 ,P <0 .0 5 ) ;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0 .6 5 3,P >0 .0 5 )。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H =7.892 ,P <0 .0 5 ) ;PCNA的表达随Gleason评分增加而增加 (H =6 .5 0 2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H =2 .345 ,P >0 .0 5 )。④结论 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CXCR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及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3、CXCR4和CCR5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相应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SDF-1的含量,并应用免疫发光方法检测相应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含量.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上检测到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表达率55.5%),PSA>20 ng/ml与PSA<20 ng/ml的前列腺癌组织上CXCR4的表达率分别为61.2%和42.8%,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发现这4种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SDF-1含量明显升高[(567.9±90.73)vs(169.1±46.01)pg/ml,P<0.01].结论:在前列腺癌组织上发现有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其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38)与BPH组(7.12±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的PCa组(1.12±0.39)与BPH组(1.36±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的PCa组(0.11±0.04)和BPH组(0.2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