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 对207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P患者按照病因、严重程度、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分析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的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P < 0.05).胆源性AP肝功能指标中ALT、ALP、LDH比非胆源性AP损害程度重(P < 0.05);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符合SAP人数、转手术率、死亡率均较高,住院天数较长.不同年龄AP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 > 0.05).各肝功能指标中ALT、AST、LDH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结论 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ALT、AST、LDH等肝功能变化指标可作为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1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常并发全身多脏器损害 ,其中肝功能损害比较常见。有研究认为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不但可加重胰腺炎的病情 ,而且直接影响其预后 [1]。笔者通过一些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 176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作一分析 ,以探讨胰腺炎病情和病因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中 ,排除原有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患者 ,列入观察共 176例 ,男 62例 ,女 114例 ,年龄16~ 72岁 ,平均年龄 4 6.3± 2 3.2岁。其中急性水肿性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肝功能损害及不同诱因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发生率。方法分析82例AP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及白蛋白(ALB)的检查结果。结果37例有肝功能损害(45.12%)。轻型AP 69例,发生肝功能损害24例(66.70%);重型AP 13例,发生肝功能损害13例(100%)。胆源性AP 33例,发生肝功能损害20例(60.61%),明显高于非胆源性AP的34.69%。结论AP的肝功能损害较常见,重型AP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00%,损害程度明显高于轻型AP;胆源性AP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胆源性A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78/116)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肝损害。按病因分类,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的发病率为79%(38/48),胰胆手术后(含胆囊切除术后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8%(15/22),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7%(20/30),其他因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低。胆源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更明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3.72、4.12、3.26、3.64、3.25,P均〈0.01)。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大多合并肝损害。  相似文献   

5.
对4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肝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66.67%(18/27),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火100%(20/20),P<0.025,且Child分级越低,胰腺炎程度越重。本文还讨论了急性胰腺炎时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柚是。结果提示:肝功能损害程度与急性胰腺炎程度相关,并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8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病48h内肝功能改变,探讨早期肝功能损害对AP病因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AP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胆源性、非胆源性及不明原因3组.胆源性组(n=80);非胆源性组(n=44);不明原因组(n=29).早期肝功能检测指标:胆源性组(n=61);非胆源性组(n=33).比较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mino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观察其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类型,并计算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胆源性组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组严重,ALT(214.16U/L±146.92U/Lvs30.82U/L±25.59U/L),AST(212.72U/L±210.50U/Lvs28.24U/L±22.16U/L),GGT(438.34U/L±286.69U/Lvs60.48U/L±68.32U/L),AKP(202.81U/L±147.77U/Lvs72.06U/L±36.70U/L),TBIL(56.52μmol/L±46.01μmol/Lvs18.25μmol/L±9.56μmol/L),DBIL(36.81μmol/L±32.50μmol/Lvs5.17μmol/L±4.65μmol/L,均P<0.001);早期肝功能损害临床类型以ALT、AST、GGT、AKP、TBIL及DBIL混合损害为主,占88.6%;其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0.9%.结论:早期肝功能损害可预测AP病因为胆石(源)性.早期肝功能检测应作为急诊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s,A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是胰酶对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常病情严重,预后凶险。急性胰腺炎常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是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ls,SAP)多伴有心肺肝等功能不全,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我院收住的12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有6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肝功能进行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81例急性胰腺炎中合并肝损害者46例(56.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肝损害发生率高(100%对48.5%,P<0.01)。胰腺炎的诱因与肝损害程度无关(P>0.05)。