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上焦篇》第4条,其曰“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是方在书中虽列第二,但实为《条辨》治温之首方。现就吴鞠通在湿病治疗中对银翘散的运用予以探析。一、邪入气分用银翘散《条辨·上焦篇》第38条曰“太阴伏署,舌白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方中去牛蒡之滑泄,加杏仁宣肺利气以化湿,加滑石清署渗下以利湿,故可用于伏署之暑湿内郁气分、时邪外束卫表之卫气同病,所以自注说“此邪在气分而表实之证也”。  相似文献   

2.
正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文中载:"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银翘散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生甘草组成,具有辛凉透表、清  相似文献   

3.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由此引发中医界极大争议。本文通过《吴鞠通医案》的研究,证实吴氏临床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并非如《温病条辨》所论而用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治疗,而是以辛凉清解的银翘散加减或变通治之。故在今日温病临床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弃《温病条辨》中背离实际之空论,取《吴鞠通医案》中确实有效之法而行之。  相似文献   

4.
《温病条辨》银翘散及其变方的应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瑭编著的一部论述外感温热病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的医书,其对外感病的认识在《伤寒论》论治外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吴瑭所创制的银翘散及其变方,制方严密,辨证精妙,仍是当今临床常用的方剂。现对《温病条辨》中银翘散及其变方的用法综述如下。银翘散治上焦病1·银翘散本方应用银翘散由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生甘草组成,作散以鲜苇根汤煎,具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温病初起。在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中,银翘散与桂枝汤相对,“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  相似文献   

5.
6 关于“辛凉三剂”的划分标准问题所谓“辛凉三剂”,是指《温病条辨》治疗上焦太阴温病的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重剂白虎汤而言,原文对轻、平、重剂的解释语焉不详,教材则在“风温”章对辛凉轻、平剂作了如下说明:“本方(指桑菊饮)与银翘散俱为辛凉解表方剂,均可运用于风热侵犯肺卫之  相似文献   

6.
从方药组成探讨银翘散的制方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源于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是中医学辛凉清解法的代表方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中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又日"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症悉减者,减其制".虽说《温病条辨》是以桂枝汤为第一方,银翘散为第二方,但实质上仍以银翘散为治疗温病的第一方.一般认为银翘散立方旨在辛凉清宣、透热外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亦日"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  相似文献   

7.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8.
银翘散加减在儿科的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为治疗‘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剂”为温病名家吴瑭所创立,本方属于“辛凉平剂”,用治“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因认为其有辛凉疏风清热之功,后人以之治疗温病初起,热郁肺胃  相似文献   

9.
闫素秋  郭扶平 《光明中医》2012,27(11):2337-2339
银翘散出自明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第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目前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对其进行的现代研究也日渐增多。现就其应用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银翘散”方对温病初起,邪在上焦、卫分阶段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从《条辨》原书条文“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来看,历来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并认为药、证不符。张菊人在《菊人医话》中曾提到:“就拿银翘散来说,也未尽妥恰。……在病轻仅感风者,服之或能奏效,如病温者服之,往往迁延时日不易治愈,因而变生他故,也是势所必然。”值此笔者愿就银翘散的证候及“辛凉平剂”等作一探讨,提出个人看法。银翘散的适应证:银翘散适用于温病初起,以发热、恶寒、无汗、口渴等为主要的证候特征。吴氏在《条辨·上焦篇》第4条指出:“太阴风温、  相似文献   

11.
银翘散作为辛凉解表法的代表方,是吴鞠通在《临证指南医案》“东垣清心凉膈散”的基础上,以叶天士的辛凉解表理论为指导并进一步完善,同时参考了喻嘉言“芳香逐秽”的观点加减化裁而来。银翘散的方源可以上溯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凉膈散,它继承了凉膈散煮散服汤的煎法,并参考了普济消毒饮少量频服的服药方法,其制方和煎服方法中均体现着辛凉轻灵的特色,符合吴鞠通“辛凉平剂”的制方初衷,银翘散的创制为辛凉解表法提供了可用的成方,使辛凉解表在理法方药上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对温病初起的治疗,是力斥辛温发汗而主张用辛凉之剂的,指出:“本论方法之始,实始于银翘散。”可见,《温病条辨》第一方用桂枝汤是假,而用辛凉之剂银翘散是真。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是治疗上焦温病的代表方剂,组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法,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应”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是方在临床各科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辛凉平剂治疗发热的体会大庆市中医医院杨洁鸿(163111)大庆市第一医院杨淑琴笔者运用辛凉平剂治疗用多种抗生素发热仍不退的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辛凉平剂指以银翘散为代表所组成的中药汤剂O庄××,男,28岁,干部,住院号0626,于1994年3月10日以...  相似文献   

15.
清代温病大师吴瑭 (字鞠通 )擅用辛味药。据统计 ,其所著《温病条辨》总载方 2 0 0余首 ,而用辛味药的者竟达百余首 ,其中以苦、辛并用最多 ,中焦及湿温病证应用较为广。兹就其应用特点浅探如下。1 辛凉轻宣以透表对温病初起病邪在表 ,内应于肺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等一系列肺卫表证 ,吴氏宗《内经》“风淫于内 ,治以辛凉”的原则 ,并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之经验 ,提出“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的治疗细则 ,以揭示临床选用药物应注重以辛凉轻宣之品为主 ,充分体现出轻巧灵活、宣举上焦之特点。其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桑菊饮以…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理论,详论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尤其立辛凉解表,清暑解表,化湿解表,润燥解表等法,使解表一法更有针对性,在温病初起使用甚多,实用价值颇高。然该书解表之法分散零乱,学者不易系统掌握,故将其整理归纳为九法,分述如下。辛凉解表风温初起,邪袭于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肺气失宣,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自汗,咳嗽,口渴,舌苔薄白,脉不缓不紧而动数,用辛凉平剂银翘散,辛以解表,凉以胜热。如果发热,口渴的症状比较轻微,应当减轻银翘散内药物的剂量,即“余证悉减者,减其制。”如属“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  相似文献   

17.
“在卫汗之可也”是叶天士提出的温邪侵犯人体卫分的治则。叶天士认为“卫分证”之“汗”法非辛温发汗法,实为辛凉解表透汗之法。在临床中应用银翘散治疗小儿温热病卫分证,可起辛凉解表透汗之功,临床疗效确切。该文通过对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的解读,探析其在小儿温热病卫分证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齐晓 《陕西中医》2004,25(5):458-458
银翘散首见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吴氏其为辛凉平剂,是其与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相对而言。小儿体属“稚阴稚阳”,在病理上的特点之一为变化迅速、易虚易实。银翘散以辛凉为主,兼以微辛微温之品,既可增强表散之功,又能遮免凉遏冰伏之弊,其解表祛邪,清热解毒之功效正好符合小儿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化裁治疗儿科外感热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月辰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64-1464
“轻可去实”源于徐之才《药对》,指麻黄、葛根清扬宣散之属,后世医家不断发展拓宽其内涵,特别是清代医家善用轻剂,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在表初用辛凉轻剂”后人多误解“轻可去实”即用轻清疏解的药物以治疗风温初起的表实证。今笔者朔本求源,剖析其义,以纠其偏。  相似文献   

20.
银翘散是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辛凉平剂,原为温病初期邪在肺卫而设。本文介绍作者临床应用本方化裁,治疗小儿感冒、肺炎、急性扁桃体炎、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腮腺炎、单纯性血尿、湿疹等疾病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