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向营  迟海涛 《山东医药》2010,50(32):15-15
患者女,32岁,因“双下肢发作性无力僵硬2个月余”收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无力、发硬,症状进行性加重,2—3d后出现左下肢无力,双下肢发紧、僵硬,1周后已无法行走。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补液治疗,效果欠佳,头胸椎MRI未见异常,治疗1周后出院,病情无好转。来我院门诊以“双下肢无力原因待查”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王丽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6):405-405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双下肢僵硬1年3个月,双上肢发僵4个月,加重1个月余”就诊。患者1年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僵硬,尚可行走,晨轻暮重。4个月前,僵硬向上发展,躯干、  相似文献   

3.
僵人综合征1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僵人综合征18例临床研究金得辛,郑荣远,张旭僵人综合征系Moersch-Woltman首次报道,是一种以躯体中轴部位肌肉进行性、波动性僵硬伴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许贤豪.神经免疫学。第1版。1992162-169.]。现将我们所遇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僵人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表现、分型、电生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僵人综合征以进行性波动的肌肉僵直和肌痉挛为特点,易由内外刺激诱发,醒时出现,入睡后减轻或消失。肌电图均特征性地表现为持续性运动单位发放。僵肢综合征为僵人综合征的变异型:多表现为肢体远端强直及痛性痉挛,躯干相对较少累及,僵人综合征病人血和脑脊液中存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结论僵人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僵人综合征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肌电图改变。用免疫球蛋白及安定类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僵人综合征(Stiff—man syndrome,SMS或Stiffperson syndrome,SPS)临床上主要以进行性、阵发性、对称性的肢体僵硬,关节活动受限,同时有痛性肌痉挛、抽搐为特征。该综合征1956年由Moersch和Woltman首次报道并命名,此后由Gordon于1967年叙述并总结了本病的临床特征。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也有的  相似文献   

6.
1 资料 病人,男,30岁,因3年内反复晕厥4次,再发2h入院。3年前行走中突然出现心悸、晕厥,经休息约10min后缓解,就诊当地住院,做心电图后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右柬支传导阻滞,住院治疗3周后出院。此后病人常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眩晕,类似上述晕厥发生3次,均就地休息(10~20)min后症状缓解。2h前病人与他人谈话时突发心悸、眩晕,晕厥倒地,由他人送往医院途中意识转清。  相似文献   

7.
边进东 《山东医药》2007,47(10):59-59
患者男,15岁。因面颈部、四肢不规则抽动,不自主发怪声10余年就诊。患者3岁时开始无明显诱因地出现挤眼、噘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伴不自主发“哼”声,起病迅速,反复发作,无规律性,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干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常发出犬吠、喉鸣和咳嗽声,偶有秽亵言语,同时伴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强迫及破坏行为。上述症状可受意志力控制数分钟至数小时,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时消失。曾口服复合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明显效果,故来我院就医。门诊以抽动秽语综合征(TS)收住院。患者既往体健,出生时难产,  相似文献   

8.
1 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0 min急诊入院.自述入院前30 min在静息状态下突然发作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全身大汗,向左肩背部放射,感胸闷,无力,持续4 min~5 min,予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随后再次出现胸痛发作,表现同首次发作,并持续10 min不缓解,遂收入急诊科.查体:心率60次/min,血压165/10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痛苦面容,全身大汗;唇不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0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V2~V3高尖.急诊查心肌酶学正常,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抗栓、抗缺血、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治疗后10 min症状得到缓解.入院后1h胸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V2、V3恢复正常;入院后12 h心电图示TV1、V3呈正负双向.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Wellens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4岁。因发作性眩晕10余年和发作性胸闷3年,于2003年12月5日入院。1980年体检时查心电图发现ST段抬高,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因无心悸、胸闷等不适,未治疗。1994年以来发作性眩晕6次,每于体位及头部变动时出现,1999年出现阵发性胸闷,多于劳累后休息时发作,伴乏力、无出汗、心前区疼痛及放射痛,吸氧1~2小时后缓解。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冠心病?给予倍他洛克12.5mg,每日2次口服,偶有胸闷,近2月来发作频繁。经多次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左背疼痛于2004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冠心病及预激综合征史,入院心电图示正常范围。第3d晚上又突然左背疼痛,BP90/55mmHg,急诊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QRS 200ms。含硝酸甘油10min后疼痛缓解,复查心电图QRS 100ms,STⅡ、Ⅲ、aVF抬高0.25mV。9月10日做动态心电图,凌晨3h又出现上述症状,用同样药物含化7min后缓解。后经回放动态心电图证实症状缓解后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持续了约1h(图1)。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1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1W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多次急诊均未记录到相关心电图,但自述发作时心率约150次/min,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体检:心脏无扩大,心脏无明显杂音,心率87次/min,血压105/60mmHg,血脂、血糖、心肌酶谱均正常。心电图示:心率加快时出现短P-R(0.10s),QRS波未见增宽,  相似文献   

