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时间,注射方式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关系,并将受累器官系统与临床情况作统计。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中男女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不符合统计意义,ADR与年龄有一定关联,不良反应生在超过60岁患者中易于发生,与其它年龄段ADR比例相比差异符合统计意义(P〈0.05),ADR出现时间大部分出现在给药1h以内。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应熟悉药用适用范围,减少联合使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监控中药注射剂制药质量,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药的使用现状、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如何预防、避免和减少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提高中药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统计中山市某中医院2011年内临床使用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合理性、安全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影响中药的安全使用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①老年人居多占总数的42.3%;②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占总数76.9%;③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占总数92.3%;④联合用药引起不良反应占总数67.3%。结论:正确、合理使用中药及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可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应用不合理对策,为预防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617张涉及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5617张涉及中药处方中,共有234张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34张涉及中药处方中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所占比例分别为62.82%、13.68%;发生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大多为用药过量超时,所占比例为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前,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药物性质及患者病情,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纠正用药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112例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涉及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等情况。结果: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最高,达18.8%;60岁以上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率最高26.8%,其次为10岁以下的儿童17.0%。结论: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原因与患者、药品与临床应用有关,必须严格把控中药注射剂药品质量,临床使用时务必谨遵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燕  朱丹妮 《中成药》2010,32(7):1207-1210
通过查阅文献,对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以期减少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为中药注射液生产监控,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引起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药品本身特点、生产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多方面.必须加强中药注射液从研发、生产到临床使用的国家监管,加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出现的60例使用中药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控制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经统计发现,本组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中药用量不当、辨证不清、药物配伍不当、炮制方法错误、煎煮不当及个体差异等;针对上述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辩证,合理用药、科学合理配伍以及严格控制药品质量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危害较大,导致其发生的原因较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临床必须加强中药知识的学习,查找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报的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段、报告人员身份、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结果: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是大于60的患者;报告人员比例较大的是医生,药师的报告比例最低;引起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静脉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敷、肌注等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集中在30 min以内,非注射剂患者不良反应多在1~24 h内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器官。结论: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特点性,针对不良反应集中发生的年龄段、中药剂型、给药途径等制定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中药针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上ADR报告,总结、归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中药针剂使用安全性及临床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12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使用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实施一系列的预防对策,如:对症用药、合并用药、溶媒选择以及静脉注射时滴速的控制等,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78.7%(37/47),实施预防干预措施之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62.5%(15/24),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前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自身因素与临床使用因素等,这些因素都能够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医院要想降低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就必须从中药注射剂的源头与使用两个方面来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华 《北京中医药》2009,28(5):373-374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在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结果 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质量问题、临床应用不够合理、个体之间的差异等;应采取的措施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临床合理用药、重视患者个体差异等.结论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严重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及药房管理方法。方法:对本院的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药房管理方面的不足及其改进措施。结果:年老患者和年幼患者在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方面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对于普通患者,静脉给药方式相较口服给药方式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据资料统计基本为静脉给药的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问题、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问题。结论:临床上,中药制剂引起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且复杂,根据目前的数据了解,多半与患者本身体质、药品使用方法及药品本身致不良反应有关。医护人员在使用中药制剂时,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的检查,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应提醒,提高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中药注射荆在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文章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资料,并结合医院的临床实际,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所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危害应引起重视.为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方法:查阅资料找到近年来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例子,然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些原因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中药临床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解救方法。结论:通过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探讨,促进合理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预防对策.方法: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运用日苴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及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临床使用、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及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5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中药不良反应在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的发生情况差异不明显,在大于60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生情况最多,同时在给药方法上中药不良发应多发生于静滴给药途径,且在不同类别的中药注射剂中,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对患者中药用药时应采取足够的重视,全面加强中药治疗的监测工作,提升中药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邢淑华  朱志鸳 《新中医》2015,47(2):172-17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对策,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76倒因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对策。结果:使用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以老人及儿童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58.99%、28.36%:使用较多的科室分别为消化内科、心内科和皮肤科;在使用频次占前十的中药注射液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三的分别为复方丹参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率分别为1.01%、0.88%、0.70%;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瘁、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结论:临床需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使用中药口服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口服中药出现不良反应是预防对策。结果:口服中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造血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和皮肤过敏反应及机体的成瘾性等,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材本身因素、中药加工使用不当和个体差异。结论:通过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大投入以提高中药加工技术和标准,加强对医师和药师的用药指导,注意剂型的变化和给药途径,让中药的临床应用得到有效监管,是医院提升口服中药安全性及预防不良反应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爽  纪佳 《河南中医》2011,31(7):800-801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320例中药制剂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给药途径、以及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20例ADR涉及机体各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  相似文献   

20.
蓝鲜艳  柳芳  李学 《中成药》2021,(2):563-565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及不良反应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中药临床药师参与1例结直肠癌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过程,进行用药重整和相关用药分析,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并进行用药监护.结果 治疗期间中药临床药师全程参与,协助主管医师分析肝损伤原因,制订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中药临床药师善于从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