SAP肝损害者比MAP肝损害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系统损害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系统损害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甘草酸二胺与单用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将肝损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和甘草酸二胺组(60例)。疗程均为2周,对比用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周末ALT、AST、γ-GT、ALP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联合组ALT、AST值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ALT、AST治愈率较甘草酸二胺组高(P〈0.05)。GSH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622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及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病死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2所医院收治的AP患者,采用统一的软件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经过,然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收集的6223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7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480例。胆源性胰腺炎3385例,占54.4%;特发性胰腺炎1228例,占19.7%;高脂血症性胰腺炎782例,占12.6%;酒精性胰腺炎仅496例,占8.O%。284例患者病死,总病死率4.6%;SAP病死率15.6%,MAP为O.3%。结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SAP中以特发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最高,AP患者的病死率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PE)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可能诱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上海6所医院急性胰腺炎并发PE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PE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3岁(25~80岁)。按Ranson诊断标准3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4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其中迟发性PE(DPE)6例,15例发病前有胰腺手术史。PE死亡率56.8%,DPE为66.7%。临床表现和诊断无特异性,血淀粉酶水平与PE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E出现时常伴发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E是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多在重症胰腺炎中伴发。在PE的发病过程中,有些因素也可引起胰腺炎患者的精神症状,如低氧血症、Wernicke脑病等,临床上较易混淆,为确诊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2岁。因"恶心、呕吐半天,腹痛2 h"于2011年10月26日下午5时入院。患者入院前10 h早饭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反复数次,无胸闷,无呕血、黑便,无腹痛、腹泻。入院前2 h突发腹痛,位于中上腹,无放射,程度剧烈,伴气促、大汗,未再呕吐,于我院急诊就诊,当时测收缩压180~190 mm Hg,双上肢血压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炎坏死手术时机。方法:对62例非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临床和CT评估以决定手术指征,根据手术发现对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经CT评估病灶大于6cm、术前诊断为非感染性胰腺坏死41例患中,32例发病3-4周后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见大量皂化斑,正常胰腺与坏死胰腺组织分界清楚,10例患胰腺坏死已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5%,术后5例患死亡,病死率为12%,发病2周内手术治疗的9例患,术中发现正常胰腺组织与坏死胰腺组织之间分界不十分清楚,胰腺及胰周组织水肿明显,术后有1例患死亡。CT评估病灶小于6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消化道有压迫梗阻症状的21例患全部于发病后3-4周手术治疗,术中见4例患胰腺坏死合并感染,3例有粘连性或压迫性消化道梗阻,术后2例死于腹腔内感染和多感官功能衰竭。结论:对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是否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应行定期CT评估分析,对于病灶大于6cm和/或病灶不足6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并有消化道压迫梗阻症状患,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在发病后3-4周,过早手术,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尚未完全分离,术中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和再次手术的机会;过迟手术;坏死组织已合并感染,腹腔内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性肝病10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物性肝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调查1999-2004年各种药物致药物性肝病109例,分析统计每年药物性肝病发病例数的变迁及临床情况.结果: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甲亢药、中草药、抗结核药是主要的损肝药物.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是逐年增加的,肝损伤发生时间因所用药物不同而差异很大,无临床症状者占22.94%,有症状者占77.06%.慢性药物性肝病7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02例(肝细胞损伤型67例,胆汁淤积型23例,混合型12例);治愈17例,好转81例,未愈10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性肝病多数表现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少数为慢性肝损伤,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性肝病的早期诊断与重视程度和认识有关,加强规范合理用药及用药监测可以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将我院6例患者和文献检索的94例患者分为A、B两组,观察患者发病时的孕龄、孕周、诱因、病因、BMI、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两组中重症AP(SAP)41例,轻症AP(MAP)59例。其中79例孕中晚期发病,11例产后发病,临床上有不同程度腹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血淀粉酶轻度升高或正常,33例血脂明显升高,48例发病与胆道疾病有关;A组BMI孕后较孕前上升16.90%;两组中29例剖腹探查,71例保守治疗,其中内镜治疗4例,31例孕妇顺产,其中1例为SAP;孕妇死亡率为9%,胎儿24%,孕妇胎儿均死亡6%,死亡原因多为并发MSOF。结论高脂血症、胆道疾病、孕后体重增长过快是发病的主要因素;重症多,死亡率高,妊娠中晚期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适时终止妊娠,外科介入为基本治疗原则;控制体重、血脂和胆道疾病的发作,合理饮食,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