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肺动脉高压临床较为常见,早期识别和处理将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阐述了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学及病情进展,介绍了如何判断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轻重,综述了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H)合并有房颤时发病率、临床表现。方法 single-centre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抚顺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1日连续入院150名患者,确定诊断PH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估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右心导管肺动脉值。结果房颤发病率为31.1%。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的患者与相比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均明显受损。肺动脉高压合并有房颤的患者中左心房的扩张,增加肺毛细管楔压、肺动脉压,右房压明显高于肺动脉高压合并窦律患者。结论本次研究说明肺动脉高压与房颤发病率相关,肺动脉高压合并房颤加重临床症状及疾病发展。通过探讨肺动脉高压与房颤的相关研究以便对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用靶向药物之一。波生坦作为第1个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单药治疗方面,波生坦可以改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状态和长期生存率;但其应用于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仍缺乏证据。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初始应用波生坦联合另一种靶向药物治疗可能优于单药治疗,而对于心功能Ⅱ~Ⅲ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目前仍缺少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200例对照组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结果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WHO1型和2、3、4型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TSH水平(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WHO1型与2、3、4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易合并甲状腺疾病,有必要对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NP及高敏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肺动脉压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BNP、hs-CRP以及Pa O2水平,并分析BNP、hs-CRP以及Pa O2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压正常组患者BNP、hs-CRP、PASP水平显著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0.01);轻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BNP、hs-CRP、PASP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0.01)。BNP与hs-CRP、PASP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hs-CRP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Pa O2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及CRP水平随着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与警惕性。方法对3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多种多样,97%的患者口服波生坦,62%的患者给予伊诺前列腺素(吸入或静点),48%的患者口服贝前列腺素等对症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氧饱和度升高了9.2%,肺动脉压力降低了9.4mm Hg。结论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需结合医技进行早期诊断,而早期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药物治疗却取得长足进步。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其病理过程与IPAH相似。本文综述了IPAH治疗有效的药物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并对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8.
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方法。3例重症肺动脉高压女性患者,其中2例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吸入伊洛前列素10μg,每次吸入约10~15 min,每隔3 h一次,共6次。观察吸入前后体动脉压、心率、6 min步行距离和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的不适反应。结果:3例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显著提高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活动耐力和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COPD稳定期患者共49例。根据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分为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和COPD不伴肺动脉高压组。选取同期行体检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和NOS水平。结果 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NOS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NO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的脂肪炎症因子和NO、脂肪炎症因子和NOS、NO和NOS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COPD患者,特别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脂肪炎症因子、NO、NOS显著下降,说明三者代谢异常可能和肺循环稳态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肺源性心脏病(CPHD,简称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临床变化。方法选取96例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患者肺动脉压高低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各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亦明显升高,各组之间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患者肺动脉高压缓解后,其血浆BNP水平亦明显下降。结论在肺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增高,在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情况下尤为明显,经治疗患者肺动脉高压缓解后其血浆脑钠肽水平亦明显下降,故而监测肺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对诊断患者是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以及判断其轻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宝军  关小宏  盛薇  苏楠 《河北医药》2012,34(5):791-792
肺动脉高压为慢性严重致命性疾病,主要特点为肺血管压力及阻抗增高,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最终右心功能衰竭而死亡[1].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明确诊断后平均存活2~3年[2].正常肺动脉高压为14 mm Hg(1.85 kPa),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为25mm Hg(3.32 kPa)或运动时肺动脉压平均超过30mm Hg(3.99 kPa)时称为肺动脉高压[3].肺动脉高压患者从第一例临床报道至今,已有50多年,该病治愈难,病死率高[4].但随着西地那非应用于临床治疗肺动脉高压,使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延长.近来,有临床试验证明,较小剂量西地那非(50 mg,2次/d)即可使70%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症状,提高运动量[5].本文就口服西地那非3年用于治疗确诊9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病理生理及临床方面,把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二大类:即瘀血性肺动脉高压和充血性肺动脉高压。瘀血性肺动脉高压,大多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或联合瓣膜病变等。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差。肺动脉高压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压增高,肺静脉瘀血,肺小血管收缩,管壁中层增厚,肺间质水肿等。充血性肺动脉高压,大多是先天性心内畸形,左向右分流型。患者年龄较小,常有肺部并发症。其肺动脉高压主要直接与肺动脉系统病变有关。初期肺小血管痉挛、增厚,纤维化,以后可致梗塞,晚期引起血管不可逆性的改变。关于肺动脉高压的标准和手术指征,意见虽不完全统一,但据国内有关报导,还比较一致(见附。  相似文献   

13.
肺动脉高压是以肺动脉增生、重构为特征并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严重疾病。经过多年研究,人类在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绝大多数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预后欠佳,治疗药物的研发仍为临床亟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并计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Tei指数,探讨其在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功能方面的价值,并探讨Tei指数与肺动脉压、右室舒张末内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右心常规超声指标进行测量,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方法测量三尖瓣环的运动频谱,测量其右室Tei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动脉高压轻、中、重组患者右室Tei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动脉高压患者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高压患者伴右室扩大与不伴右室扩大者与对照组比较,右室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Tei指数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整体功能的新指标,准确、便捷、稳定。(2)右室Tei指数不受右室压力负荷及右室形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乐永宏  张敏  许嗣磊 《江西医药》2013,48(7):592-5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肺动脉高压COPD患者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患者15例,中度增高患者10例,重度增高患者5例,肺动脉压正常COPD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70例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动脉压正常、轻度增高、中度增高和重度增高COPD患者之间的血清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清HCY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贝前列素钠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D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法;D1组(观察组45例):在常规基础上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肺动脉压以及血清NT-pro BNP含量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D1组明显优于D2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选择贝前列素钠片药物进行治疗,将患者肺动脉收缩压有效降低,最终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压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关系,探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采集所有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登记。入院后抽空腹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指标。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或胸部CT、肺功能检查。同时对入选患者进行心、肺评估。对比肺动脉高压组及肺动脉正常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水平变化。对肺动脉高压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组NT-pro BNP显著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前后患者的、6MWT、Brog呼吸困难指数明显改善。结论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合并症之一,针对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行性恶化疾病,其特征是肺血管阻力和平均肺动脉压均呈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功能衰竭,乃至死亡.早期、充分和联合治疗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他达拉非是一种高选择性长效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具有短期和长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耐受性好等特点,可作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单...  相似文献   

19.
CHF伴发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伴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251例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肺动脉高压组(103例)和正常肺动脉压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ET、临床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在两组比较的基础上行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高血压病、房颤及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发肺动脉高压组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合并糖尿病的情况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正常肺动脉压组降低(P〈0.05),ET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伴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增加(P〈0.05),且随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伴发肺动脉高压的风险增加。ET分别与PVR、MPCWP、MRAP和MPAP呈显著正相关,与CO、CI、SV和SI呈显著负相关,而与HRMAP、SVR相关不显著。结论: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及血浆ET升高是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各检查方法对肺动脉高压诊断的准确性及对肺动脉高压检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5月就诊的114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析其超声检测结果,并对其中经手术或内科保守治疗后的75例患者做了随访.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相符率较高,并帮助找出了许多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帮助选择了适合封堵治疗的患者.结论:超声对肺动脉高压不但可以进行准确的分度,而且可以找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肺动脉高压最便捷、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