12.
田亮  楚兰 《山东医药》2011,51(1):38-38
患者男,71岁。因右上肢无力4个月余,左上肢无力2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9年4月18日入住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重,抬举困难,无明显肌肉萎缩及肌肉震颤,无肌痛,无晨轻暮重,无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赵雷 《山东医药》2008,48(39):55-55
患者男,84岁。自1962年起晚上熟睡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不自主抽搐,伴酸胀、搔痒,感到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推动力”,活动两腿后上述症状缓解。多在夜间发作,初起症状较轻,发作间隔较长,后逐渐加重,发作频繁。2003年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先后服用奋乃静、硝基安定、卡马西平等药物,上述症状有所缓解。2006年7月突发左侧基底节脑梗塞,保守治疗好转,但双下肢抽搐、酸胀等症状较前加重,晚上熟睡即发作,不能卧床,严重影响睡眠,有时白天也有发作,除下肢外,双上肢也偶有抽搐。平时口服美多巴,及自服“葡萄籽”等偏方,控制症状略缓解,夜间可入睡3~4h。  相似文献   

14.
1984年Mirrizzi首先提出Mirrizzi综合征后,国内外陆续有报道。Mir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中不常见的并发肝外胆管狭窄,临床上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管炎、黄疸等综合病征。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不同程度的胆道梗阻,临床上出现梗阻性黄疸、胆绞痛、胆管炎等症状,结石长期嵌顿,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可使胆囊管和肝总管侧壁发生慢性局灶性溃疡、坏死,引起胆囊胆管瘘。  相似文献   

15.
16.
李明超  肖峰 《山东医药》2009,49(41):85-85
患者女,32岁,农民。因双下肢不自主抽动感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2月渐出现双下肢不自主抽动,活动后加重,自觉行走无力,双下肢疼痛,伴全身出汗。查体:双下肢肌力Ⅳ级,无明显肌萎缩;双下肢腓肠肌肉呈波动性、虫蠕状肌肉运动,无压痛,无叩击性肌强直;全身汗多;四肢腱反射阳性;感觉检查无异常。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脑脊液常规、脑电图、头颅MR I检查均无异常。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插入股内肌、胫前肌可见自发的有节律的持续性二联或三联、  相似文献   

17.
焦玉珍 《山东医药》2009,49(13):95-95
患者女,12岁。暑假游泳时,突感后背部疼痛,寒冷状,痛苦面容。家属采取按摩背部、保温等措施后疼痛无缓解。自疼痛开始患者自述口渴,不断饮水。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肌肉痉挛。家属准备带患儿离开时,一实习医师建议家属做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立即转上级医院。此时距发病约5h,患者精神差、烦躁,仍述口渴。转院前给予镇静、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8.
周海平  高辉 《山东医药》2005,45(36):48-48
患者男,64岁,因脑梗死入院。入院后子右下肢内踝上方给予大隐静脉留置针。7d后留置针不通畅.当时局部无红肿、疼痛等表现,经留置针推注液体,约20min后患者出现寒战,全身皮肤紫绀,发热,体温高达39.5。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注、5mg静滴,症状缓解。此后反复发作4次,每次发作时症状相同。发作后第2天患者右下肢静脉针穿刺处出现红肿、疼痛。发作时做血培养发现液化沙雷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噻圬敏感。静滴亚安培南8d,局部硫酸镁湿敷。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黄甲综合征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  张劭夫 《山东医药》2005,45(4):34-34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咳嗽、咳痰7个月,伴指(趾)甲生长缓慢且变黄、隆起,于1999年5月12日就医。既往无麻疹、肺炎及百日咳病史。患者于1998年10月因劳累渐出现咳嗽咳痰,痰多呈白色粘液样,有时为黄色脓性。无发热、咯血及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以青霉素治疗两周好转,但之后症状反复发作,相继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钠、环丙沙星等治疗无效。期间患者发现指(趾)甲生长缓慢,尤以趾甲为甚。查体:两肺叩诊清音,双中下肺闻及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主诉因突发胸闷、气急来诊.患者既往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日加重在我院门诊治疗,予头孢哌酮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口服溴己新片16 mg,3次/d化痰治疗.无药物明显过敏史,以前曾服用过溴己新.患者曾于饮酒(20 ml左右)后服用溴己新,出现胸闷、气急,面部红,皮肤瘙痒,休息后症状缓解.当日中午饮酒后又服用溴己新即感胸闷等症状,与前日症状相似且有加重,急来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